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556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电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电池包括:板本体,其上贯穿形成有通孔;极柱,沿轴向至少部分的穿过通孔,极柱具有与板本体的第一侧相抵接的抵接部,以及穿出设置于板本体的第二侧的穿出部;安装件,与穿出部铆接连接;第一绝缘件,抵接设置于安装件与板本体的第二侧之间;第二绝缘件,抵接设置于抵接部与板本体的第一侧之间;以及多层密封圈,套设于极柱的外周侧,多层密封圈呈阶梯状错层设置,且多层密封圈的每一层分别与第一绝缘件、板本体及第二绝缘件沿径向抵紧并沿轴向压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增加多层密封圈对于极柱与板本体之间的密封性能和绝缘性能,能够适应更大的能量密度,避免漏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电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电池行业的不断发展,电池的能量密度大不断增大,为提升电池整体的安全性能,需要进行极柱与板本体的密封绝缘处理。

2、电池盖板作为保证电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池盖板中的密封圈对整个电池的密封和绝缘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铆接结构的电池盖板通过压缩密封圈实现极柱与板本体之间的绝缘,然而,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大,现有技术中的密封圈的密封效果并不理想,存在漏液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以解决密封圈的密封不严容易漏液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

3、板本体,其上贯穿形成有通孔;

4、极柱,沿轴向至少部分的穿过通孔,极柱具有与板本体的第一侧相抵接的抵接部,以及穿出设置于板本体的第二侧的穿出部;

5、安装件,适于将穿出部与板本体固定连接;第一绝缘件,抵接设置于安装件与板本体的第二侧之间;

6、第二绝缘件,抵接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密封圈包括三层密封圈,所述三层密封圈沿轴向呈三层阶梯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密封圈的第一密封层与所述第二绝缘件的第一搭接量为d,且d满足:d = A/2-a/2,所述多层密封圈的第一密封层与所述第二绝缘件的第一层搭接率为ds,且ds满足:ds=d/(A/2- B/2),其中,A为所述多层密封圈的第一密封层的孔径,a为所述第二绝缘件的孔径,B为所述多层密封圈的第二密封层的孔径;其中,所述第一搭接量指的是所述多层密封圈的第一密封层沿轴向与所述第二绝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密封圈包括三层密封圈,所述三层密封圈沿轴向呈三层阶梯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密封圈的第一密封层与所述第二绝缘件的第一搭接量为d,且d满足:d = a/2-a/2,所述多层密封圈的第一密封层与所述第二绝缘件的第一层搭接率为ds,且ds满足:ds=d/(a/2- b/2),其中,a为所述多层密封圈的第一密封层的孔径,a为所述第二绝缘件的孔径,b为所述多层密封圈的第二密封层的孔径;其中,所述第一搭接量指的是所述多层密封圈的第一密封层沿轴向与所述第二绝缘件的搭接区域的尺寸,所述第一层搭接率指的是第一搭接量在所述多层密封圈的第一密封层沿轴向的尺寸的占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密封圈的第一密封层与所述第二绝缘件的搭接量d的取值范围为:0.2mm≤d≤0.8mm;所述多层密封圈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超贡伟红袁跃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