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炳钧专利>正文

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0757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是将风力驱动模块及太阳能驱动模块结合连动于一发电机的驱动轴,该风力驱动模块,可经由该驱动轴带动该发电机发电,该太阳能驱动模块上相间隔设有多个太阳能板及其间的镂空部,可将太阳光转换为电能用以驱动该电动机带动该太阳能板组及驱动轴转动,以连动该发电机进行发电,且在发电过程中,太阳光可间续地穿过该转动中的风力叶片及太阳能板间的镂空部,并投射至地面或下方的空间,可由此改善传统太阳能或风力发电厂容易遮蔽设施下方的日晒能源,而难以进行农作、植栽或养殖等应用,造成所在土地资源浪费的缺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尤指一种可分别利用风力与太阳能驱动发电机,且能使阳光间续穿过并向下投射的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太阳能与风力等不会产生污染的能源,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的生活中;传统利用太阳光产生电能的太阳能光电装置,其大多是将各太阳能板固定设置于预设较佳接受太阳光的方向及位置,且为降低建置成本,通常未设置活动机构而无法活动,然而,由于目前太阳能板的发电效率不佳,为达到合乎经济效益的发电量,大多会增加太阳能板的设置数量及面积,而在实际应用时,由于太阳能板是采用能接受太阳光照射的固定板面型式,该固定板面会阻隔太阳光照射,致使位于太阳能板下方的大量土地与空间,会因长时间缺乏阳光或照射而难以农作、植栽或养殖等应用,直接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2、在中国台湾公告第m453708号新型专利案中,公开了一种环保艺术凉亭,其是利用一太阳能顶盖(即太阳能板)与一风力发电装置进行发电,以提供该凉亭的照明装置所需的电能;此种结构中,该太阳能顶盖与风力发电装置是分别运作发电,再经由一电池装置内的控制器进行电能的整合及储存。

3、中国台湾公告第m368714号新型专利案中,公开了一种具有车速警示功能的太阳能风力发电箱,是于一箱本体内设有风力发电模块及速度警示器,且于箱本体外表侧设有太阳能板,利用太阳能与风力进行发电,以提供该速度警示器所需的电能,且该速度警示器可经由该风力发电模块的发电量变化差异,而判断该箱本体的移动速度;此种结构中,该太阳能板与风力发电模块亦是分别运作发电,再经由一电力控制模块进行电能的整合及储存。

4、另外,在中国台湾公告第m379658号新型专利案中,公开了一种太阳能暨风能混合发电装置,是以一风能发电组件与太阳能板相结合,利用该风能发电组件本身经由风力驱动该发电单元发电,配合该太阳能板经由阳光产生电能;此种结构中,该太阳能板与风能发电组件亦是分别运作发电,该风能发电组件是驱动该发电单元进行发电动作,而太阳能板则是直接将阳光转换为电能(该太阳能板并未驱动该发电单元),再将所有(该发电单元与太阳能板)产生的电能整合并储存,以便于后续的再利用。

5、然而,上述各种已公开的现有结构于实际应用时,由于该太阳能板将阳光转换的电能,与该风能发电组件(风力发电模块)驱动发电机所产生的电能,分别具有不同的电压规格及电流特性,因此必须再经由一电力控制模块(或控制器)进行电能的整合,方能符合再利用或储存的条件;此种电力控制模块(或控制器)的复杂电子电路结构不但会提升整体装置的建置成本,亦容易造成故障增加的机率,形成应用上的缺失。

6、有鉴于现有利用风力发电机构与太阳能板相组合的多重发电装置于实际应用时有上述缺点,专利技术人乃针对该些缺点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专利技术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是将至少一风力驱动模块及至少一太阳能驱动模块结合连动于同一默认发电机的驱动轴上,该风力驱动模块是可受外部的风力作用而带动该驱动轴转动,使该发电机进行发电,该太阳能驱动模块具有太阳能板组及电动机,该太阳能板组上间隔设有多个太阳能板及其间的镂空部,藉由该太阳能板组将太阳光转换为电能,可利用该电能驱动该电动机带动该太阳能板组及驱动轴转动,使该发电机进行发电,由于该风力驱动模块及太阳能驱动模块在发电过程中会随该驱动轴持续转动,因此太阳光可间续地穿过转动中的各个该风力驱动模块及太阳能板间的镂空部,并向下投射至地面(或该风力驱动模块及太阳能驱动模块下方的空间)形成日晒或照明,由此防止缺乏太阳光照射的情形,而可维持农作、植栽或养殖等应用,不致造成土地资源的荒废。

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由于该风力驱动模块及太阳能驱动模块皆是经由驱动轴带动该发电机的方式产生所需的电能,因此其整体结构中无需使用整合不同电压规格及电流特性的电力控制模块,不但可降低整体的建置成本,亦可减少机构的故障机率,达到提升产品质量的功效。

3、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可于单一发电机的驱动轴上设置多个个风力驱动模块及太阳能驱动模块的组合,以满足各种不同应用环境或发电机组合所需的驱动力要求;且于该发电机与驱动轴之间可依需要连结设有变速齿轮组,由此将该驱动轴的转速转换为发电机所需或适合的运转转速。

4、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可将该风力驱动模块、太阳能驱动模块及发电机组设于一座体上,该座体是依该风力驱动模块、太阳能驱动模块的体积大小而有宽度及结构差异,使其具有较小的遮蔽率,以提供较佳的阳光穿透效果,且可依不同数量的风力驱动模块、太阳能驱动模块及发电机组合而设计具有差异的座体型式与结构,以满足不同发电的需求场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力驱动模块(2)具有至少一风力叶片组(21),该风力叶片组(21)是由多个组设于该驱动轴(11)外周侧与太阳能板组(31)之间的风力叶片(210、23)所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该风力叶片(210)是组设在驱动轴(11)的外周侧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该风力叶片(23)是组设在邻接太阳能板(310)背面位置,且朝向驱动轴(11)方向延伸形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板(310)是组设于该驱动轴(11)外周侧,且其中各个该太阳能板(310)之间是依该驱动轴(11)的同心圆周呈等间隔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轴(11)另结合一支架组件(34),该支架组件(34)具有间隔固定于该驱动轴(11)上的两个活动座(341),于两个活动座(341)旁侧设有可相对于该活动座(341)同轴转动的固定座(342);两个该活动座(341)之间设有以该驱动轴(11)的轴线为中心的圆周上,呈间隔排列的多个栅状支架(343),且该太阳能板(310)是为贴合设置于该栅状支架(343)外周侧的柔式太阳能板。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板(310)的两个端部之间是呈弧形弯曲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动机(33)具有连结固定于该发电机(1)的磁性体(332),以及能与该驱动轴(11)形成连动的线圈组件(331)。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动机(33)具有连结固定于该发电机(1)的磁性体(332),以及能与该驱动轴(11)形成连动的线圈组件(331)。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动机(33)具有连结固定于该发电机(1)的磁性体(332),以及能与该驱动轴(11)形成连动的线圈组件(331)。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动机(33)具有连结固定于该发电机(1)的磁性体(332),以及能与该驱动轴(11)形成连动的线圈组件(331),该线圈组件(331)是设置于该活动座(341)中,该磁性体(332)是设置于该固定座(342)中。

12.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电机(1)设于驱动轴(11)的两个端部。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电机(1)设于驱动轴(11)的两个端部。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电机(1)设于驱动轴(11)的两个端部。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电机(1)设于驱动轴(11)的两个端部。

1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轴(11)上设有多个风力驱动模块(2)及多个太阳能驱动模块(3)。

1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轴(11)上设有多个风力驱动模块(2)及多个太阳能驱动模块(3)。

1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轴(11)上设有多个风力驱动模块(2)及多个太阳能驱动模块(3)。

1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轴(11)上设有多个风力驱动模块(2)及多个太阳能驱动模块(3)。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轴(11)上设有多个风力驱动模块(2)及多个太阳能驱动模块(3)。

21.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电机(1)是组设于一座体(4)上,且该座体(4)具有至少一支撑部(41),用以支撑该风力驱动模块(2)及太阳能驱动模块(3)。

2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电机(1)是组设于一座体(4)上,且该座体(4)具有多个支撑部(41),用以支撑该风力驱动模块(2)及太阳能驱动模块(3)。

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力驱动模块(2)具有至少一风力叶片组(21),该风力叶片组(21)是由多个组设于该驱动轴(11)外周侧与太阳能板组(31)之间的风力叶片(210、23)所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该风力叶片(210)是组设在驱动轴(11)的外周侧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该风力叶片(23)是组设在邻接太阳能板(310)背面位置,且朝向驱动轴(11)方向延伸形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板(310)是组设于该驱动轴(11)外周侧,且其中各个该太阳能板(310)之间是依该驱动轴(11)的同心圆周呈等间隔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轴(11)另结合一支架组件(34),该支架组件(34)具有间隔固定于该驱动轴(11)上的两个活动座(341),于两个活动座(341)旁侧设有可相对于该活动座(341)同轴转动的固定座(342);两个该活动座(341)之间设有以该驱动轴(11)的轴线为中心的圆周上,呈间隔排列的多个栅状支架(343),且该太阳能板(310)是为贴合设置于该栅状支架(343)外周侧的柔式太阳能板。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板(310)的两个端部之间是呈弧形弯曲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动机(33)具有连结固定于该发电机(1)的磁性体(332),以及能与该驱动轴(11)形成连动的线圈组件(331)。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动机(33)具有连结固定于该发电机(1)的磁性体(332),以及能与该驱动轴(11)形成连动的线圈组件(331)。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动机(33)具有连结固定于该发电机(1)的磁性体(332),以及能与该驱动轴(11)形成连动的线圈组件(331)。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动机(33)具有连结固定于该发电机(1)的磁性体(332),以及能与该驱动轴(11)形成连动的线圈组件(331),该线圈组件(331)是设置于该活动座(341)中,该磁性体(332)是设置于该固定座(342)中。

12.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电机(1)设于驱动轴(11)的两个端部。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电机(1)设于驱动轴(11)的两个端部。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电机(1)设于驱动轴(11)的两个端部。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电机(1)设于驱动轴(11)的两个端部。

1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炳钧
申请(专利权)人:黄炳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