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地下室人防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地下室人防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1914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6:28
本申请涉及人防工程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地下室人防结构及施工方法,其包括地下室本体、用于排出污水的排水系统,以及用于对所述污水进行过滤的过滤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开设于所述地下室本体地面上的集水坑和用于抽出所述集水坑内污水的排污管,所述过滤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水坑内的过滤板、设置于所述过滤板一侧用于收集所述过滤板上杂质的第一集污框、用于对所述过滤板上杂质进行刮动的刮料板以及驱动所述刮料板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地下室本体地面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集污框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集水坑内空间相贯通,本申请能够减少排污管被堵塞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人防工程的,尤其是涉及地下室人防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人防地下室是一种用于在战争时期,为人们提供安全避难所,以掩蔽人员和物质的场所。民用建筑中,人防地下室在非战时一般作为地下停车场使用,需要时,通过安装密闭门等结构即可将人防地下室转入战时使用状态。

2、人防地下室一般包括地下室墙体,用于封闭地下室各个通道的防爆门,以及设置于地下室本体内的进排风系统和给排水系统,由于地下室的污水难以自流排出,在排水系统中,一般采用压力排水系统,即将人防地下室的污水通过地面以及排水槽收集至集水坑内,再通过排污泵和排污管,将集水坑内的污水排出人防地下室。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人防地下室内污水中可能包含有大量杂质,长期使用中发现排污管在抽水时会发生堵塞的现象,导致人防地下室的污水不能及时排除,不但清理检修起来较为麻烦,而且遇到强降雨天气,还会发生较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减少排污管被堵塞的可能,降低安全隐患,本申请提供地下室人防结构及施工方法。

2、本申请提供地下室人防结构及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地下室人防结构,包括地下室本体、用于排出污水的排水系统,以及用于对所述污水进行过滤的过滤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开设于所述地下室本体地面上的集水坑和用于抽出所述集水坑内污水的排污管,所述过滤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水坑内的过滤板、设置于所述过滤板一侧用于收集所述过滤板上杂质的第一集污框、用于对所述过滤板上杂质进行刮动的刮料板以及驱动所述刮料板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地下室本体地面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集污框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集水坑内空间相贯通;

4、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排污管内的中心柱和驱动所述中心柱转动的动力件,所述过滤板的横截面外侧直径沿着所述中心柱轴线所在方向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所述刮料板一端与所述中心柱相连接,所述刮料板另一端与所述集水坑内侧侧壁相抵接。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面上的污水流入集水坑内时,通过过滤板过滤,杂质能够被滞留于过滤板上,过滤板倾斜设置,从而杂质能够在自身重力以及水流的冲刷下先过滤板周侧移动,并在刮料板的刮动下,落入过滤板一侧的第一集污框内进行收集,从而落入集水坑底部的污水中杂质较少,排污管抽出污水是不易发生堵塞。

6、可选的,所述过滤系统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集水坑内的导料管、设置于所述导料管周侧的第二集污框,以及设置于所述中心柱外侧的绞龙,所述中心柱穿设过所述导料管,所述绞龙侧壁抵接于所述导料管内壁。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在经过一段时间沉淀后会在底部淤积泥沙等较为细小的杂质,通过动力件驱动中心柱转动,带动绞龙转动,将淤积的杂质沿着绞龙向上传送,传送至上端后绞龙的作用力下杂质溢出导料管上端并落入第二集污框内进行收集,可以进一步对污水进行除杂。

8、可选的,所述集水坑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第一隔水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水板周侧的第二隔水板,所述第二隔水板横截面的内径沿着所述中心柱轴线所在方向从下往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二隔水板外侧侧壁与所述集水坑内壁相固定,所述中心柱转动穿设过所述第一隔水板,所述绞龙下表面与所述第一隔水板表面相抵接,所述排污管连接于所述第二隔水板。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隔水板倾斜设置使得第一隔水板位于低位,污水中的泥沙等杂质更易淤积与第一隔水板上,从而方便绞龙对泥沙等杂质进行清理;同时排污管连接于第二隔水板上,从而排污管排出的污水中含杂质更少。

10、可选的,所述动力件包括同轴设置于所述中心柱上的蜗轮、转动设置于所述集水坑内的蜗杆,以及设置于所述集水坑内的电机,所述蜗轮、蜗杆和电机均位于所述底座背离所述过滤板的一侧,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相啮合,所述电机与所述蜗杆相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驱动蜗杆转动,能够带动蜗轮以及中心柱转动。

12、可选的,所述导料管外侧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第二集污框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块滑动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贯通至所述第二集污框下表面,所述刮料板包括与所述中心柱可拆卸连接的连接部和对所述过滤板进行刮料的刮料部,所述第二集污框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过滤板之间。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定位块卡接于定位槽内,并滑动至定位块抵接于定位槽内底壁,从而能够将第二集污框定位于导料管上,即可安装好第二集污框,需要对第二集污框清理时,只需向上提起第二集污框即可,拆卸方便快捷。

14、可选的,所述刮料板还包括定位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刮料部之间,所述中心柱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部卡接的卡槽,所述定位部上设置有将所述定位部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卡槽内的定位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刮料板的可拆卸连接,同时方便将第二集污框取出。

16、可选的,所述刮料板具有弹性,所述集水坑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刮料板抵接使得所述刮料板弯曲经过的挡块,所述挡块位于所述刮料板经过所述容纳槽之前的位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刮料板经过容纳槽之前,在挡块的阻力下显示向后弯曲一定程度,然后随着中心柱的转动,会进行较快的回弹,从而对过滤板上的杂质进行振动,提高杂质落入第一集污框内的效率。

18、可选的,所述第一集污框朝向所述中心柱的一侧侧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一过水孔,所述第二集污框底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二过水孔。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集污框内和第二集污框内的水能够重新流入集水坑内,从而能够提高第一集污框和第二集污框的使用时长,降低手动清理第一集污框和第二集污框的次数。

20、可选的,所述过滤系统还包括用于盖合所述集水坑的盖体,所述地下室本体地面上开设有供所述盖体卡接的凹槽,所述盖体上开设若干第三过水孔。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体能够对较大的杂质如塑料袋等进行初步过滤,同时也能防止人员落入集水坑内,提高安全性。

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3、1.通过过滤板和第一集污框的配合能够对落入集水坑内的污水进行过滤和收集,使得排污管所排的污水中含杂质较少;

24、2.通过绞龙和第二集污框的配合能够对集水坑内污水中淤积的泥沙等杂质进行清理,进一步减少污水中的杂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人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室本体(1)、用于排出污水的排水系统(2),以及用于对所述污水进行过滤的过滤系统(3),所述排水系统(2)包括开设于所述地下室本体(1)地面上的集水坑(21)和用于抽出所述集水坑(21)内污水的排污管(22),所述过滤系统(3)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水坑(21)内的过滤板(31)、设置于所述过滤板(31)一侧用于收集所述过滤板(31)上杂质的第一集污框(32)、用于对所述过滤板(31)上杂质进行刮动的刮料板(33)以及驱动所述刮料板(33)转动的驱动装置(4),所述地下室本体(1)地面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集污框(32)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集水坑(21)内空间相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人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系统(3)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集水坑(21)内的导料管(34)、设置于所述导料管(34)周侧的第二集污框(35),以及设置于所述中心柱(41)外侧的绞龙(36),所述中心柱(41)穿设过所述导料管(34),所述绞龙(36)侧壁抵接于所述导料管(34)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人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坑(21)底部设置有底座(5),所述底座(5)包括第一隔水板(51)和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水板(51)周侧的第二隔水板(52),所述第二隔水板(52)横截面的内径沿着所述中心柱(41)轴线所在方向从下往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二隔水板(52)外侧侧壁与所述集水坑(21)内壁相固定,所述中心柱(41)转动穿设过所述第一隔水板(51),所述绞龙(36)下表面与所述第一隔水板(51)表面相抵接,所述排污管(22)连接于所述第二隔水板(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室人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件(42)包括同轴设置于所述中心柱(41)上的蜗轮(421)、转动设置于所述集水坑(21)内的蜗杆(422),以及设置于所述集水坑(21)内的电机(423),所述蜗轮(421)、蜗杆(422)和电机(423)均位于所述底座(5)背离所述过滤板(31)的一侧,所述蜗轮(421)与所述蜗杆(422)相啮合,所述电机(423)与所述蜗杆(422)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人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管(34)外侧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块(341),所述第二集污框(35)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块(341)滑动的定位槽(352),所述定位槽(352)贯通至所述第二集污框(35)下表面,所述刮料板(33)包括与所述中心柱(4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部(331)和对所述过滤板(31)进行刮料的刮料部(332),所述第二集污框(35)设置于所述连接部(331)和所述过滤板(3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室人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料板(33)还包括定位部(333),所述连接部(331)位于所述定位部(333)与所述刮料部(332)之间,所述中心柱(41)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部(333)卡接的卡槽(11),所述定位部(333)上设置有将所述定位部(333)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卡槽(11)内的定位件(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室人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料板(33)具有弹性,所述集水坑(21)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刮料板(33)抵接使得所述刮料板(33)弯曲经过的挡块(211),所述挡块(211)位于所述刮料板(33)经过所述容纳槽之前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人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污框(32)朝向所述中心柱(41)的一侧侧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一过水孔(321),所述第二集污框(35)底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二过水孔(35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人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系统(3)还包括用于盖合所述集水坑(21)的盖体(37),所述地下室本体(1)地面上开设有供所述盖体(37)卡接的凹槽,所述盖体(37)上开设若干第三过水孔(371)。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地下室人防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人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室本体(1)、用于排出污水的排水系统(2),以及用于对所述污水进行过滤的过滤系统(3),所述排水系统(2)包括开设于所述地下室本体(1)地面上的集水坑(21)和用于抽出所述集水坑(21)内污水的排污管(22),所述过滤系统(3)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水坑(21)内的过滤板(31)、设置于所述过滤板(31)一侧用于收集所述过滤板(31)上杂质的第一集污框(32)、用于对所述过滤板(31)上杂质进行刮动的刮料板(33)以及驱动所述刮料板(33)转动的驱动装置(4),所述地下室本体(1)地面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集污框(32)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集水坑(21)内空间相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人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系统(3)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集水坑(21)内的导料管(34)、设置于所述导料管(34)周侧的第二集污框(35),以及设置于所述中心柱(41)外侧的绞龙(36),所述中心柱(41)穿设过所述导料管(34),所述绞龙(36)侧壁抵接于所述导料管(34)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人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坑(21)底部设置有底座(5),所述底座(5)包括第一隔水板(51)和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水板(51)周侧的第二隔水板(52),所述第二隔水板(52)横截面的内径沿着所述中心柱(41)轴线所在方向从下往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二隔水板(52)外侧侧壁与所述集水坑(21)内壁相固定,所述中心柱(41)转动穿设过所述第一隔水板(51),所述绞龙(36)下表面与所述第一隔水板(51)表面相抵接,所述排污管(22)连接于所述第二隔水板(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室人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件(42)包括同轴设置于所述中心柱(41)上的蜗轮(421)、转动设置于所述集水坑(21)内的蜗杆(422),以及设置于所述集水坑(21)内的电机(423),所述蜗轮(421)、蜗杆(422)和电机(423)均位于所述底座(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苏娟代瑞平张恒春郭晓张峰梁海林吴太全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