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性高的应急照明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6748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3:3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性高的应急照明配电箱,包括箱体、控制器,所述箱体侧壁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箱体内侧后壁固定连接有转动座。本技术,通过除湿管中吸湿硅胶颗粒对箱体内部进行吸湿除湿,保持箱体内部空气干燥,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吸湿硅胶颗粒湿度值达到预设值时,通过控制器启动电机旋转四分之一圈,使得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第三开口对齐,同时启动电加热管和风扇,通过热空气对吸湿硅胶颗粒加热除湿,达到再生的目的,再生完成后,再次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反转四分之一圈,使得第三开口转回到箱体内,通过再生后的吸湿硅胶颗粒继续对箱体内吸湿,能够有效的维持箱体内部干燥程度,大大提高了应急照明配电箱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箱,尤其涉及一种稳定性高的应急照明配电箱


技术介绍

1、应急照明电箱是应急照明系统的配电箱,进线部分与系统主机连接,出线部分与应急照明端连接,在运行过程中,接收主机发出的指示,然后根据指示控制应急照明设备,并将应急照明设备的各种状态信息反馈给主机,是系统主机和应急照明设备之间的桥梁;

2、根据应急照明电箱的运行过程可知,其在常规电路正常工作时,一直处于低功耗运行状态,通常情况下,较长时间才有机会启动一次,日常维护时散热、除尘等均不需要做特别考虑,为了提高稳定性,需要考虑长期闲置状态下周边空气湿度变化对配电箱内部电器元件的影响,配电箱内或多或少都会有潮湿的现象,潮湿时配电箱内部的线缆会被霉点覆盖,里面的金属配件也生锈,而且还会经常出现跳闸的现象,严重可能会引发火灾;

3、现有技术中,一般在应急照明电箱内部放电露克干燥剂或者安装智能除湿装置进行除湿,电露克干燥剂可以在有效期内一直保持配电箱内部干燥,但是在潮湿天气需要频繁更换,增加了维护频率,智能除湿装置通过检测配电箱内部湿度情况,当湿度达到一定值时才会启动除湿作业,无法持续保持内部干燥,而将湿度设定值调整低的话,就需要频繁启动装置,比较浪费能源;

4、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改善应急照明电箱内部的除湿结构,以提高其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稳定性高的应急照明配电箱。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高的应急照明配电箱,包括箱体、控制器,所述箱体侧壁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箱体内侧后壁固定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前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除湿管,所述除湿管远离转轴的一端与箱体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除湿管旋转的旋转驱动组件,所述箱体内侧壁且位于第一开口与除湿管之间固定连接有衔接块,所述衔接块朝向除湿管的一侧设置有与除湿管圆周外壁尺寸吻合的圆弧凹槽,所述衔接块与除湿管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衔接块内壁设置有与第一开口呈内外贯通的第二开口,所述除湿管上壁设置有第三开口,所述除湿管内侧壁且位于第三开口口部固定连接有拦网,所述除湿管内侧壁且位于第三开口后侧和前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所述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之间位于远离第三开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下挡板,所述下挡板内壁设置有多组呈上下贯通的小孔,所述除湿管内部且位于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以及下挡板之间设置有多组吸湿硅胶颗粒,所述第二侧挡板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吸湿硅胶颗粒湿度的湿度检测结构,所述除湿管位于第一侧挡板后侧设置有用于将吸湿硅胶颗粒除湿再生的再生结构,所述第一侧挡板内壁以及下挡板与除湿管之间设置有用于供再生结构向吸湿硅胶颗粒吹风的风道结构。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4、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固定板、电机以及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在除湿管远离转轴的一端,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箱体内侧下壁且位于除湿管前侧,所述电机通过支架固定连接在固定板后壁,所述电机伸出轴端部与连接座远离除湿管的一端固定连接。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6、所述密封结构为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设置在衔接块朝向除湿管的一侧且位于第二开口外围。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湿度检测结构为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固定连接在第二侧挡板后壁。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再生结构包括单向进气阀、电加热管、风扇,所述单向进气阀固定连接在除湿管后端且位于转轴一侧,所述单向进气阀与除湿管内部贯通,所述电加热管、风扇按从后到前顺序依次固定连接在除湿管内侧壁且位于除湿管内侧后壁与第一侧挡板后方。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风道结构包括吹风孔、吹风通道,所述吹风通道设置在下挡板远离第三开口的一侧与除湿管内侧壁之间,所述吹风孔设置在第一侧挡板内壁且与吹风通道贯通。

13、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稳定性高的应急照明配电箱,通过除湿管中吸湿硅胶颗粒对箱体内部进行吸湿除湿,保持箱体内部空气干燥,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吸湿硅胶颗粒湿度值达到预设值时,通过控制器启动电机旋转四分之一圈,使得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第三开口对齐,同时启动电加热管和风扇,通过热空气对吸湿硅胶颗粒加热除湿,达到再生的目的,再生完成后,再次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反转四分之一圈,使得第三开口转回到箱体内,通过再生后的吸湿硅胶颗粒继续对箱体内吸湿,能够有效的维持箱体内部干燥程度,大大提高了应急照明配电箱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性高的应急照明配电箱,包括箱体(1)、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侧壁设置有第一开口(2),所述箱体(1)内侧后壁固定连接有转动座(7),所述转动座(7)前壁通过转轴(8)转动连接有除湿管(5),所述除湿管(5)远离转轴(8)的一端与箱体(1)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除湿管(5)旋转的旋转驱动组件,所述箱体(1)内侧壁且位于第一开口(2)与除湿管(5)之间固定连接有衔接块(3),所述衔接块(3)朝向除湿管(5)的一侧设置有与除湿管(5)圆周外壁尺寸吻合的圆弧凹槽,所述衔接块(3)与除湿管(5)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衔接块(3)内壁设置有与第一开口(2)呈内外贯通的第二开口(4),所述除湿管(5)上壁设置有第三开口(14),所述除湿管(5)内侧壁且位于第三开口(14)口部固定连接有拦网(6),所述除湿管(5)内侧壁且位于第三开口(14)后侧和前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挡板(18)、第二侧挡板(19),所述第一侧挡板(18)、第二侧挡板(19)之间位于远离第三开口(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下挡板(17),所述下挡板(17)内壁设置有多组呈上下贯通的小孔,所述除湿管(5)内部且位于第一侧挡板(18)、第二侧挡板(19)以及下挡板(17)之间设置有多组吸湿硅胶颗粒(15),所述第二侧挡板(19)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吸湿硅胶颗粒(15)湿度的湿度检测结构,所述除湿管(5)位于第一侧挡板(18)后侧设置有用于将吸湿硅胶颗粒(15)除湿再生的再生结构,所述第一侧挡板(18)内壁以及下挡板(17)与除湿管(5)之间设置有用于供再生结构向吸湿硅胶颗粒(15)吹风的风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高的应急照明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固定板(10)、电机(12)以及连接座(13),所述连接座(13)固定连接在除湿管(5)远离转轴(8)的一端,所述固定板(10)固定连接在箱体(1)内侧下壁且位于除湿管(5)前侧,所述电机(12)通过支架(11)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0)后壁,所述电机(12)伸出轴端部与连接座(13)远离除湿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稳定性高的应急照明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为密封条(24),所述密封条(24)设置在衔接块(3)朝向除湿管(5)的一侧且位于第二开口(4)外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稳定性高的应急照明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度检测结构为湿度传感器(16),所述湿度传感器(16)固定连接在第二侧挡板(19)后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稳定性高的应急照明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结构包括单向进气阀(9)、电加热管(22)、风扇(23),所述单向进气阀(9)固定连接在除湿管(5)后端且位于转轴(8)一侧,所述单向进气阀(9)与除湿管(5)内部贯通,所述电加热管(22)、风扇(23)按从后到前顺序依次固定连接在除湿管(5)内侧壁且位于除湿管(5)内侧后壁与第一侧挡板(18)后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稳定性高的应急照明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包括吹风孔(21)、吹风通道(20),所述吹风通道(20)设置在下挡板(17)远离第三开口(14)的一侧与除湿管(5)内侧壁之间,所述吹风孔(21)设置在第一侧挡板(18)内壁且与吹风通道(20)贯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性高的应急照明配电箱,包括箱体(1)、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侧壁设置有第一开口(2),所述箱体(1)内侧后壁固定连接有转动座(7),所述转动座(7)前壁通过转轴(8)转动连接有除湿管(5),所述除湿管(5)远离转轴(8)的一端与箱体(1)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除湿管(5)旋转的旋转驱动组件,所述箱体(1)内侧壁且位于第一开口(2)与除湿管(5)之间固定连接有衔接块(3),所述衔接块(3)朝向除湿管(5)的一侧设置有与除湿管(5)圆周外壁尺寸吻合的圆弧凹槽,所述衔接块(3)与除湿管(5)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衔接块(3)内壁设置有与第一开口(2)呈内外贯通的第二开口(4),所述除湿管(5)上壁设置有第三开口(14),所述除湿管(5)内侧壁且位于第三开口(14)口部固定连接有拦网(6),所述除湿管(5)内侧壁且位于第三开口(14)后侧和前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挡板(18)、第二侧挡板(19),所述第一侧挡板(18)、第二侧挡板(19)之间位于远离第三开口(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下挡板(17),所述下挡板(17)内壁设置有多组呈上下贯通的小孔,所述除湿管(5)内部且位于第一侧挡板(18)、第二侧挡板(19)以及下挡板(17)之间设置有多组吸湿硅胶颗粒(15),所述第二侧挡板(19)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吸湿硅胶颗粒(15)湿度的湿度检测结构,所述除湿管(5)位于第一侧挡板(18)后侧设置有用于将吸湿硅胶颗粒(15)除湿再生的再生结构,所述第一侧挡板(18)内壁以及下挡板(17)与除湿管(5)之间设置有用于供再生结构向吸湿硅胶颗粒(15)吹风的风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易
申请(专利权)人:怀淳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