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梁与柱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在装配式建筑中的梁和柱的连接节点,梁的纵筋需要相互锚固或连接,梁的纵筋的连接和锚固方式包括直线锚固、弯折锚固、锚固板锚固,或焊接连接、钢筋套筒连接。上述锚固和连接的方法较为繁琐,且施工工艺复杂,连接节点位置的钢筋相互干涉现象严重,不但影响了现场施工效率,而且导致混凝土浇筑密实度难以保证,造成连接节点质量存在安全隐患。例如,公告号为cn 115162507 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包括竖向设置的预制柱和横向搭靠在预制柱边缘的若干预制梁,还包括两个平行的矩形套框,预制柱的端部设有若干矩形阵列分布的柱筋,预制梁的端部连接有两组上下分布的锚筋组,锚筋组包括若干沿预制梁长度方向延伸的锚筋,预制梁的锚筋交错伸入梁柱连接节点内;预制梁的两组锚筋组位于两个矩形套框之间;两个矩形套框均开设有若干与柱筋一一对应,以供若干柱筋同时穿过的通孔;两个矩形套框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供锚筋卡入的卡槽,锚筋穿过卡槽的一端固定有用于与套框侧壁相抵的锚固头。上述装配式框架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复杂、施工繁琐,而且矩形套框、锚筋相互干涉,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梁柱连接节点结构,解决现有梁与柱连接节点结构复杂,施工繁琐的问题。
2、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包括立柱以及一端搭接于立柱顶面的至少一根横梁,立柱和横梁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立柱的中心线与横梁的中心线相互垂直,立柱的纵筋穿出立
3、由于底部纵筋与框体之间要求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进一步的是:框体包括环状部分和固定于环状部分内侧的格构,环状部分和格构均为金属材质,环状部分设置卡槽。
4、为了避免底部纵筋在施工期间从框体的卡槽内脱出或滑出,进一步的是:框体的卡槽的开口方向朝上,框体位于底部纵筋与立柱的顶面之间。
5、为了减少或避免底部纵筋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进一步的是:预制部的底部纵筋卡于框体临近预制部端面的卡槽内。
6、为了使框体的周围直接被纵筋顶紧,以保证框体相对立柱的稳固,进一步的是:立柱的纵筋围成的空间的形状与框体的形状相互适配。
7、立柱的外轮廓可以是圆柱,也可以是多棱柱。例如,立柱在垂直于立柱的中心线的截面上呈矩形,框体呈田字形、九宫格形或十六宫格形。
8、具体的:立柱可以是现浇的钢筋混凝土,也可以是预制的钢筋混凝土。
9、底部纵筋的弯钩和扩径头均于避免底部纵筋从框体的卡槽内脱出,使底部纵筋可以与框体可以承受拉力,具体的:底部纵筋的扩径头为焊接于底部纵筋的螺母,或螺纹连接于底部纵筋外侧的至少一颗螺母。
10、具体的:立柱的顶部连接两根横梁,两根横梁的中心线重合,两根横梁的顶部纵筋为一个整体;或者,立柱的顶部连接四根横梁,四根横梁呈十字交叉状布置,中心线重合的两根横梁的顶部纵筋为一个整体。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横梁预制部的底部纵筋直接卡于框体的卡槽内,由于框体被立柱的纵筋限制而不能相对立柱移动,因此可实现横梁的预制部与立柱的有效连接,并且结构简单,便于施工,还利于控制现浇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包括立柱(1)以及一端搭接于立柱(1)顶面的至少一根横梁(2),立柱(1)和横梁(2)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立柱(1)的中心线与横梁(2)的中心线相互垂直,立柱(1)的纵筋(11)穿出立柱(1)的顶面,其特征在于:立柱(1)的纵筋(11)围成的空间内放置框体(3),框体(3)设置卡槽(31);横梁(2)包括预制部以及叠合于预制部顶面的现浇部,横梁(2)的箍筋(21)部分位于预制部、部分位于现浇部,横梁(2)的纵筋包括位于预制部的底部纵筋(22)以及位于现浇部的顶部纵筋(23),底部纵筋(22)穿出预制部的端面,底部纵筋(22)设置弯钩或扩径头并卡于框体(3)的卡槽(31)内,顶部纵筋(23)与立柱(1)的纵筋(11)相连,或者顶部纵筋(23)与另一根横梁(2)的顶部纵筋(23)相连或为一个整体;立柱(1)顶面以上的纵筋(11)绑扎箍筋,立柱(1)的顶面与横梁(2)的端面之间的区域为现浇混凝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框体(3)包括环状部分和固定于环状部分内侧的格构,环状部分和格构均为金属材质,环状部分设置卡槽(3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框体(3)的卡槽(31)的开口方向朝上,框体(3)位于底部纵筋(22)与立柱(1)的顶面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预制部的底部纵筋(22)卡于框体(3)临近预制部端面的卡槽(31)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立柱(1)的纵筋(11)围成的空间的形状与框体(3)的形状相互适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立柱(1)的外轮廓为圆柱或多棱柱。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立柱(1)在垂直于立柱(1)的中心线的截面上呈矩形,框体(3)呈田字形、九宫格形或十六宫格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立柱(1)为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或者为预制的钢筋混凝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底部纵筋(22)的扩径头为焊接于底部纵筋(22)的螺母,或螺纹连接于底部纵筋(22)外侧的至少一颗螺母。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立柱(1)的顶部连接两根横梁(2),两根横梁(2)的中心线重合,两根横梁(2)的顶部纵筋(23)为一个整体;或者立柱(1)的顶部连接四根横梁(2),四根横梁(2)呈十字交叉状布置,中心线重合的两根横梁(2)的顶部纵筋(23)为一个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1.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包括立柱(1)以及一端搭接于立柱(1)顶面的至少一根横梁(2),立柱(1)和横梁(2)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立柱(1)的中心线与横梁(2)的中心线相互垂直,立柱(1)的纵筋(11)穿出立柱(1)的顶面,其特征在于:立柱(1)的纵筋(11)围成的空间内放置框体(3),框体(3)设置卡槽(31);横梁(2)包括预制部以及叠合于预制部顶面的现浇部,横梁(2)的箍筋(21)部分位于预制部、部分位于现浇部,横梁(2)的纵筋包括位于预制部的底部纵筋(22)以及位于现浇部的顶部纵筋(23),底部纵筋(22)穿出预制部的端面,底部纵筋(22)设置弯钩或扩径头并卡于框体(3)的卡槽(31)内,顶部纵筋(23)与立柱(1)的纵筋(11)相连,或者顶部纵筋(23)与另一根横梁(2)的顶部纵筋(23)相连或为一个整体;立柱(1)顶面以上的纵筋(11)绑扎箍筋,立柱(1)的顶面与横梁(2)的端面之间的区域为现浇混凝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框体(3)包括环状部分和固定于环状部分内侧的格构,环状部分和格构均为金属材质,环状部分设置卡槽(3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框体(3)的卡槽(31)的开口方向朝上,框体(3)位于底部纵筋(22)与立柱(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永娟,文华,宾新凤,苏爱娟,李运瑜,李光玲,王尉,黄胜浩,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城市建设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