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下穿建筑物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3852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盾构下穿建筑物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椐线路中心线控制桩及高程控制点标识出隧道中心线及标高;S2:隧道上方地层采用“钢花管浇筑”的方法加固,隧道中心到地面的地层采用“袖阀管浇筑”的方法加固;S3:布设地表沉降监测网;S4:盾构施工。该方法通过双排的钢花管组斜角、潜深度插入盾构机上方土体,有效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袖阀管的加固深度为盾构的隧道中心线,有效的对盾构机前方的掌子面进行加固,保证了盾构机所处地层的稳定性,同时也保证了上方建筑物的稳定;此外,盾构掘进过程中能够在地面出现沉降时进行后续注浆,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尤其是涉及一种盾构下穿建筑物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对于成都特色的砂卵石地层,因周边大量的房建、市政项目常存在施工降水的情况,因此在盾构区间施工过程中,存在人为原因造成的降水后的无水砂卵石地层出现。在该地层施工,因砂卵石地层中的细颗粒随降水流失,造成该地层在震动后极易造成塌方现象,故该种因人为降水造成的无水砂卵石地层在盾构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塌方等情况。例如,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一期工程tj07标施工的中间风井~九江北站盾构区间内,由于明挖基坑先于盾构施工,受基坑降水影响,盾构穿越地层为人为降水后的无水砂卵石地层,区间上方存在多处3~4层建筑物,埋深较浅(仅1倍盾构径距),此工况属成都地铁首次涉及,施工难度高且施工风险极大。

2、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无水砂卵石地层盾构下穿建筑物的施工方法,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盾构穿越建筑物的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富水砂卵石地层中无水且建筑物埋深较浅而造成的下穿建筑物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盾构下穿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下穿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1中,钢花管采用φ108mm壁厚6mm的无缝钢管,管棚管壁上钻孔,注浆孔横向间距为200mm,布置两排,尾部为200cm不钻孔的止浆段;钢花管距建筑物基础外1.5m,双排钢花管组采用1.5*1.5m的梅花形布置进行布点探挖;钻孔深度为7.5m,其中,钢花管的上部3m采用实管,下部4.5m采用花管,钢花管与水平面夹角为45°;在建筑物基础外1.5m,纵向间距3m预留一个深度为5m的注浆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下穿建筑物的施工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下穿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下穿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1中,钢花管采用φ108mm壁厚6mm的无缝钢管,管棚管壁上钻孔,注浆孔横向间距为200mm,布置两排,尾部为200cm不钻孔的止浆段;钢花管距建筑物基础外1.5m,双排钢花管组采用1.5*1.5m的梅花形布置进行布点探挖;钻孔深度为7.5m,其中,钢花管的上部3m采用实管,下部4.5m采用花管,钢花管与水平面夹角为45°;在建筑物基础外1.5m,纵向间距3m预留一个深度为5m的注浆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下穿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1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下穿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1中,两排袖阀管组之间的间距为1m,采用φ48×6mm的柔性塑胶管钻孔注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下穿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2包括:套管拔出后,在地面1.5m处以下采用砂或碎石填充,在地面1.5m处以上至地面段和孔口周围采用速凝水泥砂浆封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下穿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雪辉王金龙毛超军张波李乐刘国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