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建筑结构的一体化并联式消能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5527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建筑结构的一体化并联式消能减震装置,包括:黏滞阻尼腔室,填充有阻尼液;液力惯容腔室,套设在黏滞阻尼腔室外,并与其连接,液力惯容腔室的外侧设有螺旋管,螺旋管的两端与其流体地连通;自复位腔室,连接在液力惯容腔室一端,自复位腔室内设有弹性件;多个活塞,包括带阻尼孔活塞、环形活塞和复位活塞,带阻尼孔活塞设在黏滞阻尼腔室内,环形活塞设在液力惯容腔室内,套设在黏滞阻尼腔室上,复位活塞设在自复位腔室内,并在两侧与弹性件相抵接;活塞杆件,其一端贯穿各个腔室,并与多个活塞连接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放大耗能装置变形的同时,大幅提高黏滞阻尼器输出力,实现更好的质量增效和耗能增效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尤其涉及建筑结构的消能减震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建筑结构的一体化并联式消能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消能减震技术认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消能减震构件。消能减震构件通过耗能有效的减少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可用于各种结构形式的建筑,既可用于新建建筑,又可用于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还可用于震损建筑的修复。

2、目前在结构消能减震设计中,一般使用黏滞流体阻尼器和惯容器来消耗更多的地震输入能量。其中黏滞流体阻尼器由油缸、活塞、阻尼孔、黏滞流体阻尼材料和活塞杆等部分组成,活塞在缸筒内作往复运动。活塞上有适量小孔成为阻尼孔,缸筒内装满黏滞流体阻尼材料。其耗能原理表现为:当黏滞阻尼器工作时,随着活塞相对缸筒往复运动,硅油介质从高压腔体经过阻尼孔或间隙流往低压腔体,在硅油往复流经阻尼孔或间隙的过程中,因克服摩擦和碰撞等因素而耗散能量。

3、现有的黏滞流体阻尼器腔室都比较单一,阻尼效率较低,输出力有限,价格比较昂贵,经济性不高,并且阻尼参数单一,不同的速度指数导致小震、中震和大震下消耗能量差异巨大,无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建筑结构的一体化并联式消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并联式消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程腔室,所述行程腔室套设在所述液力惯容腔室内,并在液力惯容腔室的所述一端与所述黏滞阻尼腔室连接,用于容纳所述活塞杆件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并联式消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程活塞,所述行程活塞设置在所述行程腔室内,与所述活塞杆件的一端端部连接固定,并且所述行程活塞的直径小于所述行程腔室的内筒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并联式消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液的粘度系数大于所述惯容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建筑结构的一体化并联式消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并联式消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程腔室,所述行程腔室套设在所述液力惯容腔室内,并在液力惯容腔室的所述一端与所述黏滞阻尼腔室连接,用于容纳所述活塞杆件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并联式消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程活塞,所述行程活塞设置在所述行程腔室内,与所述活塞杆件的一端端部连接固定,并且所述行程活塞的直径小于所述行程腔室的内筒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并联式消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液的粘度系数大于所述惯容液的粘度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并联式消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液选用有机硅油和/或硅基胶,所述惯容液选用水和/或航空液压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并联式消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缠绕设置在所述液力惯容腔室的外壁表面,或分离设置在所述液力惯容腔室的外部,并且所述螺旋管的内径为毫米级。

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凯田晶閤东东钟勃健赵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