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6600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包括以下步骤:输入桥梁形变单元的信息;确定局部激活单元和非激活单元;计算局部激活单元的柔度矩阵;计算局部激活单元的刚度矩阵;计算局部激活单元的形函数矩阵;计算垂向车桥耦合轮轨接触力;基于以上结果,得到形变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吸收了强/弱耦合分析方法的优点,克服了相应的缺点,并考虑到梁体作为形变单元的特征,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封装性,以形变单元对车桥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使过程进一步简化,易于集成到现有通用有限元框架,准确高效地实现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本发明专利技术算法既能适用于等截面空间梁单元,也适用于形变空间梁单元,适用范围大大扩大,准确度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交通运输业桥梁工程高铁桥上行车安全,具体涉及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


技术介绍

1、地震作用下的列车-轨道-桥梁系统,可以看成由车辆系统和桥轨系统两个子系统组成。车辆系统和桥轨系统通过轮对与钢轨间接触点传递相互作用力,由于接触点位置的时变性,使得列车-轨道-桥梁系统动力方程的求解变得十分困难。

2、现有技术方法中,针对地震作用下的列车-轨道-桥梁耦合系统,广泛采用的求解方法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弱耦合法,第二类是强耦合法。

3、其中,弱耦合法典型代表为分离迭代法,其将车辆系统和桥轨系统看成两个独立的子结构,通过轮轨接触点处力和位移协调关系实现两子系统间耦联。通常两子系统分开建模。弱耦合法在每个计算时步内,两子系统的动力方程是分开求解的,故子系统的质量、刚度、阻尼矩阵不会随时间变化。但为了保证整体系统的收敛性,两子系统间需要进行迭代计算,通常其迭代收敛性难以保证;当然,如果时间步长足够小,也可以采用无迭代的弱耦合算法,但其计算效率会显著降低。

4、其中,强耦合法典型代表为大系统法,其将车辆系统和桥轨系统看成一个大系统,进行统一的建模、计算、求解。其先由子系统动力矩阵组装获得整体系统质量、刚度、阻尼矩阵,然后代入系统的耦合振动方程,进而开展数值积分求解。部分学者采用“对号入座”法则简化动力矩阵的组装过程。强耦合法在每一积分时步内,由于系统矩阵的时变特性,每时步系统需要重新生成动力矩阵,从而很难在一般通用有限元框架内快速实现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5、综合以上分析,为吸收强/弱耦合分析方法的优点,克服相应的缺点,并考虑到梁体作为形变单元的特征,提出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该单元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封装性,以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对车桥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使得逻辑更加清晰,过程进一步简化,并且易于集成到现有通用有限元框架,从而可以准确高效地实现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包括以下步骤:

3、a.输入桥梁形变单元的信息;

4、b.确定局部激活单元和非激活单元;

5、c.针对确定的局部激活单元,计算局部激活单元的柔度矩阵;

6、d.针对确定的局部激活单元,计算局部激活单元的刚度矩阵;

7、e.针对确定的局部激活单元,计算局部激活单元的形函数矩阵;

8、f.计算垂向车桥耦合轮轨接触力;

9、g.基于步骤c~步骤f的结果,得到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

10、更进一步的,步骤a输入桥梁形变单元的信息,具体过程如下:

11、首先,对于发生车桥耦合作用的桥梁进行网格划分,确定桥梁所有的形变单元信息;

12、然后,对桥梁形变单元两端截面采用通用的自定义输入规则输入;

13、最后,计算桥梁形变单元两端截面的截面特性值。

14、更进一步的,步骤b确定局部激活单元和非激活单元,具体过程如下:

15、首先,根据运行列车的轮对位置,确定局部激活单元;

16、然后,根据局部激活单元,确定非激活单元。

17、更进一步的,步骤c针对确定的局部激活单元,计算局部激活单元的柔度矩阵,具体过程如下:

18、首先,建立局部激活单元内部任意截面上的内力表达式;

19、然后,计算得到局部激活单元内部任意截面的截面力和截面变形;

20、再后,得到局部激活单元截面力与截面变形间的关系;

21、最后,求解得到局部激活单元的柔度矩阵。

22、更进一步的,步骤c中局部激活单元的柔度矩阵,其具体表达如下:

23、

24、其中,fr(x)表示局部激活单元的柔度矩阵;x表示局部激活单元内部截面位置;e为弹性模量,g为剪切模量,a为横截面面积,asy、asz为剪切面面积;iy(x)、iz(x)、j(x)表示局部激活单元的两个方向抗弯刚度及抗扭刚度;l为局部激活单元长度。

25、更进一步的,步骤d针对确定的局部激活单元,计算局部激活单元的刚度矩阵,具体过程如下:

26、首先,对步骤c得到局部激活单元的柔度矩阵求逆,得到无刚体位移的刚度矩阵;

27、然后,得到从广义坐标系到整体坐标系的转换表达;

28、最后,建立各转换矩阵的具体显示表达。

29、更进一步的,步骤d中从广义坐标系到整体坐标系的转换表达,具体如下:

30、从广义坐标系到整体坐标系需经过两个转换矩阵相乘后得到,其表达如下:

31、

32、其中,kg(x)为整体坐标系下的刚度矩阵;kr(x)为广义坐标系下的刚度矩阵;trg为从广义坐标到整体坐标系的转换矩阵;t为转置运算符。

33、更进一步的,步骤e针对确定的局部激活单元,计算局部激活单元的形函数矩阵,具体过程如下:

34、首先,建立广义坐标系局部激活单元任意位置处的各位移变形量;

35、然后,建立局部激活单元局部坐标系中的位移关系;

36、再后,整理得到空间位移与节点位移相关的表达;

37、最后,得到局部激活单元的形函数矩阵。

38、更进一步的,步骤e中局部激活单元的形函数矩阵,具体表达如下:

39、形函数矩阵n为:

40、

41、其中,n表示形函数;t表示矩阵转置;n1~n20是形函数矩阵中的子项;

42、对形函数矩阵中的子项n1~n20,进行分别表达,具体如下:

43、

44、

45、

46、

47、

48、

49、其中,表示广义坐标系下的刚度矩阵kr(x)的第i行第j列;i、j取值范围为1~6,是计算公式的中间参数;上标r表示广义坐标。

50、更进一步的,步骤f计算垂向车桥耦合轮轨接触力,具体过程如下:

51、首先,求解轮轨间的垂向接触压缩量;

52、然后,计算垂向车桥耦合轮轨接触力。

53、更进一步的,步骤f中求解轮轨间的垂向接触压缩量,具体如下:

54、δ=ur-uw+β (10)

55、其中,δ为轮轨间的垂向接触压缩量;uw为车轮位移;β为接触点处轨道不平顺值;ur为接触点处轨道梁的位移,包含由形函数插值得到的位移,也包含由于轮轨相互作用产生的位移。

56、更进一步的,步骤f中计算垂向车桥耦合轮轨接触力,具体如下:

57、

58、其中,fh为垂向车桥耦合轮轨接触力,g为轮轨接触常数。

59、更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其特征在于:步骤A输入桥梁形变单元的信息,具体过程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其特征在于:步骤B确定局部激活单元和非激活单元,具体过程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其特征在于:步骤C针对确定的局部激活单元,计算局部激活单元的柔度矩阵,具体过程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局部激活单元的柔度矩阵,其具体表达如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其特征在于:步骤D针对确定的局部激活单元,计算局部激活单元的刚度矩阵,具体过程如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从广义坐标系到整体坐标系的转换表达,具体如下:</p>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其特征在于:步骤E针对确定的局部激活单元,计算局部激活单元的形函数矩阵,具体过程如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局部激活单元的形函数矩阵,具体表达如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其特征在于:步骤F计算垂向车桥耦合轮轨接触力,具体过程如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求解轮轨间的垂向接触压缩量,具体如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计算垂向车桥耦合轮轨接触力,具体如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其特征在于:步骤G基于步骤C~步骤F的结果,得到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具体过程如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其特征在于:步骤a输入桥梁形变单元的信息,具体过程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其特征在于:步骤b确定局部激活单元和非激活单元,具体过程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其特征在于:步骤c针对确定的局部激活单元,计算局部激活单元的柔度矩阵,具体过程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局部激活单元的柔度矩阵,其具体表达如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其特征在于:步骤d针对确定的局部激活单元,计算局部激活单元的刚度矩阵,具体过程如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震作用下集成式垂向车桥耦合移动形变单元,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从广义坐标系到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雨权苏伟肖秋生廖立坚国巍闫林栋王静陈团团李政郭钟文肖翔张竹王民杰吕一鹏吴长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