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技术_技高网

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1976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6:3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减少取向性电磁钢板的表面缺陷的数量。在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中,在钢坯的热轧之前加热上述钢坯。上述加热包括将上述钢坯加热至小于1300℃的温度的第一加热工序和加热至1300℃以上的温度的第二加热工序,将从上述第一加热工序结束到第二加热工序开始的时间设为20秒以上,将上述第二加热工序中的气氛中的氧浓度设为1.0体积%以下,在上述第二加热工序后且上述热轧前,将上述钢坯的表面以冷却速度:3.0℃/s以上进行水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电磁钢板是广泛用作变压器、马达等的铁芯的材料。电磁钢板大致分为取向性电磁钢板和无取向性电磁钢板,取向性电磁钢板的特征在于,具有作为铁的易磁化轴的<001>取向在钢板的轧制方向高度地一致的织构。

2、上述织构通过在最终退火中引起二次再结晶而形成。在此,二次再结晶是指利用晶界能量使被称为所谓goss取向的{110}<001>取向的晶粒优先地生长成巨大晶粒的现象。

3、作为产生上述二次再结晶的代表的技术,存在有利用被称为抑制剂的析出物的技术。作为利用抑制剂的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使用aln、mns的方法、专利文献2记载的使用mns、mnse的方法等,均在工业上实用化。

4、上述的使用抑制剂的方法能够稳定地使二次再晶粒发达,因此在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中被广泛使用。但是,为了使抑制剂微细地分散于钢中,需要预先在1300℃以上的高温下加热钢坯,使抑制剂成分暂时固溶。

5、因此,提出了不使用抑制剂而制造取向性电磁钢板的方法(无抑制剂法)(例如专利文献3)。

6、无抑制剂法是通过使用更高纯度的钢并控制织构而表现出二次再结晶的技术。具体而言,通过使一次再结晶时的晶界所具有的晶界能量的晶界取向差角依赖性显化,即使不使用抑制剂,也能够使具有goss取向的晶粒进行二次再结晶。将这样的效果称为纹理抑制效果。

7、无抑制剂法中,无需使抑制剂微细分散于钢中,因此,无需进行使用抑制剂时所必需的高温板坯加热。因此,无抑制剂法不仅在制造成本方面,而且在制造设备的维护方面也具有大的优势。

8、现有技术文献

9、专利文献

10、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40-15644号公报

11、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昭51-13469号公报

12、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1293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然而,利用需要高温加热的抑制剂的情况自不必说,即使是无抑制剂法,板坯表面、角部处的裂纹、氧化皮的晶界侵蚀也有时作为最终产品的表面缺陷而残留。

2、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得到磁特性优异且表面缺陷少的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

3、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对钢坯的加热条件、热轧前的钢坯的表面温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是发现通过在特定的条件下对钢坯实施加热和骤冷,能够得到磁特性优异且表面缺陷少的取向性电磁钢板。以下对得到上述情况的实验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在本说明书中,作为氧浓度的单位的“%”,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表示“体积%”。

4、<实验1>

5、通过以下的工序制造了取向性电磁钢板。

6、首先,对以质量%计包含c:0.080%、si:3.55%以及mn:0.12%的取向性电磁钢板用钢坯进行加热。在上述加热中,首先,加热至1200℃(第一加热工序),然后,加热至1400℃(第二加热工序)。此时,对从第一加热工序结束到第二加热工序开始的时间进行各种变更。

7、应予说明,为了进行比较,在加热至1200℃后立即(不隔开间隔地)加热至1400℃的条件下也进行了实验。在上述条件下,从第一加热工序结束到第二加热工序开始的时间为0秒。

8、上述第一加热工序、第二加热工序均将炉内氧浓度控制为0.1%以下。在上述第二加热工序之后且在接下来的热轧之前,将上述取向性电磁钢板用钢坯的表面以冷却速度:15℃/s水冷约5秒,使钢坯的表面温度降低约75℃。

9、然后,对上述水冷后的钢坯实施由粗轧和精轧构成的热轧,制成板厚2.4mm的热轧钢板。接着,进行酸洗而除去上述热轧钢板表面的氧化皮。

10、接着,对上述酸洗后的热轧钢板实施第一次冷轧而制成板厚0.65mm,在1100℃下实施180秒的中间退火,然后,实施第二次的冷轧而制成板厚0.27mm的冷轧钢板。然后,实施840℃×100秒、50%h2+50%n2、露点54℃下的脱碳退火。

11、接着,在上述脱碳退火后的钢板表面涂布含有mgo作为主成分的退火分离剂,实施在1200℃下h2气氛下保持20小时的最终退火。接着,通过水洗除去残留于钢板表面的未反应的退火分离剂后,涂布包含磷酸盐作为主成分的涂布液,实施涂层烧结和兼具钢板的平坦化的平坦化退火。上述平坦化退火的条件设定为温度:800℃、退火时间:100秒。

12、接下来,利用涡流式传感器测定了存在于所得到的取向性电磁钢板的表面的划痕等表面缺陷的数量。对取向性电磁钢板的两面、全长全宽度实施上述测定,求出该取向性电磁钢板的每100m长度的表面缺陷的数量。

13、图1中示出板坯加热时的从第一加热工序结束到第二加热工序开始的时间与表面缺陷的数量的关系。由图1所示的结果可知,在上述时间为20秒以上的情况下,表面缺陷的数量显著减少。

14、<实验2>

15、对以质量%计包含c:0.073%、si:2.89%、mn:0.09%以及se:0.022%的取向性电磁钢板用钢坯进行加热。在上述加热中,首先,加热至1250℃(第一加热工序),然后,加热至1415℃(第二加热工序)。此时,从上述第一加热工序结束到第二加热工序开始的时间为120秒,第一加热工序的炉内氧浓度为0.2%,对上述第二加热工序的炉内氧浓度进行各种变更。

16、在上述第二加热工序之后且在接下来的热轧之前,将上述取向性电磁钢板用钢坯的表面以冷却速度:5℃/s水冷约7秒,使钢坯的表面温度降低约35℃。

17、然后,对上述水冷后的钢坯实施由粗轧和精轧构成的热轧,制成板厚2.4mm的热轧钢板。对所得到的热轧钢板在1000℃下实施15秒的热轧板退火,接着,进行酸洗而除去上述热轧钢板表面的氧化皮。

18、接着,对上述酸洗后的热轧钢板实施第一次冷轧而制成板厚0.50mm,在1100℃下实施100秒的中间退火,然后,实施第二次冷轧而制成板厚0.23mm的冷轧钢板。然后,实施840℃×100秒、55%h2+45%n2、露点62℃下的脱碳退火。

19、接着,在上述脱碳退火后的钢板表面涂布含有mgo作为主成分的退火分离剂,实施以1250℃在h2气氛下保持5小时的最终退火。接着,通过水洗除去残留于钢板表面的未反应的退火分离剂后,涂布包含磷酸盐作为主成分的涂布液,实施兼具涂层烧结和钢板的平坦化。上述平坦化退火的条件在温度:860℃、退火时间:20秒。

20、利用与上述实验1同样的方法测定所得到的取向性电磁钢板的表面存在的划痕等表面缺陷的数量,求出取向性电磁钢板的每100m长度的表面缺陷的数量。

21、图2中示出第二加热工序中的气氛中的氧浓度与表面缺陷的数量的关系。由图2所示的结果可知,在上述氧浓度为1.0%以下的情况下,表面缺陷的数量显著地减少。

22、<实验3>

23、对以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其中,以所述第一加热工序中的所述取向性电磁钢板用钢坯的下表面在所述第二加热工序中不成为下表面的方式配置所述取向性电磁钢板用钢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村猛竹中雅纪设乐英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