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振动马达及终端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振动马达及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4099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9:4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振动马达及终端设备,属于终端技术领域。振动马达包括:壳体、振子组件、定子组件和发电组件。在定子组件带动振子组件进行振动的过程中,振子组件与壳体之间会产生相对滑动,使得振子组件上设置的第一摩擦层与壳体的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的第二摩擦层能够相对滑动。这样,基于摩擦发电的原理,发电组件可以通过第一摩擦层与第二摩擦层之间产生的相对滑动进行摩擦发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终端,特别涉及一种振动马达及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1、振动触感是终端设备上实现非视觉交互的重要手段,主要应用于终端的信息提醒、触觉反馈等方面。

2、终端设备中通常都配备有振动马达,通过振动马达中振子组件的振动给终端设备以驱动力,从而带动终端设备振动,产生振动触感。

3、然而,目前终端设备中的振动马达通常仅具有振动功能,导致其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振动马达及终端设备。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振动马达的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2、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振动马达,包括:壳体、振子组件、定子组件和发电组件;

3、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

4、所述振子组件与所述定子组件相对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振子组件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定子组件能够带动所述振子组件振动;

5、所述发电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振子组件上的第一摩擦层,以及固定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的第二摩擦层,所述第一摩擦层与所述第二摩擦层接触;

6、其中,所述发电组件被配置为:在所述定子组件带动所述振子组件进行振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摩擦层与所述第二摩擦层之间产生的相对滑动进行摩擦发电。

7、可选的,所述第一摩擦层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正投影,所述第二摩擦层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正投影;

8、在所述定子组件带动所述振子组件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正投影内,或者,所述第二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正投影内;

9、在所述定子组件带动所述振子组件移动至除所述第一位置外的其他位置时,所述第一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正投影错开。

10、可选的,在所述定子组件带动所述振子组件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正投影不重合,所述第一正投影的部分边界与所述第二正投影的部分边界重合。

11、可选的,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定子组件带动所述振子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振子组件的最远移动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定子组件带动所述振子组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振子组件的最远移动位置。

12、可选的,所述第一正投影的面积与所述第二正投影的面积相等。

13、可选的,所述发电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摩擦层背离所述第二摩擦层的一侧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二摩擦层背离所述第一摩擦层的一侧连接的第二电极;

14、所述振动马达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具有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具有第一极和第二极,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15、可选的,所述振动马达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振子组件上的滑动导电结构,以及固定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的固定导电结构,所述滑动导电结构与固定导电结构滑动连接;

16、其中,所述滑动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固定导电结构与所述供电单元中的第一极电连接。

17、可选的,所述滑动导电结构与所述固定导电结构中的一个为导电滑轨,另一个为与所述导电滑轨配合的导电滑块。

18、可选的,所述第一摩擦层和所述第二摩擦层中的一个为由尼龙制成的片状结构,另一个为由聚四氟乙烯制成的片状结构。

19、可选的,所述振子组件包括:质量块,以及固定在所述质量块上的多个磁体;所述定子组件包括:与所述多个磁体一一对应的多个线圈结构,每个所述线圈结构与对应的磁体相对设置;

20、其中,所述第一摩擦层固定在所述质量块上,且所述第一摩擦层与所述磁体分别位于所述质量块的不同侧。

21、可选的,所述质量块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面;

22、其中,在所述多个磁体中,一部分磁体分布在一个所述第一侧面上,另一部的磁体分布在另一个所述第一侧面上;

23、所述发电组件的个数为多个,在多个所述发电组件中,一部分发电组件内的第一摩擦层分布在一个所述第二侧面上,另一部分发电组件内的第一摩擦层分布在另一个所述第二侧面上。

24、可选的,所述质量块还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和所述第二侧面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侧面的另一侧连接;

25、所述振动马达还包括: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26、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振动马达。

27、可选的,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功能元件,所述功能元件与所述振动马达中的发电组件电连接。

2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9、一种振动马达包括:壳体、振子组件、定子组件和发电组件。在定子组件带动振子组件进行振动的过程中,振子组件与壳体之间会产生相对滑动,使得振子组件上设置的第一摩擦层与壳体的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的第二摩擦层能够相对滑动。这样,基于摩擦发电的原理,发电组件可以通过第一摩擦层与第二摩擦层之间产生的相对滑动进行摩擦发电。当将这个振动马达集成在终端设备内后,振动马达中的发电组件可以与终端设备中的其他的功能元件(例如,电池和扬声组件等)电连接,如此,在振动马达进行振动过程中,发电组件能够为终端设备中的其他的功能元件进行供电。因此,这个振动马达不仅具有振动功能,还具有为其他的功能元件进行供电的功能,有效的丰富了振动马达的功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振子组件(200)、定子组件(300)和发电组件(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层(401)在所述容纳腔(101)的内壁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正投影(S1),所述第二摩擦层(402)在所述容纳腔(101)的内壁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正投影(S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子组件(300)带动所述振子组件(200)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正投影(S1)与所述第二正投影(S2)不重合,所述第一正投影(S1)的部分边界与所述第二正投影(S2)的部分边界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定子组件(300)带动所述振子组件(20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振子组件(200)的最远移动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定子组件(300)带动所述振子组件(200)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振子组件(200)的最远移动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投影(S1)的面积与所述第二正投影(S2)的面积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组件(40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摩擦层(401)背离所述第二摩擦层(402)的一侧连接的第一电极(403),以及与所述第二摩擦层(402)背离所述第一摩擦层(401)的一侧连接的第二电极(4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马达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振子组件(200)上的滑动导电结构(600),以及固定在所述容纳腔(101)的内壁上的固定导电结构(700),所述滑动导电结构(600)与固定导电结构(700)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导电结构(600)与所述固定导电结构(700)中的一个为导电滑轨,另一个为与所述导电滑轨配合的导电滑块。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层(401)和所述第二摩擦层(402)中的一个为由尼龙制成的片状结构,另一个为由聚四氟乙烯制成的片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组件(200)包括:质量块(201),以及固定在所述质量块(201)上的多个磁体(202);所述定子组件(300)包括:与所述多个磁体(202)一一对应的多个线圈结构(301),每个所述线圈结构(401)与对应的磁体(202)相对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块(201)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C),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面(D);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块(201)还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E)和第二端面(F),所述第一端面(E)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C)的一侧和所述第二侧面(D)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端面(F)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C)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侧面(D)的另一侧连接;

13.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任一所述的振动马达。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功能元件,所述功能元件与所述振动马达中的发电组件(400)电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振子组件(200)、定子组件(300)和发电组件(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层(401)在所述容纳腔(101)的内壁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正投影(s1),所述第二摩擦层(402)在所述容纳腔(101)的内壁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正投影(s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子组件(300)带动所述振子组件(200)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正投影(s1)与所述第二正投影(s2)不重合,所述第一正投影(s1)的部分边界与所述第二正投影(s2)的部分边界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定子组件(300)带动所述振子组件(20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振子组件(200)的最远移动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定子组件(300)带动所述振子组件(200)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振子组件(200)的最远移动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投影(s1)的面积与所述第二正投影(s2)的面积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组件(40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摩擦层(401)背离所述第二摩擦层(402)的一侧连接的第一电极(403),以及与所述第二摩擦层(402)背离所述第一摩擦层(401)的一侧连接的第二电极(4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马达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振子组件(200)上的滑动导电结构(600),以及固定在所述容纳腔(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