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扬起升结构及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086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4:55
本技术涉及一种卷扬起升结构及起重机,属于起重技术领域,该卷扬起升结构包括:支撑框体,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方形框和嵌设在所述方形框外圆周上的水平支撑板;驱动结构,安装在水平支撑板的一侧,且位于靠近方形框的顶端;伸缩套筒结构,竖直设在方形框的中心位置,且所述伸缩套筒结构的顶部位于方形框内;旋转吊架,连接在伸缩套筒结构的底部,所述旋转吊架的四角分别设置有滚筒座;所述驱动结构适于带动滚筒座作上下移动,以带动伸缩套筒结构上下伸缩运动,从而使旋转吊架运动到设定高度。本技术通过设计卷扬起升结构,不仅承载能力大,而且缩短卷筒长度,在达到高卷扬的同时,外形结构也不致太过于庞大,安装相对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制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卷扬起升结构及起重机


技术介绍

1、随着海洋物流业的大力发展,货物的流通也越来越频繁。在有些场合还是采用人力来搬运货物,有时会采用推车或其它辅助手段,但是采用这样的方式,一方面一次性搬运的货物数量也有限,另一方面搬运速度比较慢,延长了搬运货物的时间,特别是搬运重量比较重,体积比较大且不能分割的物品的时候,就不能采用上述方法了。

2、针对上述情况,在海洋钻采船上也出现了用于搬运物品的双轨运行小车。

3、然而,现有的卷扬起升结构均存在以下问题:

4、1、结构复杂,体积较大,承载能力小;

5、2、精度低、运行不平稳、噪声大;

6、3、受力不均匀、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现有卷扬起升结构结构复杂、承载能力小等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旋转伸缩叉臂机构及起重机。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扬起升结构,其包括:

3、支撑框体,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方形框和嵌设在所述方形框外圆周上的水平支撑板;

4、驱动结构,安装在所述水平支撑板的一侧,且位于靠近所述方形框的顶端;

5、伸缩套筒结构,竖直设在所述方形框的中心位置,且所述伸缩套筒结构的顶部位于所述方形框内;

6、旋转吊架,连接在所述伸缩套筒结构的底部,所述旋转吊架的四角分别设置有滚筒座;

7、所述驱动结构适于带动所述滚筒座作上下移动,以带动所述伸缩套筒结构上下伸缩运动,从而使所述旋转吊架运动到设定高度。

8、可选地,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水平支撑板一侧上方的卷扬驱动电机、分别连接在所述卷扬驱动电机两端输出轴的传动轴、与所述传动轴连接的卷筒及缠绕在所述卷筒上的钢丝绳,两个所述卷筒分别对称设在所述伸缩套筒结构的一侧,且通过支撑架安装在所述水平支撑板的一侧;

9、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定缠绕在所述卷筒上,另一端穿过所述水平支撑板,依次经对应位于所述卷筒正下方的滚筒座和对侧的另一滚筒座,再竖直固定在所述水平支撑板远离所述驱动结构的对侧底部。

10、可选地,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压合在所述卷筒一侧的滚筒,所述滚筒适于对竖直下垂的所述钢丝绳进行导引缠绕收放。

11、可选地,所述伸缩套筒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滑动连接的第一轨道筒体、第二轨道筒体及第三轨道筒体,且所述第一轨道筒体、所述第二轨道筒体及所述第三轨道筒体的直径依次减小,且所述第一轨道筒体、所述第二轨道筒体及所述第三轨道筒体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三轨道筒体的底部连接在所述旋转吊架上,所述第一轨道筒体的顶部穿设在所述方形框内,所述第一轨道筒体、第二轨道筒体及第三轨道筒体之间通过滑轨结构伸缩运动。

12、可选地,所述滑轨结构包括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轨道筒体、所述第二轨道筒体及所述第三轨道筒体外圆周上的滑条和对应分布在所述方形框、所述第一轨道筒体及所述第二轨道筒体内壁上的滑座,所述滑条与所述滑座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滑条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轨道筒体的中心轴线。

13、可选地,所述滑条共设有十二个,每四个所述滑条分别均匀分布连接在所述第一轨道筒体、所述第二轨道筒体及所述第三轨道筒体上。

14、可选地,所述第一轨道筒体、所述第二轨道筒体及所述第三轨道筒体的长度依次减小。

15、可选地,所述第一轨道筒体的直径尺寸加上两个所述滑条的厚度尺寸小于所述方形框的内壁宽度。

16、可选地,所述水平支撑板与所述旋转吊架上均设有镂空结构。

17、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卷扬起升结构。

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通过设计一种卷扬起升结构,用于海洋钻采船上的岩心运输,在起重堆垛机上安装卷扬起升结构,该卷扬起升结构包括支撑框体、驱动结构、伸缩套筒结构和旋转吊架,其中支撑框体包括方形框和嵌设在方形框外圆周上的水平支撑板,方形框用于与伸缩套筒结构滑动连接,水平支撑板则用于提供支撑平台,用于放置安装驱动结构;驱动结构作为提供驱动力的来源,其安装在水平支撑板的一侧,且位于靠近方形框的顶端;伸缩套筒结构可以根据重物的高度进行自我调节,自动化程度高;驱动结构能欧带动滚筒座作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伸缩套筒结构上下伸缩运动,以使旋转吊架运动到设定高度,不仅结构简单,还能保证连接的结构强度,承载能力达到重物重量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卷扬起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扬起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20)包括位于所述水平支撑板(12)一侧上方的卷扬驱动电机(21)、分别连接在所述卷扬驱动电机(21)两端输出轴的传动轴(22)、与所述传动轴(22)连接的卷筒(23)及缠绕在所述卷筒(23)上的钢丝绳(24),两个所述卷筒(23)分别对称设在所述伸缩套筒结构(30)的一侧,且通过支撑架安装在所述水平支撑板(12)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扬起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20)还包括压合在所述卷筒(23)一侧的滚筒,所述滚筒适于对竖直下垂的所述钢丝绳(24)进行导引缠绕收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扬起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套筒结构(30)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滑动连接的第一轨道筒体(31)、第二轨道筒体(32)及第三轨道筒体(33),且所述第一轨道筒体(31)、所述第二轨道筒体(32)及所述第三轨道筒体(33)的直径依次减小,且所述第一轨道筒体(31)、所述第二轨道筒体(32)及所述第三轨道筒体(33)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三轨道筒体(33)的底部连接在所述旋转吊架(40)上,所述第一轨道筒体(31)的顶部穿设在所述方形框(11)内,所述第一轨道筒体(31)、第二轨道筒体(32)及第三轨道筒体(33)之间通过滑轨结构(50)伸缩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扬起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结构(50)包括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轨道筒体(31)、所述第二轨道筒体(32)及所述第三轨道筒体(33)外圆周上的滑条(51)和对应分布在所述方形框(11)、所述第一轨道筒体(31)及所述第二轨道筒体(32)内壁上的滑座(52),所述滑条(51)与所述滑座(52)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滑条(51)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轨道筒体(31)的中心轴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扬起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条(51)共设有十二个,每四个所述滑条(51)分别均匀分布连接在所述第一轨道筒体(31)、所述第二轨道筒体(32)及所述第三轨道筒体(3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扬起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筒体(31)、所述第二轨道筒体(32)及所述第三轨道筒体(33)的长度依次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意一项所述的卷扬起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筒体(31)的直径尺寸加上两个所述滑条(51)的厚度尺寸小于所述方形框(11)的内壁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扬起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板(12)与所述旋转吊架(40)上均设有镂空结构。

10.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卷扬起升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扬起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扬起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20)包括位于所述水平支撑板(12)一侧上方的卷扬驱动电机(21)、分别连接在所述卷扬驱动电机(21)两端输出轴的传动轴(22)、与所述传动轴(22)连接的卷筒(23)及缠绕在所述卷筒(23)上的钢丝绳(24),两个所述卷筒(23)分别对称设在所述伸缩套筒结构(30)的一侧,且通过支撑架安装在所述水平支撑板(12)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扬起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20)还包括压合在所述卷筒(23)一侧的滚筒,所述滚筒适于对竖直下垂的所述钢丝绳(24)进行导引缠绕收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扬起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套筒结构(30)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滑动连接的第一轨道筒体(31)、第二轨道筒体(32)及第三轨道筒体(33),且所述第一轨道筒体(31)、所述第二轨道筒体(32)及所述第三轨道筒体(33)的直径依次减小,且所述第一轨道筒体(31)、所述第二轨道筒体(32)及所述第三轨道筒体(33)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三轨道筒体(33)的底部连接在所述旋转吊架(40)上,所述第一轨道筒体(31)的顶部穿设在所述方形框(11)内,所述第一轨道筒体(31)、第二轨道筒体(32)及第三轨道筒体(33)之间通过滑轨结构(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伏龙李小虎文国军甘超王银灯石振国韩子辉龙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