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5516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1:4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包括建筑抗震板、抗震板加固组件;所述建筑抗震板包括垂直连接板、抗震伸缩杆、抗震弹簧和墙体连接座;所述抗震板加固组件包括抗震底座、抗震支架、斜撑架、斜撑底座、辅助支架。该抗震加固机构主要用于加固建筑墙体上的抗震结构,该机构通过抗震板加固组件对建筑抗震板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该抗震板加固组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对建筑抗震板形成多组呈三角形结构的加固体系,提高建筑抗震板自身的抗压强度,提高对建筑抗震板的支撑力,延长建筑抗震板的使用寿命;该机构还通过交叉支架对两组建筑抗震板起到加强连接的作用,提高建筑抗震板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防止建筑抗震板出现晃动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抗震加固,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


技术介绍

1、近年来,为了建筑物抗震性能,除了在对建筑物自身结构进行加强之外,现有技术大多是通过抗震结构对容易倒塌的建筑墙体进行加固,以此实现提升建筑物抗震等级的功能。

2、现有的抗震结构在安装使用时,部分抗震结构通过单一的呈三角形结构的支撑结构对墙体的侧壁进行支撑,导致其抗震结构单一,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当支撑架本身受到墙体的冲击时,整体强度较低,难以对来自墙体的冲击力进行分散,导致其抗震性能减弱;而且,现有的抗震加固结构在使用时,大多通过螺栓进行安装固定,螺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造成腐蚀,使得第一螺栓容易生锈,进而使得机构整体拆装不方便,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2、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结构抗压强度较弱且拆装不便的问题。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包括建筑抗震板、抗震板加固组件;

4、所述建筑抗震板包括垂直连接板、抗震伸缩杆、抗震弹簧和墙体连接座,垂直连接板靠近建筑墙体的一面上连接有抗震伸缩杆,抗震伸缩杆上套接有抗震弹簧,抗震弹簧的一端与垂直连接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墙体连接座连接;

5、所述抗震板加固组件包括抗震底座、抗震支架、斜撑架、斜撑底座、辅助支架,抗震底座上连接有抗震支架,抗震支架的顶端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固定在垂直连接板的顶端;所述斜撑架的顶端与垂直连接板远离建筑墙体的一面连接,斜撑架的底端与斜撑底座连接,斜撑底座固定在抗震底座上;所述抗震支架和斜撑架的底部均连接有辅助支架。

6、作为本技术所述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抗震底座的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抗震底座面积较小的一侧与抗震底座连接,抗震底座面积较大的一侧与抗震支架连接。

7、作为本技术所述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抗震底座的底端垂直连接有定位锚杆,定位锚杆垂直插入地下,抗震底座通过定位锚杆固定在地面上。

8、作为本技术所述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垂直连接板设置有两组,两组垂直连接板分别位于抗震底座的左右两侧,每一组垂直连接板的后侧均连接有一组斜撑架,每一组斜撑架的底部均连接有一组斜撑底座,两组斜撑底座位于抗震底座内腔的左右两侧。

9、作为本技术所述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抗震板加固组件还包括交叉支架,两组所述垂直连接板之间连通过交叉支架连接,交叉支架的截面呈“x”形结构,交叉支架的左右两侧与垂直连接板的侧壁连接。

10、作为本技术所述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斜撑架、抗震支架和辅助支架的端部均连接有固定座,并通过固定座与螺栓的配合实现固定。

11、作为本技术所述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与螺栓配合使用的定位沉孔,固定座对应螺栓的位置上还开设有密封开口,密封开口上转动连接有密封连接板,密封连接板覆盖在密封开口上。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3、本技术中提出的一种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该抗震加固机构主要用于加固建筑墙体上的抗震结构,该机构通过抗震板加固组件对建筑抗震板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该抗震板加固组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对建筑抗震板形成多组呈三角形结构的加固体系,提高建筑抗震板自身的抗压强度,提高对建筑抗震板的支撑力,延长建筑抗震板的使用寿命;该机构还通过交叉支架对两组建筑抗震板起到加强连接的作用,提高建筑抗震板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防止建筑抗震板出现晃动的情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抗震板(100)、抗震板加固组件(2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底座(201)的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抗震底座(201)面积较小的一侧与抗震底座(201)连接,抗震底座(201)面积较大的一侧与抗震支架(202)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底座(201)的底端垂直连接有定位锚杆(211),定位锚杆(211)垂直插入地下,抗震底座(201)通过定位锚杆(211)固定在地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连接板(101)设置有两组,两组垂直连接板(101)分别位于抗震底座(201)的左右两侧,每一组垂直连接板(101)的后侧均连接有一组斜撑架(203),每一组斜撑架(203)的底部均连接有一组斜撑底座(204),两组斜撑底座(204)位于抗震底座(201)内腔的左右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板加固组件(200)还包括交叉支架(212),两组所述垂直连接板(101)之间连通过交叉支架(212)连接,交叉支架(212)的截面呈“X”形结构,交叉支架(212)的左右两侧与垂直连接板(101)的侧壁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架(203)、抗震支架(202)和辅助支架(205)的端部均连接有固定座(207),并通过固定座(207)与螺栓的配合实现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07)上开设有与螺栓配合使用的定位沉孔(208),固定座(207)对应螺栓的位置上还开设有密封开口(209),密封开口(209)上转动连接有密封连接板(210),密封连接板(210)覆盖在密封开口(209)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抗震板(100)、抗震板加固组件(2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底座(201)的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抗震底座(201)面积较小的一侧与抗震底座(201)连接,抗震底座(201)面积较大的一侧与抗震支架(202)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底座(201)的底端垂直连接有定位锚杆(211),定位锚杆(211)垂直插入地下,抗震底座(201)通过定位锚杆(211)固定在地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连接板(101)设置有两组,两组垂直连接板(101)分别位于抗震底座(201)的左右两侧,每一组垂直连接板(101)的后侧均连接有一组斜撑架(203),每一组斜撑架(203)的底部均连接有一组斜撑底座(204),两组斜撑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华马好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桦睿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