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磁悬浮震动马达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磁悬浮震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6590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悬浮震动马达,包括壳体组件、振子组件、电磁线圈和定位结构,壳体组件包括套件和第一筒体,套件套设于第一筒体外侧,第一筒体形成有容纳腔;振子组件包括配重件、磁体、第二筒体和限位件,第二筒体形成有容置腔,配重件位于磁体的一侧,限位件将配重件和磁体限制于容置腔;电磁线圈位于套件和第一筒体之间;定位结构位于第一筒体的内壁和/或位于第二筒体的外壁,磁体产生第一磁场,自然状态下,磁体与套件在第一磁场作用下产生磁吸力,使第二筒体悬浮于容纳腔中,当电磁线圈产生变化的第二磁场时,记振子组件朝向端盖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在第一磁场与第二磁场的相互作用下,振子组件沿第一方向往复震动于容纳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的,尤其涉及一种磁悬浮震动马达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直线振动电机中,振子呈线性运动,由于振子在壳体内腔中悬浮震动,振子往复运动容易与侧壁发生摩擦碰撞,导致震动电动机的振子往复直线运动容易发生偏移,而这种振子偏移量在高频电磁震动中难于精准控制,导致振子碰撞在壳体时产生异响和磨损,严重影响了磁悬浮震动马达的使用寿命和用户使用体验,因此,如何在不影响磁悬浮震动马达的振子频率下降低振子的偏移量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悬浮震动马达,旨在不影响磁悬浮震动马达的振子频率下降低振子的偏移量。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磁悬浮震动马达,包括壳体组件、振子组件、电磁线圈和定位结构,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套件、第一筒体和端盖,所述端盖卡接于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所述套件套设于所述第一筒体外侧,所述第一筒体形成有容纳腔;所述振子组件包括配重件、磁体、第二筒体和限位件,所述第二筒体形成有容置腔和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卡槽,所述配重件位于所述磁体的一侧,所述限位件将所述配重件和所述磁体限制于所述容置腔,且所述限位件的一端卡接于所述卡槽;所述电磁线圈位于所述套件和所述第一筒体之间;所述定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和/或位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以使所述第二筒体间隔滑动于所述容纳腔;

3、其中,所述套件由磁性材料制得,所述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均由非磁性材料制得,所述磁体产生第一磁场,自然状态下,所述磁体与所述套件在所述第一磁场作用下产生磁吸力,使所述第二筒体悬浮于所述容纳腔中,当所述电磁线圈产生变化的第二磁场时,记所述振子组件朝向所述端盖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磁场与所述第二磁场的相互作用下,所述振子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震动于所述容纳腔。

4、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导向柱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侧面抵接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以使所述第二筒体沿所述第一导向柱往复震动于所述容纳腔。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柱包括第一圆柱面,所述第一圆柱面抵接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以使所述第一导向柱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相切接触。

6、进一步地,所述端盖包括扣合槽,所述扣合槽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凸设有扣部,所述扣部卡设于所述扣合槽;所述第一筒体远离所述端盖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透气孔。

7、进一步地,所述磁体的两侧均设有配重件,且所述配重件均位于所述容置腔。

8、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至少两条所述第二导向柱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二导向柱的侧面抵接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以使所述第二筒体沿所述第二导向柱往复震动于所述容纳腔。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向柱包括圆弧面和第二圆柱面,所述圆弧面光滑过渡连接于所述第二圆柱面的两侧,所述第二圆柱面抵接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以使所述第二导向柱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相切接触。

10、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第三导向柱,所述第三导向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至少两组所述第三导向柱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且所述第三导向柱的侧面抵接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以使所述第二筒体沿所述第三导向柱往复震动于所述容纳腔。

11、进一步地,每组所述第三导向柱包括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三导向柱,且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三导向柱形成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导向柱抵接于所述第一滑槽,以使所述第二筒体沿所述第一滑槽往复震动于所述容纳腔。

12、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第四导向柱,所述第四导向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至少两组所述第四导向柱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上,且所述第四导向柱的侧面抵接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以使所述第二筒体沿所述第四导向柱往复震动于所述容纳腔;

13、每组所述第四导向柱包括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第四导向柱,且相邻设置的所述第四导向柱形成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导向柱抵接于所述第二滑槽,以使所述第二筒体沿所述第二滑槽往复震动于所述容纳腔。

14、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实施例中的磁悬浮震动马达,由于磁体与套件在第一磁场作用下产生磁吸力,使第二筒体悬浮于容纳腔中,定位结构使得第二筒体间隔滑动于容纳腔中,从而当电磁线圈产生变化的第二磁场时,进而振子组件沿第一方向往复震动于容纳腔中,克服现有技术中振子在高频震动过程中的偏移量难于控制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悬浮震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震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导向柱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侧面抵接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以使所述第二筒体沿所述第一导向柱往复震动于所述容纳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悬浮震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柱包括第一圆柱面,所述第一圆柱面抵接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以使所述第一导向柱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相切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磁悬浮震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包括扣合槽,所述扣合槽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凸设有扣部,所述扣部卡设于所述扣合槽;所述第一筒体远离所述端盖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透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震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的两侧均设有配重件,且所述配重件均位于所述容置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震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至少两条所述第二导向柱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二导向柱的侧面抵接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以使所述第二筒体沿所述第二导向柱往复震动于所述容纳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悬浮震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柱包括圆弧面和第二圆柱面,所述圆弧面光滑过渡连接于所述第二圆柱面的两侧,所述第二圆柱面抵接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以使所述第二导向柱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相切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磁悬浮震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第三导向柱,所述第三导向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至少两组所述第三导向柱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且所述第三导向柱的侧面抵接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以使所述第二筒体沿所述第三导向柱往复震动于所述容纳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悬浮震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三导向柱包括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三导向柱,且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三导向柱形成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导向柱抵接于所述第一滑槽,以使所述第二筒体沿所述第一滑槽往复震动于所述容纳腔。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磁悬浮震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第四导向柱,所述第四导向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至少两组所述第四导向柱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上,且所述第四导向柱的侧面抵接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以使所述第二筒体沿所述第四导向柱往复震动于所述容纳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悬浮震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震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导向柱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侧面抵接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以使所述第二筒体沿所述第一导向柱往复震动于所述容纳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悬浮震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柱包括第一圆柱面,所述第一圆柱面抵接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以使所述第一导向柱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相切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磁悬浮震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包括扣合槽,所述扣合槽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凸设有扣部,所述扣部卡设于所述扣合槽;所述第一筒体远离所述端盖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透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震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的两侧均设有配重件,且所述配重件均位于所述容置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震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至少两条所述第二导向柱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二导向柱的侧面抵接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以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红勇黄景卓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谷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