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机械掘进隧道控制大变形数据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0809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机械掘进隧道控制大变形数据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设置模型,针对岩溶地区隧道建设过程中常见的岩性变化、非均匀地层、软弱夹层、溶洞4种岩性构造特征;第二步:划定区域,在第一步的每种模型上划定一个计算区域;采集模块,在划定的区域上安装规定的尺寸安装上三维压力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划定区域内设置好对应的模型,然后在划定区域内安装上采集模块,压力传感器使用时会实时采集划定区域内的压力值,显示模块将传递回来的数值与安全数值实时进行对比,当传递回来的数值超过安全值后,此时报警模块会触发警报,工作人员接收到警报信息后会启动应急预案,从而提升隧道掘进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工程,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智能机械掘进隧道控制大变形数据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1、隧道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难度非常大,且影响施工和安全的因素比较多,目前国内外在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中,大多采取先加固,再支护,最后开挖的方法。此种施工方法虽然也可以保证施工质量,但耗时长,成本高,经济效益不高,难以满足现代化隧道工程施工的要求。根据软岩大变形程度,选择合适的台阶开挖方法,可有效解决传统施工技术存在的弊端和不足,既能为隧道开挖施工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平台,又能有比较高的施工效率,可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智能机械掘进隧道过程中是非常危险的,在掘进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隧道的基层会产生一定的形变,当隧道形变数值超过安全范围后便会使施工现场处于严重危险的状态下,因此需要第一时间能够掌握隧道形变数值,从而可以提升隧道掘进时的安全性!

3、综上,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机械掘进隧道控制大变形数据监测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智能机械掘进隧道控制大变形数据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智能机械掘进隧道控制大变形数据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模型的4种岩性构造特征具体为:层状介质模型、三层介质模型、横向非均匀模型和充填空洞模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智能机械掘进隧道控制大变形数据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状介质模型可反映非均匀界面的波场传播,所述三层介质模型中间为低速带,反映隧道中软弱夹层中波场的传播特征,所述横向非均匀模型模拟波场在非均匀地层中的传播,所述充填空洞模型模拟岩溶地区溶洞充填软弱黏土时的波场传播特征。

4.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机械掘进隧道控制大变形数据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智能机械掘进隧道控制大变形数据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模型的4种岩性构造特征具体为:层状介质模型、三层介质模型、横向非均匀模型和充填空洞模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智能机械掘进隧道控制大变形数据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状介质模型可反映非均匀界面的波场传播,所述三层介质模型中间为低速带,反映隧道中软弱夹层中波场的传播特征,所述横向非均匀模型模拟波场在非均匀地层中的传播,所述充填空洞模型模拟岩溶地区溶洞充填软弱黏土时的波场传播特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智能机械掘进隧道控制大变形数据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定区域的100m×200m计算区域,其中纵向(z轴)方向长100m,横向(轴)方向长200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智能机械掘进隧道控制大变形数据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定区域的计算网格大小为1m,对应网格点数轴方向1~101,z轴方向1~201,时间步长为at=0.0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军林晓罗红明刘凯文薛惠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