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4748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0:41
本申请涉及一种安装支架,用于传输轮轨力信号的感应探头能够通过安装支架装设于车身组件,安装支架设有朝向轮轴方向延伸的安置部,感应探头可活动地装设于安置部,以使感应探头能够朝向靠近或者远离轮轴的方向移动。本申请提供的安装支架解决了不同列车车身组件的尺寸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感应探头对不同列车的实际安装需求适应程度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列车轨道检测装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支架


技术介绍

1、在列车轨道检测装备
,通常用采集轮轨力信号的无线遥测设备来检测地铁的振动信号,其中,无线遥测设备包括采集器、供电线圈、通信线圈、感应探头和安装支架。其中,采集器、供电线圈和通信线圈均安装于轮轴上,感应探头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列车车身组件上,并与供电线圈和通信线圈保持间隔设置。采集器能够获得车轮应变信号,并通过通信线圈将采集信号无线发送给感应探头,感应探头再将采集信号传输到电脑端,电脑端对采集信号进行处理,并生成轮轨力检测结果。感应探头还能够通过供电线圈对采集器进行非接触式供电。为了保证感应探头分别与供电线圈和通信线圈保持稳定的电力输送和信号输送,需要使感应探头分别与供电线圈和通信线圈保持合理间距。但是,不同列车车身组件的尺寸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感应探头对不同列车的实际安装需求适应程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装支架,以解决不同列车车身组件的尺寸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感应探头对不同列车的实际安装需求适应程度较差的问题。

2、一种安装支架,用于传输轮轨力信号的感应探头能够通过安装支架装设于车身组件,安装支架设有朝向轮轴方向延伸的安置部,感应探头可活动地装设于安置部,以使感应探头能够朝向靠近或者远离轮轴的方向移动。

3、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支架包括第一紧固件,安置部设有长形孔,且长形孔的长度方向和安置部的延伸方向相同,感应探头通过紧固件可活动地连接于安置部的长形孔处,以使感应探头能够沿着长形孔的长度方向和安置部活动配合。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降低了安置部的加工难度。

4、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以及连接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第三安装板,第一安装板构成安置部,感应探头通过第一安装板安装于安装支架,安装支架通过第二安装板装设于齿轮箱。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充分利用转向架与轮轴之间的空间,且有利于降低安装支架的安装难度。

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间隔设置,且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一体成型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能够避免列车运行过程中齿轮箱外壁与感应探头发生干涉。

6、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板包括连接部和固定部,固定部通过连接部连接第三安装板,安装支架通过固定部与齿轮箱的外壁固定连接,且固定部呈沿着齿轮箱的边缘延伸的半环状。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能够避免固定部与旋转的轮轴发生干涉,且有利于减轻第二安装板的重量,从而有利于减轻安装支架整体的重量。

7、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支架包括弯折成型的第四安装板和第五安装板,安装支架通过第四安装板安装于转向构架的侧梁,第五安装板构成安置部,感应探头通过第五安装板安装于安装支架。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降低了安装支架的装配难度,并且使得安置部的结构更加简单,从而降低了安装支架的加工难度。

8、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相邻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第四安装板的侧壁和第五安装板的侧壁焊接,第二支撑板一端与第一支撑板的侧壁焊接,另一端沿着远离第一支撑板的方向延伸并与第四安装板焊接。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强安装支架的结构强度,以减缓感应探头的振动,并使感应探头分别与感应线圈和供电线圈保持稳定的信号输送。

9、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支架包括弯折成型的第六安装板和第七安装板,安装支架通过第六安装板安装于转向构架的横梁,第七安装板一端连接第六安装板,另一端朝向靠近轮轴的方向延伸,第七安装板构成安置部,感应探头通过第七安装板安装于安装支架。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降低了安装支架的装配难度,并且使得安置部的结构更加简单,从而降低了安装支架的加工难度。

10、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的相邻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第六安装板的侧壁和第七安装板的侧壁焊接。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增强了安装支架的结构强度,从而有利于减缓感应探头的振动,并使感应探头分别与感应线圈和供电线圈保持稳定的信号输送和电力输送。

11、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三支撑板沿着安装支架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第三支撑板之间设有连接板。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进一步增强了安装支架的结构强度,从而有利于降低感应探头的振动。

12、在本申请提供的安装支架中,由于感应探头可活动地装设于安置部,且感应探头能够朝向靠近或者远离轮轴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根据车身组件的实际尺寸调整感应探头相对于安装支架的位置以及感应探头与车轮轴的间距,以保证感应探头与供电线圈和者通信线圈保持合理的间距,从而确保感应探头分别与供电线圈和通信线圈保持稳定的电力输送和信号输送。如此设置,提高了安装支架对不同列车的实际安装需求适应程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装支架,用于传输轮轨力信号的感应探头(1)能够通过所述安装支架(2)装设于车身组件(7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设有朝向轮轴(4)方向延伸的安置部(3),感应探头(1)可活动地装设于所述安置部(3),以使感应探头(1)能够朝向靠近或者远离轮轴(4)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紧固件(5),所述安置部(3)设有长形孔(31),且所述长形孔(31)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安置部(3)的延伸方向相同,感应探头(1)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5)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安置部(3)的长形孔(31)处,以使感应探头(1)能够沿着所述长形孔(31)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安置部(3)活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包括第一安装板(21)、第二安装板(2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21)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2)的第三安装板(23),所述第一安装板(21)构成所述安置部(3),感应探头(1)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板(21)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2),所述安装支架(2)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板(22)装设于齿轮箱(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1)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2)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安装板(21)、所述第二安装板(22)和所述第三安装板(23)一体成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22)包括连接部(221)和固定部(222),所述固定部(222)通过所述连接部(221)连接所述第三安装板(23),所述安装支架(2)通过所述固定部(222)与齿轮箱(8)的外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部(222)呈沿着齿轮箱(8)的边缘延伸的半环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包括弯折成型的第四安装板(24)和第五安装板(25),所述安装支架(2)通过所述第四安装板(24)安装于转向构架的侧梁(10),所述第五安装板(25)构成所述安置部(3),所述感应探头(1)通过所述第五安装板(25)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板(26)和第二支撑板(27),所述第一支撑板(26)相邻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所述第四安装板(24)的侧壁和所述第五安装板(25)的侧壁焊接,所述第二支撑板(27)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6)的侧壁焊接,另一端沿着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26)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四安装板(24)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包括弯折成型的第六安装板(28)和第七安装板(29),所述安装支架(2)通过所述第六安装板(28)安装于转向构架的横梁(40),所述第七安装板(29)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安装板(28),另一端朝向靠近轮轴(4)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七安装板(29)构成所述安置部(3),所述感应探头(1)通过所述第七安装板(29)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还包括第三支撑板(50),所述第三支撑板(50)的相邻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所述第六安装板(28)的侧壁和所述第七安装板(29)的侧壁焊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三支撑板(50)沿着所述安装支架(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所述第三支撑板(50)之间设有连接板(6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装支架,用于传输轮轨力信号的感应探头(1)能够通过所述安装支架(2)装设于车身组件(7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设有朝向轮轴(4)方向延伸的安置部(3),感应探头(1)可活动地装设于所述安置部(3),以使感应探头(1)能够朝向靠近或者远离轮轴(4)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紧固件(5),所述安置部(3)设有长形孔(31),且所述长形孔(31)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安置部(3)的延伸方向相同,感应探头(1)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5)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安置部(3)的长形孔(31)处,以使感应探头(1)能够沿着所述长形孔(31)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安置部(3)活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包括第一安装板(21)、第二安装板(2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21)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2)的第三安装板(23),所述第一安装板(21)构成所述安置部(3),感应探头(1)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板(21)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2),所述安装支架(2)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板(22)装设于齿轮箱(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1)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2)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安装板(21)、所述第二安装板(22)和所述第三安装板(23)一体成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22)包括连接部(221)和固定部(222),所述固定部(222)通过所述连接部(221)连接所述第三安装板(23),所述安装支架(2)通过所述固定部(222)与齿轮箱(8)的外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部(222)呈沿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雪谢树强席尚宾马东鹏易亚楠朱海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