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3420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及其制备方法,该透明柔性加热膜包括柔性基底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高折射率层、金属层、低折射率层。其中,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材料为碳纳米管、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氟烯烃‑乙烯基醚共聚物或者端羟基全氟聚醚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氟碳化合物制备的低折射率层作为最外层结构,其中氟碳化合物可见光范围内吸收小、折射率低,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其代替传统透明柔性加热膜原有的氧化物外层,相对传统的铜基OMO光学结构而言,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的可见光区域最大光学透过率值得到了提高;并且,外层的有机氟碳化合物使透明柔性加热膜具有良好的表面自清洁特性和更高的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透明加热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透明柔性加热膜近年来备受关注,因为它可以应用于户外显示器、汽车窗户、太阳能电池、防止雾化或结冰的相机镜头、热传感器、微芯片热源等。随着行业发展,对透明传热膜提出高透过率、自清洁性(疏水性)、高导热性(导电性)等要求,而传统透明柔性加热膜是将具有高导电性和高可见光透过率的材料沉积在透明柔性衬底上,氧化物/金属/氧化物(omo)作为透明柔性加热膜的主流结构,在omo结构中,氧化铟锡、铝掺杂氧化锌等被用作氧化层,金属铜作为金属层,由于铜的电阻率较低,在室温下也能表现出相当高的导电性,其成本也相对金属银体系低。但是,铜作为中间金属层时,其膜系结构的理论设计可见光透过率上限值不是很高,同时该表面不具备自清洁性(高疏水性)。因此,改善铜基体系透明加热膜的光学透过率和赋予其一定的自清洁性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包括柔性基底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高折射率层、金属层、低折射率层。

3、优选的是,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材料为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锌、氮化硅、氧化铌、氧化钽以及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4、优选的是,所述金属层的材料为金属铜。

5、优选的是,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材料为碳纳米管、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氟烯烃-乙烯基醚共聚物或者端羟基全氟聚醚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6、优选的是,所述柔性基底为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构成的卷材: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三醋酸纤维素、环烯烃共聚物、环烯烃聚合物、聚碳酸酯、聚酰亚胺。

7、优选的是,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为20~60nm,其在550nm处折射率n1满足:1.7≤n1≤2.6。

8、优选的是,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为20~120nm,其在550nm的折射率n2满足:1.2<n2≤1.6。

9、优选的是,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5~20nm。

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s1、通过卷对卷溅射在柔性基底上溅射得到高折射率层;

12、s2、使用直流金属铜靶在恒定功率为400-800w下,通过气体流量控制器注入200-700sccm的氩气进入卷对卷溅射系统,在高折射率层上溅射得到金属层;

13、s3、通过卷对卷溅射在金属层上溅射得到低折射率层,最终得到所述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

14、优选的是,所述的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s1、使用中频孪生硅靶材在恒定功率为1500-7000w下,通过气体流量控制器注入125-500sccm的氮气与100-400sccm的氩气进入卷对卷溅射系统,在柔性基底上溅射得到高折射率层:氮化硅层;

16、s2、使用直流金属铜靶在恒定功率为400-800w下,通过气体流量控制器注入200-700sccm的氩气进入卷对卷溅射系统,在高折射率层上溅射得到金属层;

17、s3、使用碳纳米管与聚四氟乙烯复合孪生靶材在恒定功率为2000-6000w下,通过气体流量控制器注入400-800sccm的氩气进入卷对卷溅射系统,在金属层上溅射得到低折射率层:碳纳米管-聚四氟乙烯复合层,最终得到所述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

18、其中,碳纳米管与聚四氟乙烯复合孪生靶材中碳纳米管:聚四氟乙烯的质量比为5:95。

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氟碳化合物制备的低折射率层作为最外层结构,其中氟碳化合物可见光范围内吸收小、折射率低,本专利技术将其代替传统透明柔性加热膜原有的氧化物外层,相对传统的铜基omo光学结构而言,本专利技术产品的可见光区域最大光学透过率值得到了提高;并且,外层的有机氟碳化合物使透明柔性加热膜具有良好的表面自清洁特性和更高的柔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基底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高折射率层、金属层、低折射率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材料为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锌、氮化硅、氧化铌、氧化钽以及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的材料为金属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材料为碳纳米管、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氟烯烃-乙烯基醚共聚物或者端羟基全氟聚醚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底为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构成的卷材: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三醋酸纤维素、环烯烃共聚物、环烯烃聚合物、聚碳酸酯、聚酰亚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为20~60nm,其在550nm处折射率n1满足:1.7≤n1≤2.6。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为20~120nm,其在550nm的折射率n2满足:1.2<n2≤1.6。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5~20nm。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基底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高折射率层、金属层、低折射率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材料为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锌、氮化硅、氧化铌、氧化钽以及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的材料为金属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材料为碳纳米管、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氟烯烃-乙烯基醚共聚物或者端羟基全氟聚醚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清洁表面的透明柔性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底为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构成的卷材:聚萘二甲酸乙二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闯张礼勋蒋晓明孙交锴
申请(专利权)人:斯迪克新型材料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