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碎石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2498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7:21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碎石床,包括床架和床板,床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可使第二板体形成第一固定形态或者第二固定形态,第一固定状态下,第二板体的支撑面与第一板体的支撑面形成水平配合关系;第二固定形态下第二板体向床架的底部一侧旋转,与第一板体的支撑面形成垂直配合关系。本新型第二板体在第二固定形态,患者可从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交接的端部进入碎石床。患者在躺上床板之前,在地面调整身体的姿态可将身体与第一板体的中轴线重合,进而患者躺上床板后不用再调整身体的体位,避免了床板上铺设的无菌纱巾的移位/损坏,降低了床板被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碎石床


技术介绍

1、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一种非接触性、非侵入性治疗结石的技术,是大多数泌尿系结石患者所采取的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体外冲击波碎石是利用航天技术空化效应的原理,从体外产生冲击聚焦,经过多次释放能量而把体内的结石冲击粉碎,经尿道随尿液排出体外而达到治疗目的。

2、现有技术中用于体外碎石治疗的的体外碎石机,主要由冲击波发生源、定位系统和治疗床三部分组成,其中冲击波发生源、定位系统和治疗床为一体结构设置,冲击波发生源和定位系统通常设置在治疗床长度方向的侧面,与患者的腰部位置相对应。在进行碎石治疗时,患者从冲击波发生源和定位系统相对的一侧进入治疗床,调整身体体位,使身体摆放在治疗床的中间部位,并使用定位系统精准定位患者体内结石的位置后,将冲击波发生源的水囊贴紧患者的结石部位皮肤即可进行体外冲击碎石治疗。

3、但是,上述的治疗床在实际使用时,患者需要躺上治疗床后才能去调整身体的体位,在患者调整身体体位至治疗床的中间部位的过程中,其身体的扭动极易造成治疗床上铺设的无菌纱巾的移位/损坏,导致治疗床被污染的风险增大。

4、因此,在患者躺上治疗床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治疗床上铺设的无菌纱巾的移位/损坏,是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治疗床在实际使用时,患者需要躺上治疗床后才能去调整身体的体位,在患者调整身体体位至治疗床的中间部位的过程中,其身体的扭动极易造成治疗床上铺设的无菌纱巾的移位/损坏,导致治疗床被污染风险增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碎石床。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碎石床,包括床架和床板,所述床板水平设置在所述床架的顶部,所述床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用于支撑人体的腿部,所述第二板体用于支撑人体的躯干及头部,所述第一板体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用于暴露患者结石部位背部一侧的皮肤,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在所述连接机构可使所述第二板体形成第一固定形态,或者,第二固定形态,在第一固定状态下,第二板体的支撑面与所述第一板体的支撑面形成水平的配合关系;在第二固定形态下所述第二板体向所述床架的底部一侧旋转,与所述第一板体的支撑面形成垂直的配合关系。

4、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设置有间隙。

5、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限位转轴和驱动电机,所述限位转轴固定在所述床架上,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限位转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使所述括限位转轴转动,进而使所述第二板体实现在第一固定状态和第二固定形态下的转变。

6、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体靠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还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轮廓与人体臀部的轮廓相匹配。

7、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表面还设置有柔性垫。

8、优选地,所述柔性垫包括电加热层和与所述电加热层连接的柔性层。

9、优选地,所述柔性垫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

10、优选地,该碎石床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通槽内,所述支撑板用于封堵所述通槽。

11、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体的侧面还设置有存放袋,所述支撑板拆卸后可放置在所述存放袋中。

12、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边缘设有床挡。

13、优选地,所述床架包括支撑架和基底部,所述基底部用于与所述床板连接,所述支撑架的长度可调节。

14、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碎石床,设置所述连接机构使得所述第二板体可呈现第二固定形态,如此患者可从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交接的端部进入碎石床。患者在躺上所述床板之前,在地面调整身体的姿态即可将身体与所述第一板体的中轴线重合,进而患者躺上所述床板后不需要再去调整身体的体位,避免了所述床板上铺设的无菌纱巾的移位/损坏,降低了所述床板在临床使用中被污染的风险;

16、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碎石床,该碎石床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封堵所述通槽。采用这种结构设置,针对于冲击波发生源贴合在患者腹部一侧进行碎石治疗的情况。可利用所述支撑板将所述通槽封堵,如此所述第一板体能够对患者身体形成更好的支撑,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在碎石治疗时的舒适性;

17、3、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碎石床,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设置有间隙。采用这种结构设置,可避免所述第二板体由第二固定形态转变为第一固定形态时夹伤患者,提高了本新型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碎石床,其特征在于,床架和床板,所述床板水平设置在所述床架的顶部,所述床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用于支撑人体的腿部,所述第二板体用于支撑人体的躯干及头部,所述第一板体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用于暴露患者结石部位背部一侧的皮肤,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在所述连接机构可使所述第二板体形成第一固定形态,或者,第二固定形态,在第一固定状态下,第二板体的支撑面与所述第一板体的支撑面形成水平的配合关系;在第二固定形态下所述第二板体向所述床架的底部一侧旋转,与所述第一板体的支撑面形成垂直的配合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石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设置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碎石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限位转轴和驱动电机,所述限位转轴固定在所述床架上,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限位转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使所述括限位转轴转动,进而使所述第二板体实现在第一固定状态和第二固定形态下的转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碎石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靠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还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轮廓与人体臀部的轮廓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石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表面还设置有柔性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碎石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垫包括电加热层和与所述电加热层连接的柔性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碎石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垫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石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通槽内,所述支撑板用于封堵所述通槽;所述第一板体的侧面还设置有存放袋,所述支撑板拆卸后可放置在所述存放袋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石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边缘缘设有床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石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包括支撑架和基底部,所述基底部用于与所述床板连接,所述支撑架的长度可调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碎石床,其特征在于,床架和床板,所述床板水平设置在所述床架的顶部,所述床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用于支撑人体的腿部,所述第二板体用于支撑人体的躯干及头部,所述第一板体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用于暴露患者结石部位背部一侧的皮肤,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在所述连接机构可使所述第二板体形成第一固定形态,或者,第二固定形态,在第一固定状态下,第二板体的支撑面与所述第一板体的支撑面形成水平的配合关系;在第二固定形态下所述第二板体向所述床架的底部一侧旋转,与所述第一板体的支撑面形成垂直的配合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石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设置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碎石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限位转轴和驱动电机,所述限位转轴固定在所述床架上,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限位转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使所述括限位转轴转动,进而使所述第二板体实现在第一固定状态和第二固定形态下的转变。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娟王艳杨月星彭倩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