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染色抗皱抗紫外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及其染整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青岛大学专利>正文

染色抗皱抗紫外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及其染整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6209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染色抗皱抗紫外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未经丝光处理的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经过N<supgt;1</supgt;,N<supgt;6</supgt;‑双(环氧乙烷‑2‑基甲基)己烷‑1,6‑二胺处理和活性染料染色后,具备抗皱抗紫外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无甲醛染整工艺,包括下述步骤:配置N<supgt;1</supgt;,N<supgt;6</supgt;.‑双(环氧乙烷‑2‑基甲基)己烷‑1,6‑二胺交联剂溶液,将不丝光棉或者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浸轧交联剂溶液,100℃烘干5min;再浸轧催化剂溶液,饱和蒸汽汽蒸;将织物洗涤、烘干;配置染色工作液,将织物浸轧染色工作液,饱和蒸汽汽蒸;将织物洗涤、烘干。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廉,所述织物在制备和后续使用过程中无甲醛释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染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染色抗皱抗紫外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及其染整工艺


技术介绍

1、纤维素纤维具有优良的柔韧性、透气透湿性、穿着舒适性,生物降解性,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纤维素纤维织物弹性差,容易产生折皱,同时,纤维素纤维织物抗紫外性能也较差,二者严重影响了其在服用过程中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2、织物的抗紫外性能一般通过在织物表面添加聚合物涂层,提高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来达到抗紫外效果。另外也通过添加一些可以吸收紫外线的化合物来减少人体皮肤受到紫外线辐射带来的危害。为了提高纤维素织物的抗皱性能,人们最早使用二羟甲基二羟基亚乙基脲(dmdheu)等n-羟甲基类化合物作为整理剂对纤维素纤维织物进行抗皱整理,使织物获得优异的抗皱效果,但在处理和后期穿着过程中不断的释放甲醛,对人体伤害极大。为了解决甲醛释放的问题,研究者开始研发无甲醛抗皱交联剂,主要包括聚羧酸类、二醛类、碱性类、糖基多醛类等,来取代含有甲醛的交联剂,从抗皱整理的源头来实现“零”甲醛释放。这些交联剂均通过小分子形式进入纤维的无定形区,通过自身多个活性基团与相邻大分子链上的羟基发生共价反应,在纤维内形成交联结构,提高分子链间的作用力,限制大分子链的相对滑移,进而提高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抗皱性能。但是,由于纤维大分子链上的羟基被大量消耗,导致织物在后续染色过程中染色性能下降。杂志《纺织学报》第44卷-第2期中报道了使用双活性基团染料作为“特殊交联剂”对织物进行染色,使织物同时获得良好的抗皱性能和染色性,但此方法对染料结构要求比较苛刻,只能使用双活性基团染料,另外需要高浓度染料才能使织物获得良好的抗皱性能。杂志《applied sciences》2021-11-4641中报道了采用高锰酸钾部分氧化法制备氧化蔗糖和氧化棉子糖作为多羟基交联剂,对棉织物进行防皱整理,提升了其染色性能,但该方法氧化过程比较复杂,氧化程度不易控制,且工艺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染色抗皱抗紫外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及其染整工艺。利用无甲醛环氧化合物n1,n6-双(环氧乙烷-2-基甲基)己烷-1,6-二胺在纤维内外的交联作用来提高织物的抗皱和抗紫外性能,同时通过自身的胺基以及开环反应产生的羟基来保持整理后织物的染色性,染料的加入也可以再次提高织物的抗紫外效果。另外,织物不需要丝光处理,减少了丝光处理过程中大量浓烧碱的使用,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并且无甲醛染整工艺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提供一种染色抗皱抗紫外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未经丝光处理的棉或者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经过n1,n6-双(环氧乙烷-2-基甲基)己烷-1,6-二胺处理和活性染料染色后,具备抗皱抗紫外性能,织物的折皱回复角范围为140°~240°,紫外线防护系数数值范围为30~500。并且该纤维素纤维织物制备和后续使用过程中无甲醛的释放。

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提供该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整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4、(1)将交联剂置于水溶液中,其浓度范围在1~150g/l,搅拌均匀,得到交联剂溶液;

5、(2)使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浸轧所述交联剂溶液;

6、(3)将经过步骤(2)处理的织物于100℃烘干5min;

7、(4)将经过步骤(3)处理的织物浸轧催化剂;

8、(5)将经过步骤(4)处理的织物于饱和蒸汽中;

9、(6)将经过步骤(5)处理的织物按照冷水、在50~60℃热水中洗涤180s、使用2g/l标准皂片在100℃热水中皂洗900s、在70~80℃热水中洗涤180s、冷水进行洗涤,烘干;

10、(7)分别配置活性染料溶液和固色碱液,将二者均匀混合,得到染色工作液;

11、(8)将经过步骤(6)处理的织物浸轧所述染色工作液;

12、(9)将经过步骤(8)处理的织物于饱和蒸汽中;

13、(10)将经过步骤(9)处理的织物按照步骤(6)处理。

14、其中:

15、步骤(1)中所述交联剂是n1,n6-双(环氧乙烷-2-基甲基)己烷-1,6-二胺。

16、步骤(2)中所述轧余率范围为60~100%。

17、步骤(4)中所述轧余率范围为80~120%;所述的催化剂是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钾、硅酸钠、磷酸二氢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催化剂ph范围为7~13。

18、步骤(5)中所述汽蒸时间范围为10~900s。

19、步骤(7)中所述的活性染料是含乙烯砜活性基的活性染料、含一氯均三嗪活性基的活性染料、含二氯均三嗪活性基的活性染料、含乙烯砜活性基和一氯均三嗪活性基的双或多活性基活性染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固色碱剂包括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钾、硅酸钠、磷酸二氢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活性染料的浓度范围在1~100g/l;所述固色碱剂浓度在10~40g/l。

20、步骤(8)中所述轧余率范围为60~100%。

21、步骤(9)中所述汽蒸时间范围为10~900s。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本专利技术的染色抗皱抗紫外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使未经丝光处理的纤维素纤维织物在不经过丝光工艺流程,降低了浓烧碱染整废水对环境的危害,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24、(2)本专利技术的染色抗皱抗紫外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同时具备出色的抗皱和抗紫外效果,另外织物仍保持着良好的染色性;

25、(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在制备和后续使用过程中无甲醛的释放,使织物更加环保;

26、(4)本专利技术染色抗皱抗紫外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整工艺解决了纤维素纤维织物易折皱、抗紫外性能差的问题,同时保持了其良好的染色性。另外,该工艺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廉,具有一定经济和环境效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染色抗皱抗紫外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其特征在于:未经丝光处理的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经过N1,N6-双(环氧乙烷-2-基甲基)己烷-1,6-二胺处理和活性染料染色后,具备抗皱抗紫外性能,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折皱回复角范围为140°-240°,紫外线防护系数数值范围为30-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织物在制备和后续使用过程中无甲醛的释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整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交联剂是N1,N6-双(环氧乙烷-2-基甲基)己烷-1,6-二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浸轧交联剂溶液的轧余率范围为60~10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浸轧催化剂溶液的轧余率范围为80~120%;所述的催化剂是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钾、硅酸钠、磷酸二氢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催化剂溶液的pH范围为7~13。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汽蒸的时间范围为10~900s。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所述的活性染料是含乙烯砜活性基的活性染料、含一氯均三嗪活性基的活性染料、含二氯均三嗪活性基的活性染料、含乙烯砜活性基和一氯均三嗪活性基的双或多活性基活性染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固色碱剂是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钾、硅酸钠、磷酸二氢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活性染料溶液的浓度范围在1~100g/L;所述固色碱剂溶液的浓度在10~40g/L。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所述浸轧染色工作液的轧余率范围为60~100%。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9)中所述汽蒸时间范围为10~900s。

...

【技术特征摘要】

1.染色抗皱抗紫外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其特征在于:未经丝光处理的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经过n1,n6-双(环氧乙烷-2-基甲基)己烷-1,6-二胺处理和活性染料染色后,具备抗皱抗紫外性能,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折皱回复角范围为140°-240°,紫外线防护系数数值范围为30-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织物在制备和后续使用过程中无甲醛的释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整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交联剂是n1,n6-双(环氧乙烷-2-基甲基)己烷-1,6-二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浸轧交联剂溶液的轧余率范围为60~10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棉及棉混纺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浸轧催化剂溶液的轧余率范围为80~120%;所述的催化剂是氢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宽峻王金坤包伟薛祯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