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0807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4:50
本申请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板片、第二板片、第一环形翻边、第二环形翻边、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第一凸筋从和第一环形翻边将第一通道层分隔形成U形流道,第二凸筋从和第二环形翻边将第二通道层分隔形成U形流道。第一凸筋远离第一板片的一端密封连接第二板片,第一环形翻边远离第一板片的一端插置于相邻第二板片的第二环形翻边的内侧并与第二环形翻边的内侧密封连接。第二凸筋远离第二板片的一端密封连接第一板片,第二环形翻边远离第二板片的一端插置于相邻第一板片的第一环形翻边的内侧并与第一环形翻边的内侧密封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板式换热器,解决了板式换热器的流道宽度过大,导致换热介质的流速慢且分布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换热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1、目前,常用的板式换热器均采用单边流的形式,也即,换热介质从板式换热器的一侧流向板式换热器的另一侧,但是,如此设置,由于板式换热器的流道宽度过大,导致换热介质的流速慢且分布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以解决板式换热器的流道宽度过大,导致换热介质的流速慢且分布不均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的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板片、第二板片、第一环形翻边、第二环形翻边、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多个第一板片和多个第二板片交替层叠设置,以分别围设形成交错设置的第一通道层和第二通道层;板式换热器还设有第一进液集流通道、第一出液集流通道、第二进液集流通道和第二出液集流通道,第一进液集流通道、第一出液集流通道、第二进液集流通道和第二出液集流通道分别穿过交替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一板片和多个第二板片;并且,第一进液集流通道和第一出液集流通道分别连通多层第一通道层,第二进液集流通道和第二出液集流通道分别连通多层第二通道层。第一进液集流通道和第一出液集流通道设于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端并间隔设置,第二进液集流通道和第二出液集流通道设于板式换热器的第二端并间隔设置。第一板片设有第一装配孔,第一环形翻边一端绕设并连接于第一装配孔的边缘,另一端朝向第一通道层凸出设置;第一环形翻边与第一板片位于第一端的侧壁间隔设置形成第一连通口,第一环形翻边与第一板片位于第二端的侧壁间隔设置形成第二连通口;第一凸筋一端连接第一板片,另一端朝向第一通道层凸出设置;并且,第一凸筋从第一板片的第一端向第一环形翻边延伸并封堵第一连通口,以使第一进液集流通道通过第二连通口连通第一出液集流通道。第二板片设有第二装配孔,第二环形翻边一端绕设并连接于第二装配孔的边缘,另一端朝向第二通道层凸出设置;第二环形翻边与第二板片位于第一端的侧壁间隔设置形成第三连通口,第二环形翻边与第二板片位于第二端的侧壁间隔设置形成第四连通口。第二凸筋一端连接第二板片,另一端朝向第二通道层凸出设置;并且,第二凸筋从板式换热器第二端向第二环形翻边延伸并封堵第四连通口,以使第二进液集流通道通过第三连通口连通第二出液集流通道。并且,第一凸筋远离第一板片的一端密封连接于第二板片,第一环形翻边远离第一板片的一端插置于相邻第二板片的第二环形翻边的内侧并与第二环形翻边的内侧密封连接。第二凸筋远离第二板片的一端密封连接于第一板片,第二环形翻边远离第二板片的一端插置于相邻第一板片的第一环形翻边的内侧并与第一环形翻边的内侧密封连接。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靠近第一板片的一端至远离第一板片的一端,第一环形翻边的横截面积呈减小的趋势,并且,从靠近第二板片的一端至远离第二板片的一端,第二环形翻边的横截面积呈减小的趋势。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环形翻边凸出于第一板片的高度a,第一凸筋凸出于第一板片的高度b,满足,1.5b≤a≤3b。第二环形翻边凸出于第二板片的高度c,第二凸筋凸出于第二板片的高度d,满足,1.5d≤c≤3d。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a=2b,c=2d。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筋、第一板片和第一环形翻边为一体成型设置。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凸筋、第二板片和第二环形翻边为一体成型设置。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装配孔呈从第一板片的第一端向第一板片的第二端延伸的长条状。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装配孔呈腰形孔状。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装配孔呈从第二板片的第二端向第二板片的第一端延伸的长条状。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装配孔呈腰形孔状。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板式换热器,由于第一凸筋从第一板片的第一端向第一环形翻边延伸并封堵第一连通口,此时,第一凸筋和第一环形翻边沿着第一板片的长度方向(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将第一进液集流通道和第一出液集流通道分隔开并将第一通道层沿着第一板片的长度方向一分为二,并且,位于第一凸筋和第一环形翻边两侧的第一通道层通过第二连通口相互连通,以使第一通道层形成近似u形的流道。也即,换热介质从第一进液集流通道进入第一通道层的一侧,并从第一通道层的第一端并流向第一通道层的第二端,然后,换热介质通过第二连通口进入第一通道层的另一侧,并从第一通道层的第二端并流向第一通道层的第一端,最后进入第一出液集流通道。

13、如此,极大地的增大了换热介质在第一通道层内的行程,并且减小了第一通道层的流道宽度,从而增大了换热介质在第一通道层内流速。并且,第一凸筋和第一环形翻边将第一通道层一分为二,可使换热介质能够均匀地在第一通道层的两侧流动,避免换热介质在第一通道层内分布不均导致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下降。

14、与之对应地,由于第二凸筋从第二板片的第二端向第二环形翻边延伸并封堵第四连通口,此时,第二凸筋和第二环形翻边沿着第二板片的长度方向(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将第二进液集流通道和第二出液集流通道分隔开并将第二通道层沿着第二板片的长度方向一分为二,并且,位于第二凸筋和第二环形翻边两侧的第二通道层通过第三连通口相互连通,以使第二通道层形成近似u形的流道。也即,换热介质从第二进液集流通道进入第二通道层的一侧,并从第二通道层的第二端并流向第二通道层的第一端,然后,换热介质通过第三连通口进入第二通道层的另一侧,并从第二通道层的第一端并流向第二通道层的第二端,最后进入第二出液集流通道。

15、如此,极大地的增大了换热介质在第二通道层内的行程,并且减小了第二通道层的流道宽度,从而增大了换热介质在第二通道层内流速。并且,第二凸筋和第二环形翻边将第二通道层一分为二,可使换热介质能够均匀地在第二通道层的两侧流动,避免换热介质在第二通道层内分布不均导致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下降。

16、并且,相邻的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在装配时,第一环形翻边和第二环形翻边是相互套设的关系。第一环形翻边凸出于第一板片的高度大于第一凸筋凸出于第一板片的高度,同样的,第二环形翻边凸出于第二板片的高度大于第二凸筋凸出于第二板片的高度。如此,有利于提高相邻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之间的装配精度和装配强度。并且,如此设置,有利于通过第一环形翻边的内侧区域和第二环形翻边的内侧区域对相邻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进行焊接,降低了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的焊接难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片(400)、第二板片(500)、第一环形翻边(410)、第二环形翻边(510)、第一凸筋(420)和第二凸筋(520),多个所述第一板片(400)和多个所述第二板片(500)交替层叠设置,以分别围设形成交错设置的第一通道层(440)和第二通道层(540);所述板式换热器还设有第一进液集流通道(610)、第一出液集流通道(620)、第二进液集流通道(630)和第二出液集流通道(640),所述第一进液集流通道(610)、所述第一出液集流通道(620)、所述第二进液集流通道(630)和所述第二出液集流通道(640)分别穿过交替层叠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板片(400)和多个所述第二板片(500);并且,所述第一进液集流通道(610)和所述第一出液集流通道(620)分别连通多层所述第一通道层(440),所述第二进液集流通道(630)和所述第二出液集流通道(640)分别连通多层所述第二通道层(5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从靠近所述第一板片(400)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第一板片(400)的一端,所述第一环形翻边(410)的横截面积呈减小的趋势,并且,从靠近所述第二板片(500)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第二板片(500)的一端,所述第二环形翻边(510)的横截面积呈减小的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翻边(410)凸出于所述第一板片(400)的高度A,所述第一凸筋(420)凸出于所述第一板片(400)的高度B,满足,1.5B≤A≤3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A=2B,C=2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筋(420)、所述第一板片(400)和所述第一环形翻边(410)为一体成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筋(520)、所述第二板片(500)和所述第二环形翻边(510)为一体成型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孔(430)呈从所述第一板片(400)的第一端(710)向所述第一板片(400)的第二端(720)延伸的长条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孔(430)呈腰形孔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配孔(530)呈从所述第二板片(500)的第二端(720)向所述第二板片(500)的第一端(710)延伸的长条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配孔(530)呈腰形孔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片(400)、第二板片(500)、第一环形翻边(410)、第二环形翻边(510)、第一凸筋(420)和第二凸筋(520),多个所述第一板片(400)和多个所述第二板片(500)交替层叠设置,以分别围设形成交错设置的第一通道层(440)和第二通道层(540);所述板式换热器还设有第一进液集流通道(610)、第一出液集流通道(620)、第二进液集流通道(630)和第二出液集流通道(640),所述第一进液集流通道(610)、所述第一出液集流通道(620)、所述第二进液集流通道(630)和所述第二出液集流通道(640)分别穿过交替层叠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板片(400)和多个所述第二板片(500);并且,所述第一进液集流通道(610)和所述第一出液集流通道(620)分别连通多层所述第一通道层(440),所述第二进液集流通道(630)和所述第二出液集流通道(640)分别连通多层所述第二通道层(5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从靠近所述第一板片(400)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第一板片(400)的一端,所述第一环形翻边(410)的横截面积呈减小的趋势,并且,从靠近所述第二板片(500)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第二板片(500)的一端,所述第二环形翻边(510)的横截面积呈减小的趋势。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剑锋陈飞飞单聪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