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冷却塔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冷却塔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01298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却塔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燃煤电厂冷却塔优化控制技术领域。冷却塔塔芯材料采用淋水填料“不等高+不等距布置优化技术”并填料中下部安装温度测点,喷头采用“JRGX‑II型分层旋转式喷溅装置”并新增一层喷淋层并可智能控制喷淋支管开度。方法包括:获取填料层中下部温度分布情况,计算填料层温度偏差情况,确定各点位喷淋量,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度,调整冷却塔新增喷淋层的喷淋量来优化填料层温度偏差达到均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精准控制及优化冷却塔喷淋情况,提高水塔冷却能力,整体提高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燃煤电厂冷却塔优化控制,具体地涉及一种冷却塔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节能降耗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建立节约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一批国产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相继投产或正在兴建,标志着火力发电设备的制造和运行水平进入一个新阶段。发电厂热力系统及设备的节能改造也为电厂运行和经营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目前节能降耗主要集中在三大主要设备及其附属系统,通过理论研究和广泛应用已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但长期以来,对循环水系统中冷却塔的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一方面认为凝汽器循环水入口温度,为环境因素的单值函数;另一方面冷却塔的维护较为复杂。由于缺乏对冷却塔节能潜力的认识,很多电厂忽略了冷却塔的维护和监督,对冷却塔改造的投入不足,导致冷却塔的冷却能力降低,出塔水温高于设计值,凝汽器真空下降,机组经济性降低。

2、大部分火力发电厂机组冷却塔自投产以来已运行多年年,塔芯材料整体存在老化、损坏、结垢、堵塞和技术落后、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造成换热效率低,出塔水温高,对机组运行经济性能构成了不利的影响。由于冷却塔的入水温度与出水温度差代表的冷却塔性能,其温差越大冷却塔性能越好,但是有由近地风向变化大,导致冷却塔内流场变化大,这样会导致冷却塔填料层出口水温整体偏差过大,冷却塔冷却效率低。因此冷却塔是火电厂热力循环中的重要辅助设备,蕴藏着可观的节能潜力,冷水塔的热力性能优劣直接关系电厂的经济效益。性能优良的冷水塔可使机组在较低能耗下输出较大的功率,是保证汽轮机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安全运行及满负荷发电的重要条件。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本领域人急需要解决的一项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平衡填料层出口水温整体偏差的冷却塔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及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冷却塔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冷却塔内部的淋水填料层、设置于淋水填料层上方的喷淋装置、设置于喷淋装置上方且设有若干喷头的喷淋层、设置于淋水填料层中下部的若干温度测点以及用于控制喷头的控制系统,所述喷淋层上的喷头与温度测点的位置相互对应;

4、所述温度测点用于检测淋水填料层中下部温度分布情况,并传输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喷淋层喷头的喷淋量,以使淋水填料层各区域温度趋于平衡。

5、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为:若干温度测点设有若干组,每组的温度测点沿冷却塔所在横截面的径向分布,若干组温度测点沿冷却塔所在横截面周向均匀分布。

6、所述喷淋层上的若干喷头与若干温度测点相互对应。

7、所述淋水填料层为不等高+不等距填料层。所述淋水填料层由外向内设有外区、中区和内区三层,且高度由外向内依次降低。所述淋水填料层外区高度为1.5m、中区高度为1.25m,内区高度为1m。所述淋水填料层材料由外向内依次采用原生料jrgx-28型28mm、jrgx-30型30mm和jrgx-33型33mm小片距高效改进型s波淋水填料。

8、所述喷淋层上的喷头采用jrgx-ii型分层旋转式喷溅装置;所述温度测点采用防水型热电偶。

9、一种冷却塔智能监测控制系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利用淋水填料层中下部的若干温度测点获取冷却塔淋水填料中下部填料温度分布数据,并传输到控制系统;

11、控制系统根据填料中下部填料温度分布数据确定冷却塔各温度测点数据之间的偏差;

12、控制系统根据各温度测点数据控制对应的喷头的阀门开度,进行喷淋平衡温度偏差,温度测点数据越高对应阀门开度越小,直至温度测点数据趋于平衡;

13、若喷淋后某温度测点数据无变化,则控制系统报警。

14、该方法还包括:

15、设定温度基准值,所述控制系统计算各温度测点数据与温度基准值之间的温差,控制系统根据温差上述控制喷头的阀门开度进行喷淋,温度测点数据越高对应阀门开度越小,直至温度测点数据趋近于温度基准值。

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7、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冷却塔的淋水填料层上方设置具有多个喷头的喷淋层,并在填料层中下部设置网格分布的温度测点,喷头与温度测点相互对应;获取冷却塔各区域的换热后出水温度,确定填料层温度偏差情况和各点位喷淋量,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度,调整冷却塔新增喷淋层的喷淋量来优化填料层温度偏差达到均衡。

18、本专利技术通过精准控制及优化冷却塔喷淋情况,提高水塔冷却能力,整体提高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

19、本专利技术冷却塔智能监测控制系统中,冷却塔塔芯材料采用淋水填料“不等高+不等距布置优化技术”,使冷却塔填料体积增容,进一步增加填料换热面积,有利于气-水进一步充分结合,降低通风阻力。

20、本专利技术冷却塔智能监测控制方法中,通过获取填料层中下部温度分布情况,计算填料层温度偏差情况,确定各点位喷淋量,通过调节支管门的开度,调整冷却塔新增喷淋层的喷淋量来优化填料层温度偏差达到均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塔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冷却塔(5)内部的淋水填料层(1)、设置于淋水填料层上方的喷淋装置(6)、设置于喷淋装置上方且设有若干喷头的喷淋层(2)、设置于淋水填料层中下部的若干温度测点(3)以及用于控制喷头的控制系统(4),所述喷淋层(2)上的喷头(21)与温度测点(3)的位置相互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冷却塔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温度测点(3)设有若干组,每组的温度测点(3)沿冷却塔(5)所在横截面的径向分布,且若干组温度测点(3)沿冷却塔(5)所在横截面周向均匀分布。

3.权利要求2所述冷却塔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层(2)上的若干喷头与若干温度测点(3)相互对应。

4.权利要求1所述冷却塔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水填料层(1)采用不等高且不等距填料层。

5.权利要求4所述冷却塔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水填料层(1)由外向内设有外区、中区和内区三层,且高度由外向内依次降低。

6.权利要求5所述冷却塔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水填料层(1)外区高度为1.5m、中区高度为1.25m,内区高度为1m。

7.权利要求6所述冷却塔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水填料层(1)材料由外向内依次采用原生料JRGX-28型28mm、JRGX-30型30mm和JRGX-33型33mm小片距高效改进型S波淋水填料。

8.权利要求1所述冷却塔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层(2)上的喷头(21)采用JRGX-II型分层旋转式喷溅装置;所述温度测点(3)采用防水型热电偶。

9.一种冷却塔智能监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冷却塔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冷却塔智能监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塔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冷却塔(5)内部的淋水填料层(1)、设置于淋水填料层上方的喷淋装置(6)、设置于喷淋装置上方且设有若干喷头的喷淋层(2)、设置于淋水填料层中下部的若干温度测点(3)以及用于控制喷头的控制系统(4),所述喷淋层(2)上的喷头(21)与温度测点(3)的位置相互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冷却塔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温度测点(3)设有若干组,每组的温度测点(3)沿冷却塔(5)所在横截面的径向分布,且若干组温度测点(3)沿冷却塔(5)所在横截面周向均匀分布。

3.权利要求2所述冷却塔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层(2)上的若干喷头与若干温度测点(3)相互对应。

4.权利要求1所述冷却塔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水填料层(1)采用不等高且不等距填料层。

5.权利要求4所述冷却塔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奇凌智学刘振杰赵国君王树成杨春栋曲洪涛周文刚刘晓光白振刚纪明哲门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元宝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