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狭隘区域临水基坑支护挡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1994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6:3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狭隘区域临水基坑支护挡土结构,应用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本技术通过第一阶段在临水基坑的两侧均安装单管旋喷桩,并通过型钢腰梁进行支撑,使其满足对基坑的支护,同时管道埋设完成后将型钢腰梁拆除,然后第二阶段回填透水材料层,并浇筑压顶梁和连梁使其转变为门架式双排桩结构,与透水材料层组成永久式重力式挡土结构的设置,实现了便于在狭窄区域对临水基坑进行支护的效果,本技术开挖只需考虑满足管道铺设要求,开挖宽度小,且将临时支护结构转为永久挡土结构,避免多工序施工,且不须设置河中围堰,施工风险小、工期短、影响范围小、造价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特别涉及一种狭隘区域临水基坑支护挡土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大多数城市都在进行雨污分流整治工程,多数工程位于城中村等施工狭窄区域,工程周边临近居民楼/架空电线或通信线等,导致基坑环境复杂,其中有部分管道需临河开挖铺设,管道施工后需要沿河新建挡土结构。

2、目前,公开号为:cn215562647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临水基坑支护结构,属于建筑施工
本技术该支护结构位于混凝土主体结构与岸堤之间,沿混凝土主体结构靠近堤岸一侧依次包括基坑排水沟、边坡喷锚层以及降水井,所述边坡喷锚层上安装有沿靠近降水井一侧方向斜向下设置的边坡锚杆和沿远离降水井一侧方向斜向下设置的渗流管,所述降水井的井底低于基坑排水沟的沟底一至两米。采用基坑排水沟和降水井结合设计,利用基坑排水沟的拦截基坑内部的水靠近混凝土主体结构,通过降水井进行蓄水且保证基坑内部水位始终处于基坑下方,通过双层的“拦”“截”,保证基坑施工不受地下水影响,收集的地下水可以进行循环利用,具有很强的经济性、环保性,后期的市政施工也便于操作。

3、目前常用的临水基坑支护挡土技术路线是:设置施工围堰,管道及挡墙施工采用钢板桩等常规支护结构,在挡墙施工完成后,铺设管道,然后回填、拆除支护结构,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4、地基(1)施工场地狭窄,钢板桩打桩机等大型施工设备转运及操作困难;

5、河道(2)工程周边存在架空线等因素,钢板桩插拔有限高要求,长度较大的钢板桩无法实施;

6、房屋(3)钢板桩施工影响周边建筑(构)物安全;

7、临水基坑(4)新建的挡土结构一般采用重力式、悬臂式或扶壁式挡墙,挡墙基坑开挖面较大,狭窄场地更加无法实施;

8、土袋(5)临水基坑土地容易下陷,造成管道位置偏移、部分位置下沉后曲折的现象

9、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狭隘区域临水基坑支护挡土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狭隘区域临水基坑支护挡土结构,其优点是解决在施工狭窄区域基坑支护困难和降低施工对现有建筑(构)物和河道安全的影响以及对管道进行临时支撑,避免偏移、曲折的功能。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狭隘区域临水基坑支护挡土结构,包括地基、河道、房屋以及开设在地基内部的临水基坑,所述临水基坑的内部设置有管道,所述临水基坑的内部的两侧均安装有单管旋喷桩,所述单管旋喷桩的内部安装有钢管,所述临水基坑和河道之间设置有土袋,所述临水基坑的内部设置有同单管旋喷桩连接的型钢腰梁和连梁,所述单管旋喷桩的顶部浇筑有压顶梁,所述临水基坑的内部填充有同管道配合使用的透水材料层,所述临水基坑顶部的一侧安装有同房屋配合使用的砖墙;所述临水基坑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同管道配合使用的支承底板和盖板,所述盖板底部的两侧均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盖板的一端安装有同管道卡接的夹板。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阶段在临水基坑的两侧均安装单管旋喷桩,并通过型钢腰梁进行支撑,使其满足对基坑的支护,同时管道埋设完成后将型钢腰梁拆除,然后第二阶段回填透水材料层,并浇筑压顶梁和连梁使其转变为门架式双排桩结构,与透水材料层组成永久式重力式挡土结构的设置,实现了便于在狭窄区域对临水基坑进行支护的效果,同时也降低施工对现有建筑(构)物和河道安全的影响,由于单管旋喷桩施工机械所需场地较小,能满足施工场地要求;通过支承底板对管道的底部进行支撑,同时弹簧的弹力带动夹板对管道的两侧夹持,从而将管道的位置进行固定的设置,达到了避免管道临水埋设时出现偏移、曲折的功能,提高实用性。

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临水基坑靠近河道一侧安装的单管旋喷桩为双层。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双层单管旋喷桩是为了满足河水冲刷需求,后期可根据需要在临河面进行挂板装饰。

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管的表面涂覆有防腐涂层。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钢管的使用寿命。

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管顶部凸出单管旋喷桩的内部并高出0.5米。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后期浇筑压顶梁和连梁,同时满足限高需求。

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型钢腰梁相邻的间距为3米。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对临水基坑的支撑效果。

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梁相邻的间距为2米。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后期向临水基坑的内部回填土石。

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顶梁和连梁的顶部均浇筑有路面填充层。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基坑回填后符合路面需求。

1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第一阶段在临水基坑的两侧均安装单管旋喷桩,并通过型钢腰梁进行支撑,使其满足对基坑的支护,同时管道埋设完成后将型钢腰梁拆除,然后第二阶段回填透水材料层,并浇筑压顶梁和连梁使其转变为门架式双排桩结构,与透水材料层组成永久式重力式挡土结构的设置,实现了便于在狭窄区域对临水基坑进行支护的效果,同时也降低施工对现有建筑(构)物和河道安全的影响,由于单管旋喷桩施工机械所需场地较小,能满足施工场地要求;

18、2、通过支承底板对管道的底部进行支撑,同时弹簧的弹力带动夹板对管道的两侧夹持,从而将管道的位置进行固定的设置,达到了避免管道临水埋设时出现偏移、曲折的功能,提高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狭隘区域临水基坑支护挡土结构,包括地基(1)、河道(2)、房屋(3)以及开设在地基(1)内部的临水基坑(4),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水基坑(4)的内部设置有管道(14),所述临水基坑(4)的内部的两侧均安装有单管旋喷桩(6),所述单管旋喷桩(6)的内部安装有钢管(7),所述临水基坑(4)和河道(2)之间设置有土袋(5),所述临水基坑(4)的内部设置有同单管旋喷桩(6)连接的型钢腰梁(8)和连梁(11),所述单管旋喷桩(6)的顶部浇筑有压顶梁(10),所述临水基坑(4)的内部填充有同管道(14)配合使用的透水材料层(12),所述临水基坑(4)顶部的一侧安装有同房屋(3)配合使用的砖墙(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隘区域临水基坑支护挡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水基坑(4)靠近河道(2)一侧安装的单管旋喷桩(6)为双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隘区域临水基坑支护挡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7)的表面涂覆有防腐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隘区域临水基坑支护挡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7)顶部凸出单管旋喷桩(6)的内部并高出0.5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隘区域临水基坑支护挡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腰梁(8)相邻的间距为3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隘区域临水基坑支护挡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梁(11)相邻的间距为2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隘区域临水基坑支护挡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顶梁(10)和连梁(11)的顶部均浇筑有路面填充层(1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狭隘区域临水基坑支护挡土结构,包括地基(1)、河道(2)、房屋(3)以及开设在地基(1)内部的临水基坑(4),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水基坑(4)的内部设置有管道(14),所述临水基坑(4)的内部的两侧均安装有单管旋喷桩(6),所述单管旋喷桩(6)的内部安装有钢管(7),所述临水基坑(4)和河道(2)之间设置有土袋(5),所述临水基坑(4)的内部设置有同单管旋喷桩(6)连接的型钢腰梁(8)和连梁(11),所述单管旋喷桩(6)的顶部浇筑有压顶梁(10),所述临水基坑(4)的内部填充有同管道(14)配合使用的透水材料层(12),所述临水基坑(4)顶部的一侧安装有同房屋(3)配合使用的砖墙(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隘区域临水基坑支护挡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水基坑(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继灿胡文詹素虹郭太军曾伟张朋冯香伟周朋
申请(专利权)人:中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