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内等离子电极刀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5664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2:02
本技术涉及一种耳内等离子电极刀头,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刀头包括内电极、外电极,所述内电极和外电极之间设有内绝缘套管,所述内电极的一端从外电极和内绝缘套管伸出形成内电极工作部;所述内电极采用电极丝,所述内电极工作部呈弯折成勺状的圆环形。本技术采用电极丝作为内电极,并形成类似于掏耳勺的形状,可以更方便地剥离病灶,从而能够提升产品性能,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耳内等离子电极刀头,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1、等离子电极刀头的原理是通过射频电场,激发生理盐水(电解液)中的钠离子,在手术电极双极之间产生电离态的等离子层,这种高度激发的等离子体会将组织之间的分子键迅速打断,主要用于病变组织的切割、消融、止血治疗及剥离病变组织等。

2、耳内等离子电极刀头是一种常见的等离子电极刀头,由内电极、外电极构成一种双极结构,多用于耳内镜鼓膜修补手术、耳内镜鼓室成形术、耳内镜面神经减压术以及全耳内镜经耳道-鼓岬前庭神经鞘瘤切除术等。在手术过程中,等离子电极刀头需要插入外耳道内,外耳道并不是一个平直的通道,而是略微呈s形的弯曲状,但现有的耳内等离子电极刀头多为直杆形,抗弯性较差,因此手术后,需要更换专用的剥离器械去除病灶,使用非常不方便。

3、申请人检索发现,公开号为cn218128736u的中国专利(以下称“对比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剥离功能的耳内电极,其内电极工作部朝向偏离外电极轴线的方向延伸,这样使得电极工作部与外电极形成一个剥离器械,便于在手术中通过戳、铲刮、挖和钩等剥离病灶组织。但申请人在实践中发现,该对比专利中外电极仍然为直杆形,内绝缘套管和内电极相对于外电极斜向直线延伸,与人体外耳道轮廓贴合率较低,剥离病灶组织时依然存在不方便的情况,而且内电极的工作部位为片状,依然不能很好地剥离病变组织,从而导致手术时间较长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方便剥离病变组织、减少手术时间的耳内等离子电极刀头。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耳内等离子电极刀头,包括内电极、外电极,所述内电极和外电极之间设有内绝缘套管,所述内电极的一端从外电极和内绝缘套管伸出形成内电极工作部;所述内电极采用电极丝,所述内电极工作部呈弯折成勺状的圆环形。

3、本技术采用电极丝作为内电极,便于在手术过程中集中等离子,更易于切割病变组织和止血,而且通过弯形和弧形压弯的加工方式,将内电极的工作部制成勺状的圆环形,形成类似于掏耳勺的形状,配合电极丝,在剥离病灶时,形成类似于线切割和挖取的状态,使用更方便,从而能够提升产品性能,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内等离子电极刀头,包括内电极、外电极,所述内电极和外电极之间设有内绝缘套管,所述内电极的一端从外电极和内绝缘套管伸出形成内电极工作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电极采用电极丝,所述内电极工作部呈弯折成勺状的圆环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内等离子电极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极、内绝缘套管靠近内电极工作部的一端弯折成与人体的外耳道相匹配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耳内等离子电极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电极工作部的圆环形的直径为1.5mm~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耳内等离子电极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绝缘套管采用陶瓷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耳内等离子电极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绝缘套管靠近电极工作部的端部设有多个斜坡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耳内等离子电极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绝缘套管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内等离子电极刀头,包括内电极、外电极,所述内电极和外电极之间设有内绝缘套管,所述内电极的一端从外电极和内绝缘套管伸出形成内电极工作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电极采用电极丝,所述内电极工作部呈弯折成勺状的圆环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内等离子电极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极、内绝缘套管靠近内电极工作部的一端弯折成与人体的外耳道相匹配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耳内等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阳杨军杨斌马振禄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亿高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