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润滑结构的拉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1411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5:44
本技术涉及机械连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置润滑结构的拉杆,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拉杆,两个第一拉杆之间共同设有第二拉杆,第二拉杆的端部穿过第一拉杆并设有圆盘,圆盘的外壁且靠近边缘处开设有滤油孔,第一拉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栓,第一拉杆内开设有储油腔,两个第一拉杆相背离一端的前后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柱形杆,柱形杆采用中空结构,柱形杆的外壁且靠近两端均开设有与其内部空腔相通的通孔。本技术通过第二拉杆与第一拉杆的滑动连接,以便对两个第一拉杆对应侧的距离进行调整,而后通过螺栓对第二拉杆的位置进行固定,便于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场合,灵活调节拉杆的长度,从而扩大了适用范围,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连接,具体为一种内置润滑结构的拉杆


技术介绍

1、拉杆是一种用来保持结构稳定的杆件,拉杆在机械或建筑物上起牵引作用,拉杆在工作过程中,会与连接件之间产生摩擦和磨损,影响拉杆的性能和寿命,为了减少摩擦和磨损,提高拉杆的运动效率,通常需要对拉杆进行润滑处理。

2、如公开号为的一种可注润滑脂的拉杆结构,包括具有拉杆本体的拉杆,拉杆本体的端部具有耳环接头,耳环接头上具有穿过端头壁的注油孔;安装在注油孔内的注油嘴;以及安装在耳环接头内的内环,通过注油嘴能够向内环与耳环接头之间注入润滑油。

3、虽然该技术通过设置注油孔,可将润滑脂直接注入到内环与耳环之间,使得拉杆结构的耳环实现小型化,耳环和内环的接触面间可快速补充润滑脂,提高维护效率,降低了摩擦系数,改善重载工况下的使用环境,延长了拉杆使用寿命,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无法对拉杆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其在使用时无法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场合,灵活调节拉杆的长度、控制拉杆与连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降低了拉杆的适应性和便利性,缩小了适用范围,故而造成使用不便,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内置润滑结构的拉杆。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润滑结构的拉杆。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内置润滑结构的拉杆,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拉杆,两个所述第一拉杆之间共同设有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的端部穿过第一拉杆并设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外壁且靠近边缘处开设有滤油孔,所述第一拉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第一拉杆内开设有储油腔,两个所述第一拉杆相背离一端的前后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柱形杆,所述柱形杆采用中空结构,所述柱形杆的外壁且靠近两端均开设有与其内部空腔相通的通孔。

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拉杆所对应的螺栓位于其上方,另一个所述第一拉杆所对应的螺栓位于其下方。

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拉杆的内部开设有与圆盘滑动连接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远离储油腔的一端内壁嵌设有橡胶垫片。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柱形杆的一端穿过与之对应第一拉杆的外壁并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外径大于柱形杆的外径。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块靠近柱形杆的一侧设有与柱形杆中心对应的弹簧,所述第一拉杆的内壁开设有可容纳弹簧的柱形槽。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拉杆的内壁且位于柱形槽的外侧设有呈圆环形状的密封垫片,当弹簧处于正常支撑状态时,所述限位块靠近柱形杆的一侧与密封垫片的外壁紧密贴合。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第一拉杆相背离一侧均设有注油口,且注油口内插接有橡胶塞。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技术通过在第一拉杆内开设有与圆盘滑动连接的移动槽,然后通过第二拉杆与第一拉杆的滑动连接,以便对两个拉杆对应侧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而后通过螺栓的配合使用对第二拉杆的位置进行固定,便于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场合,灵活调节拉杆的长度,从而扩大了适用范围,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12、2、本技术通过在圆盘外壁开设多个呈环形阵列排布的滤油孔以便润滑油穿过,使得储油腔内的润滑油可进入移动槽内而附着在第二拉杆表面,增大了储油量的同时提高了第二拉杆移动过程中的流畅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润滑结构的拉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拉杆(1),两个所述第一拉杆(1)之间共同设有第二拉杆(2),所述第二拉杆(2)的端部穿过第一拉杆(1)并设有圆盘(21),所述圆盘(21)的外壁且靠近边缘处开设有滤油孔(211),所述第一拉杆(1)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栓(12),所述第一拉杆(1)内开设有储油腔,两个所述第一拉杆(1)相背离一端的前后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柱形杆(3),所述柱形杆(3)采用中空结构,所述柱形杆(3)的外壁且靠近两端均开设有与其内部空腔相通的通孔(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润滑结构的拉杆,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拉杆(1)所对应的螺栓(12)位于其上方,另一个所述第一拉杆(1)所对应的螺栓(12)位于其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润滑结构的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1)的内部开设有与圆盘(21)滑动连接的移动槽(11),所述移动槽(11)远离储油腔的一端内壁嵌设有橡胶垫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润滑结构的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杆(3)的一端穿过与之对应第一拉杆(1)的外壁并设有限位块(32),所述限位块(32)的外径大于柱形杆(3)的外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润滑结构的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32)靠近柱形杆(3)的一侧设有与柱形杆(3)中心对应的弹簧(4),所述第一拉杆(1)的内壁开设有可容纳弹簧(4)的柱形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润滑结构的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1)的内壁且位于柱形槽的外侧设有呈圆环形状的密封垫片,当弹簧(4)处于正常支撑状态时,所述限位块(32)靠近柱形杆(3)的一侧与密封垫片的外壁紧密贴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润滑结构的拉杆,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拉杆(1)相背离一侧均设有注油口,且注油口内插接有橡胶塞(1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润滑结构的拉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拉杆(1),两个所述第一拉杆(1)之间共同设有第二拉杆(2),所述第二拉杆(2)的端部穿过第一拉杆(1)并设有圆盘(21),所述圆盘(21)的外壁且靠近边缘处开设有滤油孔(211),所述第一拉杆(1)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栓(12),所述第一拉杆(1)内开设有储油腔,两个所述第一拉杆(1)相背离一端的前后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柱形杆(3),所述柱形杆(3)采用中空结构,所述柱形杆(3)的外壁且靠近两端均开设有与其内部空腔相通的通孔(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润滑结构的拉杆,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拉杆(1)所对应的螺栓(12)位于其上方,另一个所述第一拉杆(1)所对应的螺栓(12)位于其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润滑结构的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1)的内部开设有与圆盘(21)滑动连接的移动槽(11),所述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万超张辉丁家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一勤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