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循环AOC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0992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5:0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垂直循环AOC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缺氧区侧面分别设有进水管、排泥管;好氧区设有曝气组件;沉淀区设有集水槽;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下降管,下降管一端处于沉淀区的底部,另一端处于缺氧区内。本新型的污水处理装置自下而上设置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使得本新型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功能区为竖向布局,极大地减少了装置的占地面积,进而降低生产投资及运行管理成本;功能区竖向布局并通过下降管将沉淀区与缺氧区相连,使硝化液、污泥回流共用下降管,简化处理流程;此外,本新型还简化了使用的管路,极大地方便了装置的运行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垂直循环aoc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废水排放标准中对氨氮、总氮、总磷的要求越来越高,污水处理流程采用硝化/反硝化的生物脱氮技术、污泥回流的生物脱磷技术越来越多。一般采用生物脱氮、脱磷的工艺处理污水时,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均为分别设置,如此,则存在着设备占地面积大、投资及运行成本高的问题,此外,还存在着硝化液回流、污泥回流所使用的设备管路较多,导致各管路布局复杂、运行管理不便等问题。

2、专利文献号cn208120822u公开了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厌氧池,所述厌氧池的右侧设置有缺氧池,所述缺氧池的右侧设置有好氧池,所述好氧池的右侧设置有沉淀池。本技术通过设置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弹性填料、厌氧池入口、厌氧池进水口、缺氧池入口、斜板、好氧池循环泵、输出管、好氧池入口、曝气风机放置口、曝气风机、沉淀池入口、斜管、沉淀池污泥泵、输送管、污泥排出口和沉淀池排出口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在处理的时候处理效果差的问题,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具备处理效果好的优点,降低了处理时间,提升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使用者的劳动力。

3、上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等均为依次设置,依旧存在着占地面积大、投资及运行成本高,各设备部件管路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直循环aoc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污水处理装置存在的占地面积大、投资及运行成本高、管路复杂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垂直循环aoc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所述缺氧区侧面分别设有进水管、排泥管;所述好氧区设有曝气组件;所述沉淀区设有集水槽;还包括下降管,所述下降管一端处于所述沉淀区的底部,另一端处于所述缺氧区内。自下而上设置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使得污水处理装置的功能区为竖向布局,极大地减少了装置的占地面积,进而降低生产投资及运行成本;沉淀区与缺氧区通过下降管相连,使硝化液、污泥回流能工用下降管,简化了污水处理流程;该污水处理装置涉及的主要管路有进污水的进水管、污泥排放用的排泥管、排放清水的集水槽以及曝气组件使用的进气管路等,如此,降低了管路的使用数量并简化了管路的布局,极大地方便了装置的运行维护。

4、进一步地,所述沉淀区设有壳体,所述壳体为锥形结构,所述壳体的底部处于所述沉淀区的底部,顶部处于水面之下;所述壳体与所述下降管的顶部相连。设置的壳体与下降管相连,便于污水的回流循环处理。

5、进一步地,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污泥斗;所述污泥斗设于所述缺氧区底部,且处于所述下降管的下方;所述排泥管设于所述污泥斗的底部。设置的污泥斗处于下降管的下方便于污泥的沉积,而设置的排泥管则便于将污泥斗内的污泥排走。

6、进一步地,所述下降管为垂直设置,且所述下降管、所述壳体、所述污泥斗、所述缺氧区、所述好氧区、所述沉淀区的纵向中线重合。

7、进一步地,所述下降管的底部与所述污泥斗顶部的距离为0.1-0.5m。

8、进一步地,所述曝气组件包括曝气器,所述曝气器处于所述缺氧区与所述好氧区的分界处。曝气器设于缺氧区与好氧区的分界处,能利用曝气的气体动能以及污泥的重力势能,促进硝化液、污泥自动回流至缺氧区。

9、进一步地,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自下而上设有所述缺氧区、所述好氧区、所述沉淀区;所述壳体经一端固定于所述筒体的支架而固定于所述筒体内。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设置在圆柱形的筒体内,能充分利用空间,减少装置的占地面积。

10、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内还设有环形布水器、环流推进器;所述环形布水器与所述进水管相连且环绕所述筒体内壁设置;所述环形布水器、所述环流推进器处于所述缺氧区内;所述环流推进器为倾斜设置以使推流方向与所述环形布水器的出水方向相同。在缺氧区设置的环流布水器、环流推进器且两者的水流方向一致,有助于对缺氧区内的污水进行环流、混合、搅拌,有助于缺氧区内污水混合更彻底、布水更均匀,且能避免污泥在缺氧区沉底。

11、进一步地,所述污泥斗内设有冲洗管,所述冲洗管一端与所述进水管相连;所述污泥斗底部设有所述排泥管。冲洗管与进水管相连,能将进水管的污水引至污泥斗并对其进行冲洗,避免污泥斗堵塞;使用进水管的污水冲洗污泥斗时也会扰动缺氧区的污水,有助于均匀混合。

1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有斜板,所述斜板倾角为30-60°,所述斜板上部设有所述集水槽。壳体内设置的斜板能阻拦上升的污泥,使之回到缺氧区,而污水则经集水槽收集处理,最终使排出的污水符合排放标准。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新型的污水处理装置自上而下设置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使装置的功能区为竖向布局,以便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将污水处理装置的高度设置得更高,且占地面积更小,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投资及运行管理成本。

15、2.将曝气器设于缺氧区与好氧区的分界处,利用曝气的气体所具有的动能以及污泥自身的重力势能,促进硝化液、污泥自动回流至缺氧区,使污水脱n、脱p更为彻底。

16、3.设置的下降管用于硝化液与污泥的回流共用,简化了处理流程,实现了污水处理的垂直循环,而且借助回流的硝化液对回流的污泥进行稀释,可使下降管运行更为顺畅且不易堵塞,便于装置的运行管理。

17、4.在缺氧区设置的环流布水器、环流推进器且两者的水流方向一致,能推进缺氧区内的污水进行环流、混合、搅拌,有助于缺氧区内的污水混合得更为彻底、布水更加均匀,且避免了污泥在缺氧区沉底的情况,保证了污水的处理效果。

18、5.冲洗管与进水管相连,能将进水管的污水引至污泥斗并对其进行冲洗,避免污泥斗由于污泥堆积而堵塞;而冲洗污泥斗的污水将会扰动缺氧区水流,有助于污水的混合处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垂直循环AOC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缺氧区(1)、好氧区(2)、沉淀区(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循环AOC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3)设有壳体(32),所述壳体(32)为锥形结构;所述壳体(32)的底部处于所述沉淀区(3)的底部,顶部处于水面之下;所述壳体(32)与所述下降管(4)的顶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循环AOC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斗(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循环AOC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降管(4)为垂直设置,且所述下降管(4)、所述壳体(32)、所述污泥斗(5)、所述缺氧区(1)、所述好氧区(2)、所述沉淀区(3)的纵向中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垂直循环AOC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降管(4)的底部与所述污泥斗(5)顶部的距离为0.1-0.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循环AOC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组件(21)包括曝气器(211),所述曝气器(211)处于所述缺氧区(1)与所述好氧区(2)的分界处。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垂直循环AOC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筒体(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垂直循环AOC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6)内还设有环形布水器(62)、环流推进器(63);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垂直循环AOC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斗(5)内设有冲洗管(51),所述冲洗管(51)一端与所述进水管(11)相连;所述污泥斗(5)底部设有所述排泥管(1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垂直循环AOC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2)内设有斜板(33),所述斜板(33)倾角为30-60°,所述斜板(33)上部设有所述集水槽(3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循环aoc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缺氧区(1)、好氧区(2)、沉淀区(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循环aoc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3)设有壳体(32),所述壳体(32)为锥形结构;所述壳体(32)的底部处于所述沉淀区(3)的底部,顶部处于水面之下;所述壳体(32)与所述下降管(4)的顶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循环aoc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斗(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循环aoc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降管(4)为垂直设置,且所述下降管(4)、所述壳体(32)、所述污泥斗(5)、所述缺氧区(1)、所述好氧区(2)、所述沉淀区(3)的纵向中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垂直循环aoc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降管(4)的底部与所述污泥斗(5)顶部的距离为0.1-0.5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威乐简剑徐林黄显进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绿晨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