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斜柱的吊装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斜柱的吊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7496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7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斜柱的吊装方法,包括;步骤S1,在柱子吊装就位前的质量保证措施;步骤S2,吊装斜柱。所述步骤S1,在柱子吊装就位前的质量保证措施包括;步骤S11,在斜柱的表面弹出纵向横向控制线、标高控制线;步骤S12,斜柱试吊,调整斜柱姿态,使其横向控制线保持竖直。所述步骤S11,在斜柱的表面弹出纵向横向控制线、标高控制线包括;步骤S111,在柱子的四面以每个Y型柱为中心弹出纵向横向定位控制线,并在柱的两个方向架设经纬仪;步骤S112,在柱子的四面弹出标高控制线,并在柱的两个方向架设水准仪。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斜柱的吊装方法,吊装方便,安装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斜柱的吊装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激增,各区、市政府为满足当地人民文化生活需求,大量文化体育建筑等被建设开来。同时为能体现当地人文、追求,这种标志系建筑也越来越多样化,这也为施工技能提出更高的挑战。

2、为满足建筑体型及结构上抗扭、抗压、抗剪等受力需求,又逐渐出现了外框斜柱(简称斜柱)。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斜柱常具备高度大,截面尺寸宽等特点。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上述斜柱的安装需要实现对位操作,使得斜柱的安装位置准确,以保证安装结构的稳定;但是现在主要是通过工作人员观察判断,不仅判断不准确,且对工作人员的视力和环境能见度要求极高,导致斜柱的位置调节不准确,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斜柱的吊装方法,吊装方便,安装效率高。

2、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斜柱的吊装方法,包括;

3、步骤s1,在柱子吊装就位前的质量保证措施;

4、步骤s2,吊装斜柱。

5、优选的,所述步骤s1,在柱子吊装就位前的质量保证措施包括;

6、步骤s11,在斜柱的表面弹出纵向横向控制线、标高控制线;

7、步骤s12,斜柱试吊,调整斜柱姿态,使其横向控制线保持竖直。

8、优选的,所述步骤s11,在斜柱的表面弹出纵向横向控制线、标高控制线包括;

9、步骤s111,在柱子的四面以每个y型柱为中心弹出纵向横向定位控制线,并在柱的两个方向架设经纬仪;

10、步骤s112,在柱子的四面弹出标高控制线,并在柱的两个方向架设水准仪。

11、优选的,所述步骤s12,斜柱试吊,调整斜柱姿态,使其横向控制线保持竖直,其包括:

12、步骤s121,在斜柱上安装5吨倒链,倒链一端与吊车的吊钩连接,另外一端设置在斜柱下端向上200mm的位置,用20×150×150连接板焊接在斜柱上。

13、步骤s122,调整倒链的长度,控制斜柱姿态,使斜柱表面的横向控制线保持竖直状态。

14、优选的,所述步骤s2,吊装斜柱包括;

15、步骤s21,柱子侧面吊装第一斜柱,使所述第一斜柱下端与y型柱连接;

16、步骤s22,所述第一斜柱设置揽风绳临时固定;

17、步骤s23,吊装所述第一斜柱与核心筒连接的钢梁;

18、步骤s24,吊装所述第一斜柱左侧的斜柱间钢梁,此钢梁悬挑端用斜拉钢丝绳临时固定在所述第一斜柱上;

19、步骤s25,柱子同一侧面所述第一斜柱左侧对称方向第二斜柱吊装;

20、步骤s26,吊装所述第二斜柱与核心筒连接的钢梁及次钢梁;

21、步骤s27,吊装所述第二斜柱左侧的斜柱间钢梁;

22、步骤s28,再吊装所述第二斜柱对称方向的第三斜柱;

23、步骤s29,吊装所述第三斜柱与核心筒连接的钢梁及次钢梁;

24、步骤s210,吊装所述第三斜柱左侧的斜柱间钢梁,此钢梁悬挑端用斜拉钢丝绳临时固定在所述第三斜柱上;

25、步骤s211,边角斜柱吊装;

26、步骤s212,吊装所述边角斜柱与核心筒连接的钢梁及次钢梁;

27、步骤s213,柱子同一侧面第一斜柱右侧对称方向施工顺序和以上相同。

28、优选的,斜柱在吊装就位前,使用五吨倒链调整斜柱的姿态,其快速、简便,便于后续的就位。

29、优选的,仅所述第一斜柱需缆风绳临时固定,后续安装的斜柱利用先安装的斜柱间钢梁来固定保证其稳定性;

30、先安装的斜柱间钢梁用钢丝绳临时固定在前面安装的斜柱上;

31、每安装一根斜柱后,后续及时安装其与核心筒连接的水平钢梁,以保证斜柱的稳定性。

32、优选的,所述步骤s21,柱子侧面吊装第一斜柱,使斜柱下端与y型柱连接包括;

33、步骤s2101,在斜柱下端焊接两块第一定位板,在y型柱上端焊接两块第二定位板;

34、步骤s2102,吊装使斜柱下端第一定位板对接y型柱上端第二定位板,并使用螺栓临时紧固;

35、步骤s2103,使用两台经纬仪测量斜柱与中心线偏差;

36、步骤s2104,使用缆风绳配合倒链与旁边的柱子临时固定斜柱;

37、步骤s2105,复核横向标高控制线和纵向定位控制线与斜柱的偏差;

38、步骤s2106,焊接y型柱与斜柱。

3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吊装斜柱时使用五吨倒链调整角度,使得斜柱与y型柱的对接更加方便,使得安装效率高;且在柱子的表面安装有水准仪,在斜柱吊装时可以及时发现斜柱是否有偏差,及时的调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柱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柱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在柱子吊装就位前的质量保证措施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柱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在斜柱的表面弹出纵向横向控制线、标高控制线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柱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斜柱试吊,调整斜柱姿态,使其横向控制线保持竖直,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柱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吊装斜柱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斜柱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斜柱在吊装就位前,使用五吨倒链调整斜柱的姿态,其快速、简便,便于后续的就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斜柱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仅所述第一斜柱(1)需缆风绳临时固定,后续安装的斜柱利用先安装的斜柱间钢梁来固定保证其稳定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斜柱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柱子侧面吊装第一斜柱,使斜柱下端与Y型柱连接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柱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柱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在柱子吊装就位前的质量保证措施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柱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在斜柱的表面弹出纵向横向控制线、标高控制线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柱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斜柱试吊,调整斜柱姿态,使其横向控制线保持竖直,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柱的吊装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士炯尹亚鸿丁美志杨凡关振强王跃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用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