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变压交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变压交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3140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交流转换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变压交流装置。该变压交流装置包括转换外壳、交流转换组件、绝缘外壳组件及两个导风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电压的变换、交流电到直流电的转换,提供了稳定的直流电供应,以持续满足用电设备的工作需求,且利用转换外壳、绝缘外壳组件及两个导风组件,在整流元件进行交流电转换时,能同步为变压元件进行快速降温,增强了装置整体的冷却效果及散热效率,并加速了装置内外的空气流通及增强了降温效率,同时能够根据装置外部风量条件自适应地调节热量流通的方式,以保持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流转换,尤其提供一种变压交流装置


技术介绍

1、变压交流装置是一种电源转换器,它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这种装置通常用于电子设备中,例如电脑、手机和电视等,因为这些设备需要直流电来运转。交流转换器可用于各种应用场合,包括低功率的移动设备、家用电器和大型工业应用。

2、现有的变压交流装置无法进行将电网中的交流电直接整流为直流电,同时现有的变压交流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外界风量不足时无法为其提供适合地冷却,导致热量积聚,进而导致变压交流装置温度过高,导致变压交流装置中电阻就会增大,进一步增加了发热量,严重威胁了装置整体地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变压交流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2、一种变压交流装置,包括转换外壳、交流转换组件、绝缘外壳组件及两个导风组件,转换外壳包括通风防护外壳、整流抬升架及防护集流架,通风防护外壳顶面凹设有通风腔体,通风腔体底面凸设有绝缘防震橡胶,通风腔体两侧侧壁均贯穿凹设有多个吸风孔,整流抬升架底面固定安装于绝缘防震橡胶顶面中部,整流抬升架顶面两侧均凸设有抬升架,防护集流架底面两侧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个抬升架顶面,交流转换组件包括变压元件及整流元件,变压元件固定安装于防护集流架中,整流元件固定安装于绝缘防震橡胶顶面一侧且与变压元件电性连接,绝缘外壳组件固定安装于防护集流架中,两个导风组件分别位于防护集流架两侧,且两个导风组件呈对称设置。

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整流抬升架顶面中部沿长度方向分别凸设有两个绝缘限位架,且两个绝缘限位架相对设置,防护集流架顶面两端均凸设有倾斜地防震缓冲板,且两个防震缓冲板顶端分别与通风腔体两侧侧壁顶部相抵持,使得两个防震缓冲板、通风腔体两侧侧壁与防护集流架顶面之间围绕形成有防护集流腔体。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防护集流架顶面中部沿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凸设有三个绝缘导风架,每个绝缘导风架包括两个绝缘板组及限位横板,两个绝缘板组底端分别固定安装于防护集流架顶面中部两侧,且两个绝缘板组呈相对设置,限位横板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个绝缘板组顶端,每个绝缘板组包括内层绝缘板、三个绝缘子及外层绝缘板,内层绝缘板底端固定安装于防护集流架顶面中部一侧,内层绝缘板顶端与限位横板一端固定连接,三个绝缘子一端分别固定安装于内层绝缘板外侧侧壁顶部、中部及底部,三个绝缘子另一端分别与外层绝缘板内侧侧壁顶部、中部及底部固定连接,三个绝缘导风架底部之间还设置有两个绝缘限位板,且两个绝缘限位板分别与两个绝缘限位架相对设置。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防护集流架顶面中部贯穿凹设有预设槽,防护集流架顶面两侧分别沿长度方向贯穿凹设有三个通风槽,三个通风槽分别与三个绝缘导风架相对设置,防护集流架顶面两侧分别沿长度方向贯穿凹设有六个转动安装孔,六个转动安装孔分别位于三个通风槽外侧两端。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变压元件包括铁芯及三个线圈绕组,铁芯两侧侧壁顶部分别与两个绝缘限位板内侧侧壁固定连接,铁芯两侧侧壁底部分别与两个绝缘限位架内侧侧壁固定连接,铁芯内部设置有三个芯柱,三个线圈绕组设置于三个芯柱外侧,每个线圈绕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套设连接的中压线圈、高压线圈及低压线圈。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绝缘外壳组件包括三个绝缘外壳,三个绝缘外壳分别套设安装于三个线圈绕组外侧,且每个绝缘外壳底部与顶部均设置有隔绝垫组,每个隔绝垫组包括四个绝缘垫,四个绝缘垫分别沿绝缘外壳外壁圆周方向等距间隔设置,每个绝缘垫远离绝缘外壳一端与绝缘限位板底面或绝缘限位架顶面固定连接,每个绝缘垫另一端抵持于绝缘外壳及线圈绕组端部,每个绝缘垫邻近绝缘外壳一端端部内侧凸设有两个定位分隔片,每个定位分隔片底面中部凹设有挤压槽,其中一个定位分隔片插设于中压线圈与高压线圈之间,另一个定位分隔片插设于高压线圈与低压线圈之间。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绝缘外壳两侧侧壁均凸设有多个安装台,每个安装台外侧侧壁贯穿凹设有进风孔,且多个进风孔之间相互连通,每个安装台上转动地设置有微型无动力风帽。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导风组件包括聚风元件及三个导风元件,聚风元件包括两个端部聚风器及中部聚风器,两个端部聚风器分别安装于两个绝缘板组内侧,且两个端部聚风器分别设置于防护集流腔体的两端,中部聚风器安装于防护集流腔体的绝缘板组内侧中部,三个导风元件安装于防护集流腔体中。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端部聚风器包括两个聚风器,两个聚风器安装于的绝缘板组内侧侧壁顶部及底部,每个聚风器及中部聚风器均包括有聚风转动柱、转动轴及两个轻质聚风板,聚风转动柱一端转动地安装于内层绝缘板内侧侧壁,聚风转动柱侧壁贯穿凹设有聚风转动孔,转动轴中部转动地安装于聚风转动孔中,两个轻质聚风板一端端壁中部转动地安装于转动轴两端,两个轻质聚风板内侧侧壁中部均凸设有聚风弹簧,两个聚风弹簧另一端固定安装于绝缘子两侧。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导风元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导风器,每个导风器包括导风旋转柱、轻质导风板、调节板及弹性导风板,导风旋转柱外壁底端固定安装于转动安装孔中,导风旋转柱外壁底部凸设有凸环,凸环底面与转动安装孔之间设置有恢复扭簧,轻质导风板中部固定安装于导风旋转柱顶部,且轻质导风板外侧侧壁邻近绝缘外壳组件一端抵持于轻质聚风板内侧侧壁,轻质导风板另一端设置有定位扭簧,调节板一端中部固定安装于定位扭簧中,调节板另一端抵持于防震缓冲板内侧侧壁,弹性导风板顶面一端角部处固定安装于导风旋转柱底面,且弹性导风板倾斜设置,弹性导风板另一端角部处抵持于绝缘限位架外侧侧壁顶部,且弹性导风板顶面中部凹设有变形导风槽。

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当需要对输入的交流电进行转换时,将交流电通入变压元件中,变压元件将输入的交流电转化为所需的输出交流电,将输出交流电通过整流元件转化为直流电,以精准地保证获得所需直流电电压的稳定,实现电压的变换、交流电到直流电的转换,提供了稳定的直流电供应,以持续满足用电设备的工作需求,且利用转换外壳、绝缘外壳组件及两个导风组件,在整流元件进行交流电转换时,能同步为变压元件进行快速降温,增强了装置整体的冷却效果及散热效率,加速装置内外的空气流通及增强了降温效率。

14、2.通过绝缘外壳组件及两个导风组件的配合,使得在通风腔体外部自然风/水平风风速不足时,能够将热量快速从绝缘外壳内流出,且使得导风组件更为固定地抵持于防震缓冲板内侧侧壁,防止震动发生,使得装置整体更为稳定,在通风腔体外部风速大时,将冷却气流在轻质聚风板的导向下向绝缘外壳内流动,并使得变压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温气体将被抽出到绝缘外壳外,并随冷却气流的流动而流出装置外部,进而为装置整体进行降温,且通风腔体底部的冷却气流将在弹性导风板顶面的导向下向上运动进入通风槽,并经通风槽进入防护集流腔体,以增大进入防护集流腔体中冷却气流的量,进而加快冷却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压交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换外壳(10)、交流转换组件(20)、绝缘外壳组件(30)及两个导风组件(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交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抬升架(12)顶面中部沿长度方向分别凸设有两个绝缘限位架(122),且两个所述绝缘限位架(122)相对设置,所述防护集流架(13)顶面两端均凸设有倾斜地防震缓冲板(131),且两个所述防震缓冲板(131)顶端分别与所述通风腔体(111)两侧侧壁顶部相抵持,使得两个所述防震缓冲板(131)、所述通风腔体(111)两侧侧壁与所述防护集流架(13)顶面之间围绕形成有防护集流腔体(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交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集流架(13)顶面中部沿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凸设有三个绝缘导风架(132),每个所述绝缘导风架(132)包括两个绝缘板组(133)及限位横板(134),两个所述绝缘板组(133)底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防护集流架(13)顶面中部两侧,且两个所述绝缘板组(133)呈相对设置,所述限位横板(134)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个所述绝缘板组(133)顶端,每个所述绝缘板组(133)包括内层绝缘板(135)、三个绝缘子(136)及外层绝缘板(137),所述内层绝缘板(135)底端固定安装于所述防护集流架(13)顶面中部一侧,所述内层绝缘板(135)顶端与所述限位横板(134)一端固定连接,三个所述绝缘子(136)一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内层绝缘板(135)外侧侧壁顶部、中部及底部,三个所述绝缘子(136)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外层绝缘板(137)内侧侧壁顶部、中部及底部固定连接,三个所述绝缘导风架(132)底部之间还设置有两个绝缘限位板(138),且两个所述绝缘限位板(138)分别与两个所述绝缘限位架(122)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交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集流架(13)顶面中部贯穿凹设有预设槽(143),所述防护集流架(13)顶面两侧分别沿长度方向贯穿凹设有三个通风槽(141),三个所述通风槽(141)分别与三个所述绝缘导风架(132)相对设置,所述防护集流架(13)顶面两侧分别沿长度方向贯穿凹设有六个转动安装孔(142),六个所述转动安装孔(142)分别位于三个所述通风槽(141)外侧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交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元件(21)包括铁芯(211)及三个线圈绕组(212),所述铁芯(211)两侧侧壁顶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绝缘限位板(138)内侧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铁芯(211)两侧侧壁底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绝缘限位架(122)内侧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铁芯(211)内部设置有三个芯柱,三个所述线圈绕组(212)设置于三个所述芯柱外侧,每个所述线圈绕组(212)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套设连接的中压线圈(213)、高压线圈(214)及低压线圈(2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交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组件(30)包括三个绝缘外壳(31),三个所述绝缘外壳(31)分别套设安装于三个所述线圈绕组(212)外侧,且每个所述绝缘外壳(31)底部与顶部均设置有隔绝垫组(32),每个所述隔绝垫组(32)包括四个绝缘垫(321),四个所述绝缘垫(321)分别沿所述绝缘外壳(31)外壁圆周方向等距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绝缘垫(321)远离所述绝缘外壳(31)一端与所述绝缘限位板(138)底面或所述绝缘限位架(122)顶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绝缘垫(321)另一端抵持于所述绝缘外壳(31)及所述线圈绕组(212)端部,每个所述绝缘垫(321)邻近所述绝缘外壳(31)一端端部内侧凸设有两个定位分隔片(322),每个所述定位分隔片(322)底面中部凹设有挤压槽(323),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分隔片(322)插设于所述中压线圈(213)与所述高压线圈(214)之间,另一个所述定位分隔片(322)插设于所述高压线圈(214)与所述低压线圈(215)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交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31)两侧侧壁均凸设有多个安装台(311),每个所述安装台(311)外侧侧壁贯穿凹设有进风孔,且多个所述进风孔之间相互连通,每个所述安装台(311)上转动地设置有微型无动力风帽(3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交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风组件(40)包括聚风元件(41)及三个导风元件(42),所述聚风元件(41)包括两个端部聚风器(411)及中部聚风器(412),两个所述端部聚风器(411)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绝缘板组(133)内侧,且两个所述端部聚风器(411)分别设置于所述防护集流腔体(14)的两端,所述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交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换外壳(10)、交流转换组件(20)、绝缘外壳组件(30)及两个导风组件(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交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抬升架(12)顶面中部沿长度方向分别凸设有两个绝缘限位架(122),且两个所述绝缘限位架(122)相对设置,所述防护集流架(13)顶面两端均凸设有倾斜地防震缓冲板(131),且两个所述防震缓冲板(131)顶端分别与所述通风腔体(111)两侧侧壁顶部相抵持,使得两个所述防震缓冲板(131)、所述通风腔体(111)两侧侧壁与所述防护集流架(13)顶面之间围绕形成有防护集流腔体(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交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集流架(13)顶面中部沿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凸设有三个绝缘导风架(132),每个所述绝缘导风架(132)包括两个绝缘板组(133)及限位横板(134),两个所述绝缘板组(133)底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防护集流架(13)顶面中部两侧,且两个所述绝缘板组(133)呈相对设置,所述限位横板(134)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个所述绝缘板组(133)顶端,每个所述绝缘板组(133)包括内层绝缘板(135)、三个绝缘子(136)及外层绝缘板(137),所述内层绝缘板(135)底端固定安装于所述防护集流架(13)顶面中部一侧,所述内层绝缘板(135)顶端与所述限位横板(134)一端固定连接,三个所述绝缘子(136)一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内层绝缘板(135)外侧侧壁顶部、中部及底部,三个所述绝缘子(136)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外层绝缘板(137)内侧侧壁顶部、中部及底部固定连接,三个所述绝缘导风架(132)底部之间还设置有两个绝缘限位板(138),且两个所述绝缘限位板(138)分别与两个所述绝缘限位架(122)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交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集流架(13)顶面中部贯穿凹设有预设槽(143),所述防护集流架(13)顶面两侧分别沿长度方向贯穿凹设有三个通风槽(141),三个所述通风槽(141)分别与三个所述绝缘导风架(132)相对设置,所述防护集流架(13)顶面两侧分别沿长度方向贯穿凹设有六个转动安装孔(142),六个所述转动安装孔(142)分别位于三个所述通风槽(141)外侧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交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元件(21)包括铁芯(211)及三个线圈绕组(212),所述铁芯(211)两侧侧壁顶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绝缘限位板(138)内侧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铁芯(211)两侧侧壁底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绝缘限位架(122)内侧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铁芯(211)内部设置有三个芯柱,三个所述线圈绕组(212)设置于三个所述芯柱外侧,每个所述线圈绕组(212)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套设连接的中压线圈(213)、高压线圈(214)及低压线圈(2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交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组件(30)包括三个绝缘外壳(31),三个所述绝缘外壳(31)分别套设安装于三个所述线圈绕组(212)外侧,且每个所述绝缘外壳(31)底部与顶部均设置有隔绝垫组(32),每个所述隔绝垫组(32)包括四个绝缘垫(321),四个所述绝缘垫(321)分别沿所述绝缘外壳(31)外壁圆周方向等距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绝缘垫(321)远离所述绝缘外壳(31)一端与所述绝缘限位板(138)底面或所述绝缘限位架(122)顶面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四化杨丽化肖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韶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