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混合动力汽车,特别是一种发动机余热回收布置结构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1、传统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液流经路线为水泵-缸体水套-气缸垫-缸盖水套-暖风芯体(或egr冷却器或调温器座-散热器)-水泵进水口,暖风芯体、egr冷却器以及调温器座处于并联的状态。一般暖风芯体采用的是常通式结构,不管春夏秋冬,暖风芯体中都有冷却液通过,分流了夏季高温条件下的散热器的冷却液流量,导致散热器热交换性能下降,极限工况下的热平衡测试存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余热回收布置结构以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使得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余热回收结构合理,提高散热性能,减少夏季极限热平衡工况的失效风险。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余热回收布置结构,包括:
3、发动机余热回收系统,用于发动机的余热回收,所述发动机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第一余热回收回路和第二余热回收回路;
4、电池包余热回收系统,用于电池包的余热回收,所述电池包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第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余热回收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余热回收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余热回收回路包括第一水泵、缸体水套、缸盖水套、EGR冷却器、电磁三通阀、PTC加热器、第二水泵、暖风芯体以及电子调节阀,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液端与所述缸体水套的进液端连通,所述缸体水套的出液端与所述缸盖水套的进液端连通,所述缸盖水套的出液端与所述EGR冷却器的进液端连通,所述EGR冷却器的出液端与所述电磁三通阀的第一阀口连通,所述电磁三通阀的第二阀口与所述PTC加热器的进液端连通,所述PTC加热器的出液端与第二水泵的进液端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余热回收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余热回收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余热回收回路包括第一水泵、缸体水套、缸盖水套、egr冷却器、电磁三通阀、ptc加热器、第二水泵、暖风芯体以及电子调节阀,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液端与所述缸体水套的进液端连通,所述缸体水套的出液端与所述缸盖水套的进液端连通,所述缸盖水套的出液端与所述egr冷却器的进液端连通,所述egr冷却器的出液端与所述电磁三通阀的第一阀口连通,所述电磁三通阀的第二阀口与所述ptc加热器的进液端连通,所述ptc加热器的出液端与第二水泵的进液端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液端与所述暖风芯体的进液端连通,所述暖风芯体的出液端与所述电子调节阀的进液端连通,所述电子调节阀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液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余热回收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芯体上设有第一温度采集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余热回收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余热回收回路包括第一水泵、缸体水套、缸盖水套、egr冷却器、电磁三通阀、ptc加热器、第二水泵以及热交换器,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液端与所述缸体水套的进液端连通,所述缸体水套的出液端与所述缸盖水套的进液端连通,所述缸盖水套的出液端与所述egr冷却器的进液端连通,所述egr冷却器的出液端与所述电磁三通阀的第一阀口连通,所述电磁三通阀的第二阀口与所述ptc加热器的进液端连通,所述ptc加热器的出液端与第二水泵的进液端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液端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液端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一水泵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余热回收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包余热回收回路包括第三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小峰,唐德润,王皓,王东东,邓厚劲,
申请(专利权)人: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