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有源光纤的光纤槽制造技术_技高网

有源光纤的光纤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4116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激光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有源光纤的光纤槽,所述光纤槽设有至少一个有源光纤盘绕起始端,所述有源光纤盘绕起始端被配置为用于盘绕所述有源光纤的泵浦光输入端;其中,从所述有源光纤盘绕起始端为起点,用于盘绕所述有源光纤的前段部分的相邻两个光纤槽的间距逐渐减小;用于盘绕所述有源光纤剩余部分的相邻的两个光纤槽的间距保持不变。可使有源光纤在靠近泵浦光输入的一端的前段部分盘绕在间距渐变的光纤槽内,实现有源光纤热量高的位置采用大间距散热,有源光纤热量低的位置采用小间距设置无间距散热,使得光纤盘的散热布局设计更加合理,散热性更好,并可化光纤盘的结构和缩减光纤盘的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激光加工,尤其涉及一种有源光纤的光纤槽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在石英光纤中掺杂稀土元素可以获得有源光纤。作为光纤激光器中的关键部件,有源光纤可以作为光纤激光器中的增益介质、高反光纤光栅和低反光纤光栅一并组成激光谐振腔,泵浦源中的泵浦光通过合束器进入有源光纤中时,泵浦光被有源光纤吸收转换,经过谐振腔的振荡放大实现和光纤光栅波长匹配的激光输出。当泵浦光被有源光纤吸收转化时,转换效率根据泵浦波长和输出激光波长有所区别,而未转换的功率将变成热由有源光纤散出。热功率=输出泵浦光功率-输出激光功率。当有源光纤在波长转换过程中热能未能及时散出,将会导致有源光纤温度过高。此时将出现激光输出功率不稳定,或者烧断光纤,光纤激光器损坏情况。因此,有源光纤的散热十分重要。

2、目前,现有的光纤激光器通过在金属板上刻有根据光纤粗细适配宽度的光纤槽将有源光纤放入槽中,通过有源光纤和金属光纤槽的接触来传导散热。光纤槽的走向有圆线形,椭圆线形和跑道形等。有源光纤的长度根据不同的吸收系数大小和泵浦功率在十几米甚至几十米之间。同时因为光纤的弯曲有一个弯曲损耗,为使光纤的弯曲不至于影响到光纤转换效率,光纤槽的最内径弯曲半径需大于光纤的最小弯曲半径,为保持良好散热,槽间距也要比较大,当前主要采用等间距。这样,需要满足这些条件整个光纤槽的面积就会较大,影响整机尺寸。因此,通过合理的方法设计面积更小,散热更好的光纤槽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p>

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有源光纤的光纤槽,可使光纤槽保持良好的散热性能,可简化光纤盘的结构和缩减光纤盘的面积。

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有源光纤的光纤槽,所述光纤槽设有至少一个有源光纤盘绕起始端,所述有源光纤盘绕起始端被配置为用于盘绕所述有源光纤的泵浦光输入端;其中,从所述有源光纤盘绕起始端为起点,用于盘绕所述有源光纤的前段部分的相邻两个光纤槽的间距逐渐减小;用于盘绕所述有源光纤剩余部分的相邻的两个光纤槽的间距保持不变。

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有源光纤盘绕起始端设置在所述光纤槽的外端上;外侧部分的相邻两个光纤槽的间距由外向内逐渐减小,其余部分的相邻的两个光纤槽的间距保持不变。

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有源光纤盘绕起始端设置在所述光纤槽的内端上;内侧部分的相邻两个光纤槽的间距由内向外逐渐减小,其余部分的相邻的两个光纤槽的间距保持不变。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有源光纤盘绕起始端同时设置在所述光纤槽的外端及内端上;外侧部分的相邻两个光纤槽的间距由外向内逐渐减小,内侧部分的相邻两个光纤槽的间距由内向外逐渐减小,其余部分的相邻的两个光纤槽的间距保持不变。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光纤槽的盘绕形状为圆环形、椭圆环形、跑道环形。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光纤槽最小曲率半径大于所述有源光纤的最小弯曲半径。

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用于盘绕所述有源光纤的前段部分的相邻两个光纤槽的间距逐渐减小;用于盘绕所述有源光纤剩余部分的相邻的两个光纤槽的间距保持不变。可使有源光纤在靠近泵浦光输入的一端的前段部分盘绕在间距渐变的光纤槽内,实现有源光纤热量高的位置采用大间距散热,有源光纤热量低的位置采用小间距设置无间距散热,使得光纤盘的散热布局设计更加合理,散热性更好,并可化光纤盘的结构和缩减光纤盘的面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源光纤的光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槽设有至少一个有源光纤盘绕起始端,所述有源光纤盘绕起始端被配置为用于盘绕所述有源光纤的泵浦光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有源光纤的光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光纤盘绕起始端设置在所述光纤槽的外端上;外侧部分的相邻两个光纤槽的间距由外向内逐渐减小,其余部分的相邻的两个光纤槽的间距保持不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有源光纤的光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光纤盘绕起始端设置在所述光纤槽的内端上;内侧部分的相邻两个光纤槽的间距由内向外逐渐减小,其余部分的相邻的两个光纤槽的间距保持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有源光纤的光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光纤盘绕起始端同时设置在所述光纤槽的外端及内端上;外侧部分的相邻两个光纤槽的间距由外向内逐渐减小,内侧部分的相邻两个光纤槽的间距由内向外逐渐减小,其余部分的相邻的两个光纤槽的间距保持不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有源光纤的光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槽的盘绕形状为圆环形、椭圆环形、跑道环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有源光纤的光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槽最小曲率半径大于所述有源光纤的最小弯曲半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源光纤的光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槽设有至少一个有源光纤盘绕起始端,所述有源光纤盘绕起始端被配置为用于盘绕所述有源光纤的泵浦光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有源光纤的光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光纤盘绕起始端设置在所述光纤槽的外端上;外侧部分的相邻两个光纤槽的间距由外向内逐渐减小,其余部分的相邻的两个光纤槽的间距保持不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有源光纤的光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光纤盘绕起始端设置在所述光纤槽的内端上;内侧部分的相邻两个光纤槽的间距由内向外逐渐减小,其余部分的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永坚孙志豪蒋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宝辰鑫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