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傅方圆专利>正文

一种车用双向涨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2270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7:0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双向涨紧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内部的顶部和底部皆均匀开设有卡槽,所述环形滑槽的内部滑动设有延伸至其外部的环形滑块,所述环形滑块远离底板的一侧设有双向涨紧器主体,所述双向涨紧器主体是由涨紧臂、涨紧绳索、钢丝、涨紧弹簧、螺栓和涨紧销组成,所述双向涨紧器主体远离底板一侧的顶部对称设有涨紧轮;本技术通过卡槽、环形滑槽、环形滑块、安装通槽、卡杆、弹簧和拉板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对安装完成后的双向涨紧器进行角度调节操作,无需操作人员再实现对整个双向涨紧器的拆装调节工作,有效的提高了操作人员后期调节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双向涨紧器,具体为一种车用双向涨紧器


技术介绍

1、经检索,专利公开号为cn21517194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向涨紧器,解决了现有双向涨紧器张紧皮带的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包括两个能摆动的张紧臂,张紧臂的摆动端上均设有张紧轮,摆动端上均设有用于限制传动皮带掉出张紧轮外的限位机构。本双向涨紧器上的限位机构能有效的防止电机和发动机之间动力先导位置切换的过程中发生的皮带松紧位置变化而导致的皮带自张紧轮上脱落,限位机构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张紧轮抵靠在皮带上的稳定性;

2、但上述专利设计的双向涨紧器仅仅实现了皮带安装的稳定,而现有双向涨紧器后期在实现对其安装角度进行调节时,操作人员还需实现多组螺纹拧动操作,以实现对双向涨紧器的拆装,而后重新进行角度调节固定的安装操作,该种操作方式较为繁琐,进而提高了操作人员后期调节的不便性和繁琐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双向涨紧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双向涨紧器后期在实现对其安装角度进行调节时,操作人员还需实现多组螺纹拧动操作,以实现对双向涨紧器的拆装,而后重新进行角度调节固定的安装操作,该种操作方式较为繁琐,进而提高了操作人员后期调节的不便性和繁琐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双向涨紧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内部的顶部和底部皆均匀开设有卡槽,所述环形滑槽的内部滑动设有延伸至其外部的环形滑块,所述环形滑块远离底板的一侧设有双向涨紧器主体,所述双向涨紧器主体是由涨紧臂、涨紧绳索、钢丝、涨紧弹簧、螺栓和涨紧销组成,所述双向涨紧器主体远离底板一侧的顶部对称设有涨紧轮,所述环形滑块的内部设有限位调节组件,所述底板内部的中间位置处与双向涨紧器主体内底部的中间位置处皆开设有通孔。

3、优选的,所述限位调节组件包括安装通槽、卡杆、弹簧和拉板,所述安装通槽开设位于环形滑块的内顶部,且环形滑块与双向涨紧器主体的外部相互连通,所述安装通槽内部的顶部和底部皆设有拉板,一组所述拉板顶部靠近环形滑槽的一侧与另一组拉板底部靠近环形滑槽的一侧皆设有卡杆,且卡杆通过环形滑块延伸至卡槽的内部并与其相配合,所述安装通槽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拉板相连接的弹簧。

4、优选的,所述双向涨紧器主体远离底板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凹槽,且凹槽与安装通槽的内部相互连通。

5、优选的,所述安装通槽内部顶部和底部靠近环形滑槽的一侧皆开设有通口,且通口与卡杆相互配合。

6、优选的,所述弹簧的外部喷涂有防锈涂层。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车用双向涨紧器;

8、通过卡槽、环形滑槽、环形滑块、安装通槽、卡杆、弹簧和拉板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对安装完成后的双向涨紧器进行角度调节操作,无需操作人员在实现对整个双向涨紧器的拆装调节工作,有效的提高了操作人员后期调节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双向涨紧器,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一侧开设有环形滑槽(2),所述环形滑槽(2)内部的顶部和底部皆均匀开设有卡槽(7),所述环形滑槽(2)的内部滑动设有延伸至其外部的环形滑块(3),所述环形滑块(3)远离底板(1)的一侧设有双向涨紧器主体(4),所述双向涨紧器主体(4)是由涨紧臂、涨紧绳索、钢丝、涨紧弹簧、螺栓和涨紧销组成,所述双向涨紧器主体(4)远离底板(1)一侧的顶部对称设有涨紧轮(6),所述环形滑块(3)的内部设有限位调节组件,所述底板(1)内部的中间位置处与双向涨紧器主体(4)内底部的中间位置处皆开设有通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双向涨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调节组件包括安装通槽(8)、卡杆(9)、弹簧(10)和拉板(11),所述安装通槽(8)开设位于环形滑块(3)的内顶部,且环形滑块(3)与双向涨紧器主体(4)的外部相互连通,所述安装通槽(8)内部的顶部和底部皆设有拉板(11),一组所述拉板(11)顶部靠近环形滑槽(2)的一侧与另一组拉板(11)底部靠近环形滑槽(2)的一侧皆设有卡杆(9),且卡杆(9)通过环形滑块(3)延伸至卡槽(7)的内部并与其相配合,所述安装通槽(8)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拉板(11)相连接的弹簧(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双向涨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涨紧器主体(4)远离底板(1)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凹槽,且凹槽与安装通槽(8)的内部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用双向涨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通槽(8)内部顶部和底部靠近环形滑槽(2)的一侧皆开设有通口,且通口与卡杆(9)相互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用双向涨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0)的外部喷涂有防锈涂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双向涨紧器,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一侧开设有环形滑槽(2),所述环形滑槽(2)内部的顶部和底部皆均匀开设有卡槽(7),所述环形滑槽(2)的内部滑动设有延伸至其外部的环形滑块(3),所述环形滑块(3)远离底板(1)的一侧设有双向涨紧器主体(4),所述双向涨紧器主体(4)是由涨紧臂、涨紧绳索、钢丝、涨紧弹簧、螺栓和涨紧销组成,所述双向涨紧器主体(4)远离底板(1)一侧的顶部对称设有涨紧轮(6),所述环形滑块(3)的内部设有限位调节组件,所述底板(1)内部的中间位置处与双向涨紧器主体(4)内底部的中间位置处皆开设有通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双向涨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调节组件包括安装通槽(8)、卡杆(9)、弹簧(10)和拉板(11),所述安装通槽(8)开设位于环形滑块(3)的内顶部,且环形滑块(3)与双向涨紧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方圆刘青昊钟继远郭宇聪郝禹张浚辰王学宇
申请(专利权)人:傅方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