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光学系统及摄像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03314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焦光学系统及摄像设备,所述变焦光学系统包括自所述物侧至所述像侧依次设置的光焦度为正的第一透镜组、光焦度为负的第二透镜组、光焦度为正的第三透镜组、光焦度为正的第四透镜组、光焦度为负的第五透镜组,所述像面大小设置为φ7.64mm,通过五个透镜组的合理设置以及所述变焦光学系统广角端焦距和各透镜组焦距比值的有条件的限制,所述变焦光学系统的光学总长小于81.5mm的状态下,所述变焦光学系统的焦距能够实现5.5mm到110mm范围内的焦距变化,多非球面透镜结合多ZOOM群结构,保证成像的质量,以提供一种更大的变倍比、更低的成本,且同时保证画质清晰,在高低温情况下仍然具有可用性的变焦光学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系统设计,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监控系统的变焦光学系统及摄像设备


技术介绍

1、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高像质监控系统变焦镜头存在体积大、成本高的缺点,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变焦光学系统和摄像设备,旨在提供一种更大的变倍比、更低的成本,且同时保证画质清晰,在高低温情况下仍然具有可用性的变焦光学系统。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焦光学系统,所述变焦光学系统具有沿光轴方向呈相对设置的物侧和像侧,所述变焦光学系统包括自所述物侧至所述像侧依次设置光焦度为正的第一透镜组、光焦度为负的第二透镜组、光焦度为正的第三透镜组、光焦度为正的第四透镜组、光焦度为负的第五透镜组以及像面,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三透镜组沿所述光轴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将所述变焦光学系统变焦,所述第四透镜组沿所述光轴方向协同移动,以将所述变焦光学系统对焦;

3、其中,所述变焦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的焦距为fw,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光学系统具有沿光轴方向呈相对设置的物侧和像侧,所述变焦光学系统包括自所述物侧至所述像侧依次设置光焦度为正的第一透镜组、光焦度为负的第二透镜组、光焦度为正的第三透镜组、光焦度为正的第四透镜组、光焦度为负的第五透镜组以及像面,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三透镜组沿所述光轴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将所述变焦光学系统变焦,所述第四透镜组沿所述光轴方向协同移动,以将所述变焦光学系统对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自所述物侧至所述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光学系统具有沿光轴方向呈相对设置的物侧和像侧,所述变焦光学系统包括自所述物侧至所述像侧依次设置光焦度为正的第一透镜组、光焦度为负的第二透镜组、光焦度为正的第三透镜组、光焦度为正的第四透镜组、光焦度为负的第五透镜组以及像面,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三透镜组沿所述光轴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将所述变焦光学系统变焦,所述第四透镜组沿所述光轴方向协同移动,以将所述变焦光学系统对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自所述物侧至所述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自所述物侧至所述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自所述物侧至所述像侧依次设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存胜王晓欧俊星张良王浩邱盛平肖明志龚俊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