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1807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6:19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装结构,包括安装部件,所述安装部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组装部件,所述组装部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部件和与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对应设置的第二定位部件;所述第一定位部件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部件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转运组件,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转运组件相对可移动地连接;所述转运组件与所述安装部件相对可移动地设置,以带动所述第一定位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定位部件上的所述组装部件与所述安装部件连接,本技术的组装结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人工无法精准快速摆料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产品组装,具体涉及一种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1、在现有的空调器的生产过程中,会应用到大量的零部件,来进行组装。其中,包括用于进行传动的齿条。由于齿条是需要进行传动的结构,所以,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要求齿条的安装操作具备一定的精度。

2、空调器中应用的齿条的上料方式为人工装取,取料上自动设备的作业空间有限,导致人员作业效率低下。而且,人工长时间取放容易疲劳手痛,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产量变化需求。

3、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组装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人工无法精准快速摆料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组装结构,包括安装部件,安装部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组装部件,组装部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部件和与第一定位部件对应设置的第二定位部件;第一定位部件用于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定位部件用于与第二连接部连接;转运组件,定位组件与转运组件相对可移动地连接;转运组件与安装部件相对可移动地设置,以带动第一定位部件与第一连接部连接,从而带动第二定位部件上的组装部件与安装部件连接。

3、进一步地,转运组件包括导向板,导向板上设置有移动轨道;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部件分别与移动轨道相对可移动地连接。

4、进一步地,转运组件包括:连接轴;连接轴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连接轴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板;驱动缸体,设置在安装板上,驱动缸体的活塞杆穿过导向板后,与第一定位部件和/或第二定位部件连接。

5、进一步地,移动轨道沿预设方向沿伸,移动轨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滑轨段和第二滑轨段;其中,第一定位部件上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在第一滑轨段上可移动地设置;第二定位部件上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在第二滑轨段上可移动地设置。

6、进一步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位于第二连接孔靠近移动轨道的一侧;第一定位部件包括:第一定位体,第一定位体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体,与第一定位体连接,第二定位体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孔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体具有用于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一定位部。

7、进一步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第三连接孔位于第四连接孔靠近移动轨道的一侧;第二定位部件包括:第三定位体,第三定位体上设置有与第三连接孔相配合的第三定位孔;第四定位体,第四定位体上设置有与第四连接孔相配合的第四定位孔;第四定位体具有用于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二定位部。

8、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部件上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件,定位件可伸缩地设置;第一连接部为立方体结构,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插槽,当第一连接部插设在定位槽内时,定位件插设在插槽内。

9、进一步地,定位件为两个,两个定位件分别设置在定位槽的相对两个侧壁上。

10、进一步地,第二定位部件具有与第一定位部件连接的连接状态和与第一定位部件分离的分离状态;第二定位部件上设置有连接槽,当第二定位部件处于连接状态时,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部件将第二连接部夹设在连接槽内。

11、进一步地,组装部件包括齿条板,齿条板上设置有齿条部;第二连接部与齿条板连接,第二连接部为板状结构;当第二定位部件处于连接状态时,第二连接部过盈连接在连接槽的相对两个侧壁之间。

12、有益效果:

13、1、本技术的组装结构解决了因气缸和导轨在挑选设备的高强度作业环境下,造成的磨损和累计公差大的问题。

14、2、本技术的组装结构避免了夹具将产品组装部件2放在待检区底座上的偏位导致产品组装部件2在设备挑选作业过程损坏,及避免偏位导致挑选过程干涉撞击设备的隐患。

15、3、本技术的组装结构达到了快速高效地精准定位,彻底实现人力释放的效果。减少人力消耗,提高操作效率,保障产品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组件(4)包括导向板(41),所述导向板(41)上设置有移动轨道(411);所述第一定位部件(3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件(32)分别与所述移动轨道(411)相对可移动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组件(4)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轨道(411)沿预设方向沿伸,所述移动轨道(4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滑轨段和第二滑轨段;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件(31)上设置有第一滑块(311),所述第一滑块(311)在所述第一滑轨段上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第二定位部件(32)上设置有第二滑块(321),所述第二滑块(321)在所述第二滑轨段上可移动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31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3111)和第二连接孔(3112);所述第一连接孔(3111)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3112)靠近所述移动轨道(411)的一侧;所述第一定位部件(31)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321)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3211)和第四连接孔(3212),所述第三连接孔(3211)位于所述第四连接孔(3212)靠近所述移动轨道(411)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部件(32)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件(31)上设置有定位槽(315),所述定位槽(315)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件(314),所述定位件(314)可伸缩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为立方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设置有插槽(111),当所述第一连接部(11)插设在所述定位槽(315)内时,所述定位件(314)插设在所述插槽(11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314)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件(314)分别设置在所述定位槽(315)的相对两个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件(32)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件(31)连接的连接状态和与所述第一定位部件(31)分离的分离状态;所述第二定位部件(32)上设置有连接槽(324),当所述第二定位部件(32)处于所述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部件(3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件(32)将所述第二连接部(21)夹设在所述连接槽(324)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部件(2)包括齿条板(22),所述齿条板(22)上设置有齿条部;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与所述齿条板(2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为板状结构;当所述第二定位部件(32)处于所述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接部(21)过盈连接在所述连接槽(324)的相对两个侧壁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组件(4)包括导向板(41),所述导向板(41)上设置有移动轨道(411);所述第一定位部件(3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件(32)分别与所述移动轨道(411)相对可移动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组件(4)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轨道(411)沿预设方向沿伸,所述移动轨道(4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滑轨段和第二滑轨段;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件(31)上设置有第一滑块(311),所述第一滑块(311)在所述第一滑轨段上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第二定位部件(32)上设置有第二滑块(321),所述第二滑块(321)在所述第二滑轨段上可移动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31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3111)和第二连接孔(3112);所述第一连接孔(3111)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3112)靠近所述移动轨道(411)的一侧;所述第一定位部件(31)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321)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3211)和第四连接孔(3212),所述第三连接孔(3211)位于所述第四连接孔(3212)靠近所述移动轨道(411)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部件(32)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掩郭起角方宗发谢信坤陈烔杨卫卫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电器赣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