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镜头的装配结构及大镜头装配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6919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3:5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镜头的装配结构及大镜头装配辅助装置,大镜头的装配结构,包括小镜座、透镜、第一压圈、大镜座、第二压圈和紧定螺钉;小镜座、透镜和第一压圈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透镜安装在对应的小镜座内侧,第一压圈压合在对应的透镜上;小镜座顶部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装配通孔,装配通孔位于第一压圈的上方;小镜座安装在大镜座内侧,第二压圈压压合在对应的小镜座上;与最外侧小镜座相对的大镜座侧壁上设有与紧定螺钉匹配的螺纹孔,紧定螺钉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并与最外侧小镜座的外侧壁相抵。装配辅助装置包括弹性钩、支撑架和升降台。本技术适于大透镜的装配,装配过程中无需接触透镜的工作面,减少了报废,且安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镜头的装配结构及大镜头装配辅助装置,属于大镜头的装配。


技术介绍

1、目前光学镜头的尺寸越来越大,常规的装配方法是用吸盘吸起透镜安装于镜座内,如申请号为201920400542.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的装配装置,在装配时,需要用吸盘将第一光学元件装入镜筒,然后再将隔圈装入镜筒,再利用吸盘将第二光学元件装入镜筒,按照前述方法将所有光学元件全部装设完毕后,装上压圈。然而当大镜头的透镜的重量较重时,吸盘已无法吸起透镜,或者吸起来也容易掉落,容易损坏透镜,而透镜价格昂贵,这样会加大生产成本,并且会产生在透镜工作面产生吸盘印迹等问题,产生极大报废风险,此种方法对于尺寸较大、重量较重的透镜已不适用,需要开发一种针对于大尺寸透镜、大重量透镜的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大镜头的装配结构及大镜头装配辅助装置,解决大镜头的装配的难题,实现装配中不会产生透镜掉落磕碰,也不会在透镜表面产生吸盘印等。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大镜头的装配结构,包括小镜座、透镜、第一压圈、大镜座、第二压圈和紧定螺钉;

4、小镜座、透镜和第一压圈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小镜座为中空筒状结构,小镜座内侧侧壁底部设有透镜安装台阶,透镜安装在对应的小镜座内侧的透镜安装台阶上,第一压圈位于对应的小镜座内侧、且压合在对应的透镜上;小镜座顶部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装配通孔,装配通孔位于第一压圈的上方;

5、大镜座为中空筒状结构,大镜座内侧侧壁上设有小镜座安装台阶,小镜座安装台阶、小镜座和第二压圈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小镜座安装在大镜座内侧对应的小镜座安装台阶上,第二压圈位于大镜座内侧、且压合在对应的小镜座上;

6、与最外侧小镜座相对的大镜座侧壁上设有与紧定螺钉匹配的螺纹孔,紧定螺钉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并与最外侧小镜座的外侧壁相抵。

7、上述每个小镜座对应安装一片透镜。各小镜座均安装在大镜座内。

8、作为常识,镜头上光线出射一端端部是设有保护窗口的,由于本申请对保护窗口的安装没有任何改进,因此不再赘述。

9、最外侧小镜座,也即距离保护窗口最近的小镜座。本申请从内到外的方向与光线的传播方向一致。紧定螺钉的设置用于中心偏的调节。

10、为了便于调节,大镜座沿周边均布有四个螺纹孔,每个螺纹孔内均匹配有对应的紧定螺钉。分别用于调节透镜中心偏的x向、-x向、y向、-y向。

11、为了提高装置的结构稳定性,第一压圈包括第一压圈a和第一压圈b,第一压圈a压在透镜上,第一压圈b压在第一压圈a上。这样可有效防止透镜的松动。

12、本申请适于透镜的直径超过200毫米的装配。一般直径大的透镜重量也较重,难以通过吸盘的方式完成装配。

13、作为其中一种大透镜的结构,透镜的数量为3块,分别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第一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9973.66±0.02mm,第一透镜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665.00±0.02mm,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为48.90±0.02mm,第一透镜的口径为354.00±0.02mm;第二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320.60±0.02mm,第二透镜出射面为平面,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为47.00±0.02mm,第二透镜的口径为302.00±0.02mm;第三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160.95±0.02mm,第三透镜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405.98±0.02mm,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为46.70±0.02mm,第三透镜的口径为242.00mm±0.02。此为用于激光扫描的f-theta透镜,光学性能好、成像品质高、结构紧凑。

14、一种大镜头装配辅助装置,用于上述大镜头的装配结构的装配:包括弹性钩、支撑架和升降台;弹性钩呈v字形,弹性钩的两端端部均设有向外的折边;折边的直径小于小镜座上装配通孔的直径,也即折边是可以伸入装配通孔内的;支撑架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支撑架竖直放置(也即轴向与竖直方向平行);升降台包括高度相等的左升降台和右升降台,左升降台和右升降台分别位于支撑架的两侧。

15、支撑架用于安装前放置透镜,以防透镜磕碰。升降台用于放置小镜座。升降台包括高度相等的左升降台和右升降台,指装配过程中,左升降台和右升降台的高度始终相等,二者的升降都是同步进行的。

16、弹性钩的两端端部均设有向外的折边,其中向外为指向外侧;指向弹性钩的两端之间的方向为向内,与向内相反的指向为向外。弹性钩的折边与弹性钩的两条边是位于同一平面的,也即折边与弹性钩所在平面没有夹角。

17、装配时,将支撑架竖直放置于安装平台上并且固定住(如在支撑架外侧底部设置外螺纹,在安装平台设置匹配的连接口,将支撑架螺纹连接在连接口上,也可是通过粘结或其它方式连接);再将左升降台和右升降台分别放置于支撑架的两侧,左升降台和右升降台之间的间距是可调的,将升降台调至最低位置,然后把小镜座放置于两个升降台上,尽量保持对称同轴,小镜座的两侧分别落在左升降台和右升降台上,且左升降台和右升降台垂直向上的投影不超过小镜座的底部的内径(也即不会影响透镜的安装);然后把透镜平稳的放置在支撑架上,尽量保持透镜的轴线垂直于安装平台(此时透镜与小镜座之间是没有接触的),然后缓慢升起左升降台和右升降台,左升降台和右升降台始终保持同一高度,升起的过程中让小镜座与透镜同轴,直至透镜完全到位(透镜落在小镜座内侧的透镜安装台阶上),并且透镜离开支撑架,然后依次旋上两个第一压圈并紧固;将大镜座竖直放置(大镜座入射端向下、出射端向上)在安装平台上,当小镜座上透镜和压圈装配完毕后,拿起弹性钩、并将弹性钩两边向中心挤压,使得弹性钩两端端部的折边从小镜座内侧伸入小镜座上两个装配通孔中,然后松开弹性钩,并利用弹性钩将小镜座装入大镜座内,再将弹性钩向中心挤压使其折边脱离装配通孔,并将弹性钩退出大镜座,然后安装对应的第二压圈,按照此方法完成所有小镜座的安装,最后装上紧定螺钉,完成镜头的装配。保护窗口的安装按照采用现有方法。

18、上述弹性钩呈轴对称结构,弹性钩两端端部的折边与水平方向平行。

19、为了确保小镜座在弹性钩运送过程中的稳定性,弹性钩在自然状态下,从一折边外端端部到另一折边外端端部的距离大于任意一个小镜座的内径;弹性钩在最大压缩状态下,从一折边外端端部到另一折边外端端部的距离小于任意一个小镜座的内径。

20、为了方便制造,弹性钩由直径为2.5~3.5mm的钢丝制备。

21、上述支撑架所用材质为铝,支撑架的顶部设有四氟乙烯层,以防透镜表面磕碰。

22、作为其中一种具体的实现方案,支撑架的内径为150~180mm,支撑架的高度为30~40mm。

23、本技术未提及的技术均参照现有技术。

24、本技术大镜头的装配结构及大镜头装配辅助装置,可实现大尺寸透镜、大重量透镜的装配,且装配过程中无需接触透镜的工作面,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镜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小镜座(1)、透镜(2)、第一压圈(3)、大镜座(4)、第二压圈(5)和紧定螺钉(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镜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大镜座(4)沿周边均布有四个螺纹孔,每个螺纹孔内均匹配有对应的紧定螺钉(6)。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镜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压圈(3)包括第一压圈A(301)和第一压圈B(302),第一压圈A(301)压在透镜(2)上,第一压圈B(302)压在第一压圈A(301)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镜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透镜(2)的直径超过200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镜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透镜(2)的数量为3块,分别为第一透镜(201)、第二透镜(202)和第三透镜(203);第一透镜(201)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973.66±0.02mm,第一透镜(201)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665.00±0.02mm,第一透镜(201)的中心厚度为48.90±0.02mm,第一透镜(201)的口径为354.00±0.02mm;第二透镜(202)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320.60±0.02mm,第二透镜(202)出射面为平面,第二透镜(202)的中心厚度为47.00±0.02mm,第二透镜(202)的口径为302.00±0.02mm;第三透镜(203)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160.95±0.02mm,第三透镜(203)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405.98±0.02mm,第三透镜(203)的中心厚度为46.70±0.02mm,第三透镜(203)的口径为242.00mm±0.02。

6.一种大镜头装配辅助装置,用于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大镜头的装配结构的装配: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钩(7)、支撑架(8)和升降台(9);弹性钩(7)呈V字形,弹性钩(7)的两端端部均设有向外的折边(701);折边(701)的直径小于小镜座(1)上装配通孔(101)的直径;支撑架(8)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支撑架(8)竖直放置;升降台(9)包括高度相等的左升降台(9)和右升降台(9),左升降台(9)和右升降台(9)分别位于支撑架(8)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镜头装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钩(7)呈轴对称结构,弹性钩(7)两端端部的折边(701)与水平方向平行。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大镜头装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钩(7)在自然状态下,从一折边(701)外端端部到另一折边(701)外端端部的距离大于任意一个小镜座(1)的内径;弹性钩(7)在最大压缩状态下,从一折边(701)外端端部到另一折边(701)外端端部的距离小于任意一个小镜座(1)的内径。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大镜头装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钩(7)由直径为2.5~3.5mm的钢丝制备。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大镜头装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架(8)所用材质为铝,支撑架(8)的顶部设有四氟乙烯层;支撑架(8)的内径为150~180mm,支撑架(8)的高度为30~40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镜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小镜座(1)、透镜(2)、第一压圈(3)、大镜座(4)、第二压圈(5)和紧定螺钉(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镜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大镜座(4)沿周边均布有四个螺纹孔,每个螺纹孔内均匹配有对应的紧定螺钉(6)。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镜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压圈(3)包括第一压圈a(301)和第一压圈b(302),第一压圈a(301)压在透镜(2)上,第一压圈b(302)压在第一压圈a(301)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镜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透镜(2)的直径超过200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镜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透镜(2)的数量为3块,分别为第一透镜(201)、第二透镜(202)和第三透镜(203);第一透镜(201)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973.66±0.02mm,第一透镜(201)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665.00±0.02mm,第一透镜(201)的中心厚度为48.90±0.02mm,第一透镜(201)的口径为354.00±0.02mm;第二透镜(202)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320.60±0.02mm,第二透镜(202)出射面为平面,第二透镜(202)的中心厚度为47.00±0.02mm,第二透镜(202)的口径为302.00±0.02mm;第三透镜(203)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160.95±0.02mm,第三透镜(203)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405.98±0.02mm,第三透镜(2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志伟竺思望吴玉堂王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波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