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输送模组、搬运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电池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电池生产厂家通过提高电池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以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目前市场上的电池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多使用机械手进行自动上下料或者工序之间的流转衔接。
2、在机械手将电芯输送至包膜装置的治具上时,麦拉膜已经铺设在治具上,需要将电芯的底部与麦拉膜贴合。但是由于现有的机械手常采用从电芯底部承托的方式,但是位于电芯底部的承托结构会干涉到电芯与麦拉膜的贴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电芯输送模组,能够在放置电芯时通过吸附组件吸附电芯的上表面以避免干涉。
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芯输送模组的搬运装置。
3、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搬运装置的电池生产设备。
4、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芯输送模组,包括:
5、基座,所述基座设置
...【技术保护点】
1.电芯输送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输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400)包括第一转接件(410)、第二驱动件(420)和吸附件(430),所述第一转接件(410)与所述基座(100)连接,所述吸附件(430)通过所述第二驱动件(420)与所述第一转接件(410)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420)能够驱动所述吸附件(430)移动至与所述电芯(700)的顶面抵接,以使所述吸附件(430)吸附所述电芯(7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输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输送模组(620)还包括定位组件(500),所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芯输送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输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400)包括第一转接件(410)、第二驱动件(420)和吸附件(430),所述第一转接件(410)与所述基座(100)连接,所述吸附件(430)通过所述第二驱动件(420)与所述第一转接件(410)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420)能够驱动所述吸附件(430)移动至与所述电芯(700)的顶面抵接,以使所述吸附件(430)吸附所述电芯(7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输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输送模组(620)还包括定位组件(500),所述定位组件(500)包括第三驱动件(510)与定位件(520),所述第三驱动件(510)设置于所述第一转接件(410)上,并与所述定位件(520)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510)能够驱动所述定位件(520)沿所述伸缩件(200)的宽度方向移动以抵接于所述电芯(700)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输送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夹取组件(300)均包括第二转接件(310)和两个所述夹爪(320),两个所述夹爪(320)沿所述伸缩件(200)的宽度方向依次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接件(310);其中,所述夹爪(320)包括与所述第二转接件(310)连接的调节部(321)和用于承托所述电芯(700)的承托部(322),所述调节部(321)连接于所述承托部(322)沿所述伸缩件(20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所述调节部(321)能够相对设置或相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输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接件(310)包括与所述伸缩件(200)连接的第一转接部(311)和与所述夹爪(320)连接的第二转接部(312),所述第二转接件(310)还包括导向部(313)和弹性部,所述导向部(3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接部(3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接部(312)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赞,潘肇萤,
申请(专利权)人: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