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具有通风散热功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集成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具有通风散热功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集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01916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6: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通风散热功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集成系统,包括屋脊、若干金属屋面板、光伏组件,还包括横向导水槽、纵向排水槽、侧边泛水板、结构支撑系统、通风散热系统;所述的纵向排水槽与屋脊垂直间隔设置,两个相邻纵向排水槽之间设置光伏组件;所述的两块相邻光伏组件与屋脊平行的长边拼缝处下部设有横向导水槽;所述的纵向排水槽两侧平行设置侧边泛水板;所述的纵向排水槽下部设置结构支承系统;所述的通风散热系统包括了位于光伏组件一端进风装置、另一端的出风装置、位于光伏组件底部连接进风装置与出风装置的散热通风道。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光伏组件下房屋顶层的散热问题,具有通风散热功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集成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屋顶通风散热装置,具体为一种具有通风散热功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集成系统


技术介绍

1、金属屋面已经成为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的重要领域,目前金属屋面与光伏系统的结合还存在屋面防水、屋面抗风、屋面耐久可靠性等质量问题。普通的金属屋面系统的质量标准与光伏电站系统25年运营的使用要求不相匹配,主要存在传统彩钢板金属屋面系统在光伏系统在运营期内发生锈蚀和漏水的质量问题影响了建筑的正常使用和屋面的安全可靠性。高性能建筑光伏一体化材料的应用、防水构造、成本优化、抗风性能、光伏发电效率等研究及工程应用成为解决金属屋面分布式光伏电站推广应用瓶颈的主要方向。

2、安装光伏组件后的屋顶,在光伏组件与屋顶之间由于空气难以流通,容易积聚热量且难以散发,在利用了太阳能的同时,也给屋顶造成了类似保温层的效果,会给房屋顶层用户带来更大的降温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结合了自然通风和强排通风的技术,解决了光伏组件下房屋顶层的散热问题,提供了一种排水性能好,具有屋顶通风散热效果的具有通风散热功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集成系统。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具有通风散热功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集成系统,包括屋脊、若干金属屋面板、光伏组件,还包括横向导水槽、纵向排水槽、侧边泛水板、结构支撑系统、通风散热系统;所述的纵向排水槽与屋脊垂直间隔设置,两个相邻纵向排水槽之间设置光伏组件;所述的两块相邻光伏组件与屋脊平行的长边拼缝处下部设有横向导水槽;所述的纵向排水槽两侧平行设置侧边泛水板;所述的纵向排水槽下部设置结构支承系统;所述的通风散热系统包括了位于光伏组件一端进风装置、另一端的出风装置、位于光伏组件底部连接进风装置与出风装置的散热通风道。

4、本方案系统的排水,主要由横向导水槽及纵向排水槽组成,落到每列光伏组件上的雨水,通过横向导水槽向两侧的纵向排水槽分流,纵向排水槽收集每列光伏组件上的雨水流并排放到屋面排水系统中;空气从进风装置进入散热通风道并从屋脊上的出风装置排出,空气从位于光伏组件底部的散热通风道流过时,会带走光伏组件板下空间内积聚的热量,从而给屋顶通风散热。

5、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的纵向排水槽为0.5mm-1.2mm厚两侧有竖向翻边的压型凹槽,放置于结构支撑系统上部,所述的纵向排水槽长度方向可自由伸缩。本方案的纵向排水槽无螺钉或其他连接件穿透式与构件固定连接,采用扣接等不限制长度方向自由度的连接方式,纵向排水槽可在热胀冷缩情况下自由伸缩。

6、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的横向导水槽采用0.5mm-1.2mm厚的压型金属板槽或金属型材,上部设有密封胶条,与光伏组件的底面密封连接;所述的横向导水槽采用金属压块与结构支撑系统连接;所述的横向导水槽设有金属连接片与光伏组件通过螺栓连接。

7、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的侧边泛水板采用0.5mm-1.2mm厚的压型金属板槽或金属型材,上部设有密封胶条,与光伏组件的底面密封连接;所述的侧边泛水板与纵向排水槽扣合连接;所述的侧边泛水板与结构支撑系统固定连接。本方案的纵向排水槽截面呈凹字形,两侧边顶部设有与侧边泛水板扣合的扣合结构,与侧边泛水板为公母扣合配置。

8、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的结构支撑系统包括屋面连接件、横向支撑件和/或纵向支撑件;所述的屋面连接件与屋面结构构件采用螺钉或螺栓连接;所述的屋面连接件上部设有横向支撑件和/或纵向支撑件并采用螺钉或螺栓连接;所述的横向支撑件和/或纵向支撑件上部放置横向导水槽、纵向排水槽、侧边泛水板。

9、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的通风散热系统包括进风装置、出风装置、散热通风道;所述的进风装置设置于光伏组件的低处端头,采用带孔或带槽的通风板;所述的出风装置设置于光伏组件的高处端头屋脊处,采用带孔或带槽的通风板或通风设备装置;所述的光伏组件与金属屋面板之间的空腔形成散热通风道。

10、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的屋脊上设有横向通风通道,所述的横向通风通道上设有排风设备。

11、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的横向通风通道两侧设有出风装置,所述的出风装置包括出风板,所述的出风板高度高于光伏组件顶部且设有位于光伏组件上方的出风孔,所述的横向通风通道顶部设有风道盖板,所述的风道盖板上设有排风设备。本方案的排风设备从散热通风道抽取空气,由于横向通风通道顶部为不通风的风道盖板,空气就从两侧的出风板出风孔排出,形成空气流动带走热量。

12、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的通风设备系统设有温度感应与控制设备。本方案的温度感应与控制设备将温度感应器设置在合适的位置,当到达指定温度后,温度控制设备就控制排风设备启动开始通风散热。

13、光伏组件放置在屋顶上,为获取最佳太阳照射角度,通常形成斜坡,最高处为屋脊,而斜坡底部空气不易流动,热量容易产生聚集难以散发;本方案屋脊两侧分别设有多列光伏组件组,每列光伏组件组设有多个排成一列的光伏组件,每列光伏组件组之间设有纵向排水槽,同一列的两个光伏组件之间设有与光伏组件连接的横向导水槽,横向导水槽出水口位于纵向排水槽上方,侧边泛水板与纵向排水槽两侧分别扣合连接;屋顶结构支撑系统包括屋脊两侧的通长纵向支撑构件、光伏组件下方的横向支撑构件;光伏组件底部与金属屋面板之间设有通风空间,通风空间两侧由侧边泛水板及纵向排水槽围合形成纵向通风通道,光伏组件底部作为进风口,屋脊作为出风口,使通风通道内空气自然流动,或者在屋脊上设排风设备引动空气,使得空气产生流动,均可带走光伏组件底部的多余聚集热量。

14、本方案实现了一种金属屋面光伏一体化的集成屋面系统,用光伏组件替代了部分金属屋面材料,节约了屋面系统的工程造价,同时也节约了传统光伏系统的连接支架成本;采用了一种连续通长无搭接可伸缩的大断面排水槽及全系统装配式连接的防水面,均无螺钉穿透屋面防水层,提供了一种高防水屋面构造;光伏组件与排水水槽密封连接,解决了在强风雨水环境下屋面的防水问题;本方案提供的自然通风和强排通风的技术,解决了光伏组件下层的散热,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光伏组件下房屋顶层的散热问题,具有通风散热功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集成系统;排水性能好,具有屋顶通风散热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通风散热功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集成系统,包括屋脊、若干金属屋面板、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导水槽、纵向排水槽、侧边泛水板、结构支撑系统、通风散热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通风散热功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排水槽为0.5mm-1.2mm厚两侧有竖向翻边的压型凹槽,放置于结构支撑系统上部,所述的纵向排水槽长度方向可自由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通风散热功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导水槽采用0.5mm-1.2mm厚的压型金属板槽或金属型材,上部设有密封胶条,与光伏组件的底面密封连接;所述的横向导水槽采用金属压块与结构支撑系统连接;所述的横向导水槽设有金属连接片与光伏组件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通风散热功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边泛水板采用0.5mm-1.2mm厚的压型金属板槽或金属型材,上部设有密封胶条,与光伏组件的底面密封连接;所述的侧边泛水板与纵向排水槽扣合连接;所述的侧边泛水板与结构支撑系统固定连接。</p>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通风散热功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构支撑系统包括屋面连接件、横向支撑件和/或纵向支撑件;所述的屋面连接件与屋面结构构件采用螺钉或螺栓连接;所述的屋面连接件上部设有横向支撑件和/或纵向支撑件并采用螺钉或螺栓连接;所述的横向支撑件和/或纵向支撑件上部放置横向导水槽、纵向排水槽、侧边泛水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通风散热功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散热系统包括进风装置、出风装置、散热通风道;所述的进风装置设置于光伏组件的低处端头,采用带孔或带槽的通风板;所述的出风装置设置于光伏组件的高处端头屋脊处,采用带孔或带槽的通风板或通风设备装置;所述的光伏组件与金属屋面板之间的空腔形成散热通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具有通风散热功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屋脊上设有横向通风通道,所述的横向通风通道上设有排风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通风散热功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通风通道两侧设有出风装置,所述的出风装置包括出风板,所述的出风板高度高于光伏组件顶部且设有位于光伏组件上方的出风孔,所述的横向通风通道顶部设有风道盖板,所述的风道盖板上设有排风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通风散热功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散热系统设有温度感应与控制设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通风散热功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集成系统,包括屋脊、若干金属屋面板、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导水槽、纵向排水槽、侧边泛水板、结构支撑系统、通风散热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通风散热功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排水槽为0.5mm-1.2mm厚两侧有竖向翻边的压型凹槽,放置于结构支撑系统上部,所述的纵向排水槽长度方向可自由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通风散热功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导水槽采用0.5mm-1.2mm厚的压型金属板槽或金属型材,上部设有密封胶条,与光伏组件的底面密封连接;所述的横向导水槽采用金属压块与结构支撑系统连接;所述的横向导水槽设有金属连接片与光伏组件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通风散热功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边泛水板采用0.5mm-1.2mm厚的压型金属板槽或金属型材,上部设有密封胶条,与光伏组件的底面密封连接;所述的侧边泛水板与纵向排水槽扣合连接;所述的侧边泛水板与结构支撑系统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通风散热功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构支撑系统包括屋面连接件、横向支撑件和/或纵向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军孙叶根戴宇凯吴少青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卓顶绿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