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造柱与顶板连接处一次成型浇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0719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4:42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构造柱与顶板连接处一次成型浇筑装置,包括构造柱和混凝土浇筑单元,混凝土浇筑单元包括扇形档板和活动板;构造柱外侧安装两块扇形档板;扇形档板的一个侧壁通过角钢固定连接构造柱模板,另一个侧壁悬空;两个扇形挡板之间设有活动板,活动板的两侧壁与两侧的扇形挡板抵接,活动板底部与构造柱模板铰接;两个扇形挡板的弧形侧壁上相对设有若干个留置孔,当活动板绕底部铰链转动到对应留置孔位置时,在活动板远离构造柱一侧的两个对应留置孔中插入圆钢进行卡死固定。本技术能实现构造柱与顶板连接处一次浇筑成型,降低人力投入,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施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具体涉及一种构造柱与顶板连接处一次成型浇筑装置


技术介绍

1、现有的地铁线路施工过程中,车站砌筑工程采用“混凝土实心砖+构造柱、圈梁”的组合体进行施工,墙厚200mm。砌筑墙体大部分构造柱与顶板直接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常规的施工工艺会因空间制约,导致构造柱最上部无法一次浇筑,而该部分构造柱无论是采用塌落度较小的混凝土进行填充,还是再采用其他的方式再次浇筑,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构造柱的施工质量、功效,并增加人工投入成本。

2、专利文献cn210164239u提供了一种工具式智能挤压构造柱浇筑装置,包括模板部分和混凝土浇筑部分,模板部分包括下部模板;混凝土浇筑部分包括上部模板、倒l型支架、扇形挡板、活动板、千斤顶和插板,倒l型支架安装在下部模板顶部,上部模板底部与下部模板顶部配合连接,上部模板外侧面与倒l型支架紧密接触,扇形挡板上半部分与圈梁固定,底端与倒l型支架固定,千斤顶固定在倒l型支架上,活动板设置在同侧两块扇形挡板之间,底部与倒l型支架铰接,活动板与千斤顶配合,插板与上部模板可拆卸连接。虽然该专利的技术方案能够使构造柱顶部与梁底一次浇筑成型且连接完好,但是,该专利的构造柱双侧均需设置浇筑装置,且浇筑装置的活动板与千斤顶配合安装,导致浇筑装置的结构复杂,如果多个构造柱同时浇筑,需配置多台千斤顶,成本较高;同时,该专利的技术方案在浇筑构造柱混凝土时,当混凝土液面高于圈梁底面,通过千斤顶推动活动板转动并挤压流状的混凝土,使混凝土内部气泡排出,同时使混凝土与圈梁粘结牢固,即该专利的技术方案主要解决的是一次性合模的问题,未考虑浇筑装置安装后,构造柱模板上方施工空间是否足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构造柱与顶板连接处一次成型浇筑装置,能够解决构造柱与顶板连接处的浇筑施工问题,降低人力投入,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使得各工序紧密衔接、加快整体工期推进,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施工方便。

2、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构造柱与顶板连接处一次成型浇筑装置,包括构造柱、以及设置在构造柱上的混凝土浇筑单元,所述混凝土浇筑单元包括扇形档板和活动板;

4、所述构造柱外侧的构造柱模板上安装有两块扇形档板,所述扇形档板的一个侧壁通过若干个角钢固定连接构造柱模板,所述扇形档板的另一个侧壁悬空;两个扇形挡板之间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两侧壁与两侧的扇形挡板抵接,所述活动板的底部通过铰链与构造柱模板铰接;

5、两个扇形挡板的弧形侧壁上相对设置有若干个留置孔,当所述活动板绕底部的铰链转动到预定位置时,在活动板远离构造柱一侧的两个对应留置孔中插入圆钢,通过所述圆钢支撑固定所述活动板。

6、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的宽度与构造柱的宽度相等。

7、更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为木模板,厚度为10-14mm。

8、进一步地,所述扇形档板的一个侧壁通过4-12个角钢固定连接构造柱模板,相邻两个角钢的间距为60-120mm。

9、更进一步地,所述角钢的尺寸为长40mm×宽40mm×厚4mm;所述扇形挡板为钢板。

10、进一步地,所述铰链包括转轴、固定合页和转动合页,所述固定合页和所述转动合页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11、所述构造柱模板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固定合页嵌入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中,并通过螺栓与所述构造柱模板紧固连接;

12、所述活动板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转动合页嵌入安装在所述第二凹槽中,并通过螺栓与所述活动板紧固连接。

13、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合页和所述转动合页的宽度均与活动板的宽度相等。

14、进一步地,所述扇形挡板的弧形侧壁上设置有3个留置孔,分别为:初始浇筑位留置孔、铰链连接位留置孔和合模位留置孔。

15、更进一步地,所述扇形挡板在与构造柱模板连接的侧壁上、对应于合模位留置孔下方设置有1-3个辅助合模留置孔。

16、更进一步地,所述留置孔在插入圆钢使用前采用胶带粘贴封堵,并在活动板转动到对应位置时再去除胶带,并插入圆钢进行支撑固定。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构造柱与顶板连接处一次成型浇筑装置,采用构造柱单侧支模,在构造柱外侧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单元,混凝土浇筑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扇形档板、以及抵接在两个扇形挡板之间且底部与构造柱模板铰接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配合扇形挡板上设置的留置孔插接圆钢的结构,能保证构造柱与顶板连接处能一次浇筑成形,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而且后续也不需要对浇筑口处混凝土进行剔凿,节省了人力、材料投入,保证了施工质量,缩短了工期,使得各工序紧密衔接、加快整体工期推进,经济效益显著;

19、(2)与专利cn210164239u的技术方案相比,本技术的浇筑装置通过在扇形挡板上设置留置孔、插接圆钢以定位活动板,省去了千斤顶装置,简化了浇筑装置的结构,施工安装更加简单、快捷,且节约了施工投入的设备成本,尤其在多个构造柱同时浇筑时,该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20、(3)与专利cn210164239u的技术方案相比,本技术的浇筑装置充分考虑了浇筑装置安装后,构造柱模板上方施工空间是否足够的问题,并在扇形挡板上设置了多个档位的留置孔,并在合模浇筑开始前,将活动板定位在初始浇筑位留置孔处,此时活动板的张开角度最大,方便留出足够大的空间供浇筑用的灰桶浇筑构造柱;合模浇筑开始时再将活动板分别置于铰链连接位留置孔和合模位留置孔处,完成合模浇筑;

21、(4)本技术的浇筑装置在合模位留置孔下方增设1-3个辅助合模留置孔,能够在合模后、成型过程中,通过辅助合模留置孔104减少活动板铰链处的受力,确保成型后的侧壁平整,无需后期凿除多余混凝土;

22、(5)本技术的浇筑装置的留置孔在插入圆钢使用前可采用胶带粘贴封堵(初始浇筑位留置孔可不进行粘贴封堵),并在活动板转动到预定位置时再去除相应留置孔的胶带插入圆钢进行支撑固定,以防浇筑过程中浆体从闲置的留置孔中流出导致漏浆,从儿保证施工质量,节约材料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构造柱与顶板连接处一次成型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构造柱、以及设置在构造柱上的混凝土浇筑单元,所述混凝土浇筑单元包括扇形档板和活动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的宽度与构造柱的宽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为木模板,厚度为10-1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档板的一个侧壁通过4-12个角钢固定连接构造柱模板,相邻两个角钢的间距为60-12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的尺寸为:长40mm×宽40mm×厚4mm;所述扇形挡板为钢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包括转轴、固定合页和转动合页,所述固定合页和所述转动合页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合页和所述转动合页的宽度均与活动板的宽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挡板的弧形侧壁上设置有3个留置孔,分别为:初始浇筑位留置孔、铰链连接位留置孔和合模位留置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挡板在与构造柱模板连接的侧壁上、对应于合模位留置孔下方设置有1-3个辅助合模留置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孔在插入圆钢使用前采用胶带粘贴封堵,并在活动板转动到对应位置时再去除胶带,并插入圆钢进行支撑固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构造柱与顶板连接处一次成型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构造柱、以及设置在构造柱上的混凝土浇筑单元,所述混凝土浇筑单元包括扇形档板和活动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的宽度与构造柱的宽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为木模板,厚度为10-1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档板的一个侧壁通过4-12个角钢固定连接构造柱模板,相邻两个角钢的间距为60-12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的尺寸为:长40mm×宽40mm×厚4mm;所述扇形挡板为钢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筑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铭张荣焱吕振飞杨跃亭吴盛华胡波雷晓冬惠晓明陈嘉民吴琛陈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