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5931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2:26
本公开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垫子,其包括主体和包裹主体的外套体,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合缝,以使主体的位于第一开合缝两侧的部分能够折叠;第二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合缝,以使主体的位于第二开合缝两侧的部分能够折叠;第一开合缝与第二开合缝错位设置;外套体至少与第一开合缝和第二开合缝相对应的部分的材质为弹性布。当主体包裹于外套体后,仍然能够折叠,在主体展开后,外套体的外表面仍然是一个整体结构,外形美观,没有缝隙,不容易积灰,小物件也不会掉落进去,使用体验感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生活用品,尤其是涉及一种垫子


技术介绍

1、对于床垫、沙发垫等尺寸较大的垫子,为了方便收纳,通常会设计成多折的,当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将垫子折叠起来,避免占用太多空间。

2、相关技术中,通常将三块独立的海绵块分别装在三个有独立容纳空间的外套体里,相邻两个外套体的一侧相连接,另一侧呈开放状态,以便于折叠。这种方式不仅不美观,而且还存在以下缺点:在展开使用时,相邻外套体之间有缝隙,不仅容易积灰,而且小物件也容易掉落在缝隙里,同时,由于缝隙的存在,使用时的体验感不好。此外,每个外套体都需要单独安装一个拉链,产品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垫子,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折叠垫子在展开使用时,相邻外皮之间有缝隙,不仅容易积灰,而且小物件也容易掉落在缝隙里,同时,由于缝隙的存在,使用体验感不好的技术问题。

2、基于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垫子,包括主体和包裹所述主体的外套体,所述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合缝,以使所述主体的位于所述第一开合缝两侧的部分能够折叠;所述第二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合缝,以使所述主体的位于所述第二开合缝两侧的部分能够折叠;所述第一开合缝与所述第二开合缝错位设置;

3、所述外套体至少与所述第一开合缝和所述第二开合缝相对应的部分的材质为弹性布。

4、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的至少与所述第一开合缝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加强层;所述第一表面的至少与所述第二开合缝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加强层。

5、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层呈条状,所述第一加强层粘接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与所述第一开合缝相对应的位置;或,所述第一加强层成片状,所述第一加强层粘接覆盖于所述第二表面。

6、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层呈条状,所述第二加强层粘接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与所述第二开合缝相对应的位置;或,所述第二加强层成片状,所述第二加强层粘接覆盖于所述第一表面。

7、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层和所述第二加强层的材质为缝编无纺布。

8、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布的材质为氨纶针织布或氨纶梭织布。

9、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垫子在展开状态下,所述外套体位于所述第一开合缝和所述第二开合缝的外部。

10、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套体包括盖布和底布,所述盖布与所述底布通过拉链连接。

11、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链的数量为一个。

12、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合缝和所述第二开合缝的数量均为一个,所述盖布包括第一子盖布、第二子盖布和第三子盖布,所述第一子盖布与所述第二子盖布的一侧边缝合连接,所述第三子盖布与所述第二子盖布的另一侧边缝合连接,所述第二子盖布的材质为弹性布;

13、所述底布包括第一子底布、第二子底布和第三子底布,所述第一子底布与所述第二子底布的一侧边缝合连接,所述第三子底布与所述第二子底布的另一侧边缝合连接,所述第二子底布的材质为弹性布。

14、基于上述目的,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垫子,包括主体和包裹所述主体的外套体,所述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

15、其中一个所述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合缝,以使所述主体的位于所述开合缝两侧的部分能够折叠;所述外套体至少与所述开合缝相对应的部分的材质为弹性布。

16、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未设置所述开合缝的表面的至少与所述开合缝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加强层。

17、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层呈条状,所述加强层粘接于未设置所述开合缝的表面的与所述开合缝相对应的位置;或,所述加强层成片状,所述加强层粘接覆盖于未设置所述开合缝的表面。

18、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垫子在展开状态下,所述外套体位于所述开合缝的外部。

19、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20、本公开提供的垫子,通过在主体的第一表面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开合缝,并在主体的第二表面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开合缝,第一开合缝与第二开合缝错位设置,使得主体的位于第一开合缝两侧的部分以及第二开合缝两侧的部分均能够折叠,由于外套体与第一开合缝和第二开合缝相对应的部分的材质为弹性布,当主体包裹于外套体后,仍然能够折叠,在主体展开后,外套体的外表面仍然是一个整体结构,外形美观,没有缝隙,不容易积灰,小物件也不会掉落进去,使用体验感较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垫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包裹所述主体的外套体,所述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合缝,以使所述主体的位于所述第一开合缝两侧的部分能够折叠;所述第二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合缝,以使所述主体的位于所述第二开合缝两侧的部分能够折叠;所述第一开合缝与所述第二开合缝错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的至少与所述第一开合缝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加强层;所述第一表面的至少与所述第二开合缝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加强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层呈条状,所述第一加强层粘接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与所述第一开合缝相对应的位置;或,所述第一加强层成片状,所述第一加强层粘接覆盖于所述第二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层呈条状,所述第二加强层粘接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与所述第二开合缝相对应的位置;或,所述第二加强层成片状,所述第二加强层粘接覆盖于所述第一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层和所述第二加强层的材质为缝编无纺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布的材质为氨纶针织布或氨纶梭织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子在展开状态下,所述外套体位于所述第一开合缝和所述第二开合缝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体包括盖布和底布,所述盖布与所述底布通过拉链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的数量为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合缝和所述第二开合缝的数量均为一个,所述盖布包括第一子盖布、第二子盖布和第三子盖布,所述第一子盖布与所述第二子盖布的一侧边缝合连接,所述第三子盖布与所述第二子盖布的另一侧边缝合连接,所述第二子盖布的材质为弹性布;

11.一种垫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包裹所述主体的外套体,所述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垫子,其特征在于,未设置所述开合缝的表面的至少与所述开合缝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加强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呈条状,所述加强层粘接于未设置所述开合缝的表面的与所述开合缝相对应的位置;或,所述加强层成片状,所述加强层粘接覆盖于未设置所述开合缝的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子在展开状态下,所述外套体位于所述开合缝的外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垫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包裹所述主体的外套体,所述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合缝,以使所述主体的位于所述第一开合缝两侧的部分能够折叠;所述第二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合缝,以使所述主体的位于所述第二开合缝两侧的部分能够折叠;所述第一开合缝与所述第二开合缝错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的至少与所述第一开合缝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加强层;所述第一表面的至少与所述第二开合缝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加强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层呈条状,所述第一加强层粘接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与所述第一开合缝相对应的位置;或,所述第一加强层成片状,所述第一加强层粘接覆盖于所述第二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层呈条状,所述第二加强层粘接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与所述第二开合缝相对应的位置;或,所述第二加强层成片状,所述第二加强层粘接覆盖于所述第一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层和所述第二加强层的材质为缝编无纺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布的材质为氨纶针织布或氨纶梭织布。

7.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愿昌
申请(专利权)人:际诺思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