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信号灯控制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信号灯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07531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7 01:04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灯控制系统。在该信号灯控制系统中,由于CCM用于下发控制指令至每个CTM,每个CTM用于将自身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转发至自身通信连接的全部SLM,每个SLM中信号灯的工作状态受控于自身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所以该信号灯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信号灯的工作状态的控制;又由于CCM与每个CTM通信连接,并且每个CTM与至少一个SLM通信连接,所以从CCM到每个SLM之间最多仅需要两根通信线缆,而不再需要四根强电线缆,因此该信号灯控制系统降低了自身的整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信号灯控制,特别是涉及一种信号灯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传统信号控制系统主要由信号机和信号灯组成;信号机主要由电源模块、主控模块、io模块、控制执行器和接线端子等组成,其中,电源模块、主控模块、io模块各控制执行器位于控制机笼中。

2、对于每一个信号灯而言,信号机均通过红灯火线、黄灯火线、绿灯火线以及零线四根强电线缆实现对信号灯的控制,从而随着接入的信号灯的增多,强电线缆也相应增多,以标准路口为例,一个路口一般有24组信号灯、96根强电线缆,进而导致信号控制系统的整体成本过高。

3、因此,如何降低信号控制系统的整体成本,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信号灯控制系统,以降低信号控制系统的整体成本。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号灯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处理模块ccm、至少一个控制终端模块ctm和至少一个智能灯模块slm;其中:

4、所述ccm与每个所述ctm通信连接,所述ccm用于下发控制指令至每个所述ctm;

5、每个所述ctm与至少一个所述slm通信连接,所述ctm用于将自身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转发至与自身通信连接的全部所述slm;

6、每个所述slm中信号灯的工作状态受控于自身接收到的控制指令。

7、可选的,所述ccm、全部所述ctm,按照一个模块的第一网络端口与另一个模块的第二网络端口相连的连接方式,形成环形通信拓扑;

8、全部所述ctm的第三网络端口分别与全部所述slm的网路端口点对点连接,形成星型通信拓扑。

9、可选的,所述ccm包括:逻辑控制器和第一网络模块;其中:

10、所述逻辑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网络模块相连,所述第一网络模块分别与所述ccm上的第一网络端口、第二网络端口相连。

11、可选的,所述ctm,包括:驱动控制器和第二网络模块;其中:

12、所述驱动控制器与所述第二网络模块相连;

13、所述第二网络模块分别与所述ctm上的第一网络端口、第二网络端口、每个第三网络端口相连。

14、可选的,所述slm,包括:控制执行器、第三网络模块和所述信号灯;其中:

15、所述控制执行器与所述第三网络模块相连,所述第三网络模块与所述slm的网络端口相连;

16、所述信号灯的工作状态受控于所述控制执行器相连。

17、可选的,所述slm,所述控制执行器还用于对所述信号灯进行故障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上传。

18、可选的,在所述ccm和所述ctm上,均还设置有第一备用网络端口和第二备用网络端口。

19、可选的,若所述ctm与所述slm之间的通信连接通过双绞线或者光纤加上两芯的电缆实现,则在所述ctm中还包括供电设备pse,在所述slm中还包括受电设备pd;

20、所述pse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ctm中的各个第三网络端口相连,所述pd的输入端与所述slm中的网络端口相连;

21、所述pd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slm中的控制执行器的电源端、第三网络模块的电源端相连。

22、可选的,若所述ccm与所述ctm之间通信连接、所述ctm与所述slm之间的通信连接,均通过双绞线实现,则在所述ccm中还设置有硬黄闪控制模块,在所述ctm中均还设置有硬黄闪切换模块,在所述slm中均还设置有硬黄闪模块;其中:

23、所述硬黄闪控制模块与所述ccm中的逻辑控制器相连,所述硬黄闪控制模块还分别与所述ccm上的第一网络端口、第二网络端口相连,所述硬黄闪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逻辑控制器输出的第一硬黄闪启动信号时,向每个所述硬黄闪切换模块输出第二硬黄闪启动信号;

24、所述硬黄闪切换模块与所述ctm中的驱动控制器相连,所述硬黄闪切换模块还分别与所述ctm上的第一网络端口、第二网络端口、每个第三网络端口相连,所述硬黄闪切换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驱动控制器输出的第三硬黄闪启动信号,和/或,接收到所述第二硬黄闪启动信号时,向自身对应的每个所述硬黄闪模块输出第四硬黄闪启动信号;

25、所述硬黄闪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slm的网络端口相连,所述硬黄闪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slm中的控制执行器相连,所述硬黄闪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四硬黄闪启动信号时,通过所述控制执行器使所述slm中的信号灯进行黄闪。

26、可选的,所述硬黄闪控制模块通过第一隔离保护电路,分别与所述ccm上的第一网络端口、第二网络端口相连;

27、所述硬黄闪切换模块通过第二隔离保护电路,分别与所述ctm上的第一网络端口、第二网络端口、每个第三网络端口相连;

28、所述硬黄闪模块通过第三隔离保护电路,与所述slm的网络端口相连。

29、可选的,所述ccm还包括第一黄闪供电电源,所述第一黄闪供电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硬黄闪控制模块的供电端相连,所述第一黄闪供电电源用于从外界取电;

30、所述ctm还包括第二黄闪供电电源,所述第二黄闪供电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硬黄闪切换模块的供电端相连,所述第二黄闪供电电源用于从外界取电。

31、可选的,每个所述ctm设置在单独的机箱中,每个机箱设置在与该所述ctm相连的全部所述slm中的信号灯所设置的支撑件上。

32、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信号灯控制系统。在该信号灯控制系统中,由于ccm用于下发控制指令至每个ctm,每个ctm用于将自身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转发至自身通信连接的全部slm,每个slm中信号灯的工作状态受控于自身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所以该信号灯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信号灯的工作状态的控制;又由于ccm与每个ctm通信连接,并且每个ctm与至少一个slm通信连接,所以从ccm到每个slm之间最多仅需要两根通信线缆,而不再需要四根强电线缆,因此该信号灯控制系统降低了自身的整体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信号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处理模块CCM、至少一个控制终端模块CTM和至少一个智能灯模块SLM;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CM、全部所述CTM,按照一个模块的第一网络端口与另一个模块的第二网络端口相连的连接方式,形成环形通信拓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CM包括:逻辑控制器和第一网络模块;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TM,包括:驱动控制器和第二网络模块;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LM,包括:控制执行器、第三网络模块和所述信号灯;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LM,所述控制执行器还用于对所述信号灯进行故障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上传。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信号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若所述CTM与所述SLM之间的通信连接通过双绞线或者光纤加上两芯的电缆实现,则在所述CTM中还包括供电设备PSE,在所述SLM中还包括受电设备PD;

8.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信号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若所述CCM与所述CTM之间通信连接、所述CTM与所述SLM之间的通信连接,均通过双绞线实现,则在所述CCM中还设置有硬黄闪控制模块,在所述CTM中均还设置有硬黄闪切换模块,在所述SLM中均还设置有硬黄闪模块;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号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硬黄闪控制模块通过第一隔离保护电路,分别与所述CCM上的第一网络端口、第二网络端口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号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CM还包括第一黄闪供电电源,所述第一黄闪供电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硬黄闪控制模块的供电端相连,所述第一黄闪供电电源用于从外界取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号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处理模块ccm、至少一个控制终端模块ctm和至少一个智能灯模块slm;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cm、全部所述ctm,按照一个模块的第一网络端口与另一个模块的第二网络端口相连的连接方式,形成环形通信拓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cm包括:逻辑控制器和第一网络模块;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tm,包括:驱动控制器和第二网络模块;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lm,包括:控制执行器、第三网络模块和所述信号灯;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lm,所述控制执行器还用于对所述信号灯进行故障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上传。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鸿鸣姜雪明虞杨阳张利雄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控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