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河滨带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用生态袋及使用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河滨带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用生态袋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0551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河滨带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用生态袋,包括编织而成的袋体,袋体内填充有淤泥和纤维秆;淤泥填充前的含水率为40%‑55%,袋体填充完成后,袋体内的含水率为30%‑45%,淤泥填充前的有机质含量为3%‑5%,袋体填充前的淤泥为塑态的疏浚淤泥。用于河滨带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用生态袋的使用方法,包括将所述生态袋按照层叠放置、错位布局的原则在河滨带和湖滨带的水流冲击面上进行堆叠,其中堆叠后位于表层的生态袋植入有种子、根茎、芽苗或直接在生态袋的表层扦插植物幼苗。本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生态袋堆叠形成护坡的强度不足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河滨带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用生态袋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传统的河滨带和湖滨带会采用混凝土材料、木桩、石笼等材料进行防护;也有使用土工囊袋进行护坡,这一技术大多使用土工袋,在施工现场充填砂土、粘土等,然后进行堆砌施工。目前的工法大多数存在成本较高、施工复杂、不能够辅助植物生长、不具有生态修复功能等问题。

2、随着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在河滨带和湖滨带进行生态护坡也被更普遍地推行,生态护坡治理是综合水力学、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基础的综合护坡技术。生态技术主要在人造土工布料制成的生态袋中装入植物种子和土壤,沿护坡表面层层堆叠,在护坡表面(属于水流冲击面的一种)形成一层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

3、但是现有的利用生态囊袋作为湖滨带和河滨带护坡的技术中,存在生态囊袋堆叠形成护坡的强度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在受到强烈的水流冲刷或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它们可能会受到损坏或移位,生态囊袋中的土壤也会受到水流冲刷的侵蚀。其次,生态囊袋中使用的土壤往往不能支持沉水或挺水植物生长,最终的环境修复美化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用于河滨带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用生态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生态袋堆叠形成护坡的强度不足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河滨带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用生态袋,包括编织而成的袋体,所述袋体内填充有淤泥和纤维秆。

4、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淤泥填充前的含水率为40%-55%,所述袋体填充完成后,袋体内的含水率为30%-45%。

5、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淤泥填充前的有机质含量为3%-5%。

6、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袋体填充前的淤泥为塑态的疏浚淤泥。

7、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袋体内淤泥与纤维秆的体积比为20:1至10:1。

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纤维秆的长度为20-40cm。

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袋体外绑扎有横向筋和纵向筋,横向筋和纵向筋的数量均不低于两条。

1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袋体填充后的长度为60-120cm、宽度为30-60cm、高度为10-30cm,相邻横向筋之间的间隔为20-40cm,相邻纵向筋之间的间隔为10-20cm。

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河滨带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用生态袋的使用方法,将所述生态袋按照层叠放置、错位布局的原则在河滨带和湖滨带的水流冲击面上进行堆叠,其中堆叠后位于表层的生态袋植入有种子、根茎、芽苗或直接在生态袋的表层扦插植物幼苗。

12、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生态袋填充的方式为疏浚淤泥与零散纤维秆混合均匀后直接进行装袋,或者在疏浚淤泥装入袋体后再加入零散纤维秆,最后进行搅拌以混合均匀。

13、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优点是:

14、1、本方案通过向生态袋内装入淤泥和纤维秆的方式,通过淤泥的添加,一方面将湖滨或河滨中挖出的淤泥进行了再利用,另一方面,淤泥中含有大量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有机质以及含水量,即便是堆叠的生态袋已经超过水平面,水平面以上的生态袋内自带的水分营养基质也能有助于植物的生长,降低水平面以上生态袋上植物无法生长的概率。

15、2、同时纤维秆可以取自农作物的秸秆,实现对农作物残余材料的再利用,实现了废物资源的再利用,极大降低了成本;同时秸秆的加入相当于对生态袋内部进行了加筋处理,大大提高了生态袋的强度。

16、3、通过对生态袋填充前后的淤泥含水率的控制,使得生态袋在堆叠后,填充的淤泥能够有少部分以泥的形式从编织而成的袋体缝隙中渗出,渗出的泥浆将会向相邻生态袋之间的间隙中移动,实现对相邻生态袋之间间隙的填补,有助于减少生态袋之间的相对移动,提高摩擦力的同时,也使得堆叠的多个生态袋之间形成无缝隙的整体,极大提高生态袋堆叠后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除此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位于间隙中的泥浆会逐渐固结,从流动状态变为半固态或固态而与相邻生态袋更加紧密地结合,增加相邻生态袋之间的摩擦力以及促进护坡形成复合结构,增强生态袋堆叠的护坡整体强度。4、从生态袋渗透出的少部分泥浆将相邻生态袋之间的间隙填满后,使得生态袋与泥浆结合而创建了一个复合结构,可以更均匀地分散外部负荷,从而减少局部应力和生态袋的过度变形,并提高生态袋堆叠而成的整体护坡的结构稳定性。

17、5、本方案的生态袋填装含水率较高、且处于塑性流动状态的疏浚淤泥,生态袋既允许淤泥在后续自重下或堆叠压力下排出水分,本身也具有促进排水的“排水通道”的作用,同时草袋堆积体在受力时也可发挥一定的加筋作用,而草袋表层易于植物种子、根茎发芽生长,也能够满足在表面进行扦插植入的要求,成为理想的水生植物修复基质。

18、6、本方案所使用的淤泥是对湖滨或河滨开挖的淤泥的再利用,减少了后续单独对淤泥进行处理的情况;而纤维秆也是取自农业废弃物,在纤维秆用于填充到生态袋后也减少了纤维秆的单独处理,故而,本方案生态袋的制作过程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物质,不会对环境和生态产生不利影响,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也简化了操作,且淤泥中的有机质正好被应用起来,而纤维秆在生态袋长期使用后也将作为植物生长的氧分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19、7、本方案通过对纤维秆占比、纤维秆长度的限定,使得纤维秆既有利于装袋,又有利于在装袋后形成加强筋以提高生态袋的整体强度;此外,在生态袋堆叠应用时,生态袋在上方堆叠袋的压力下,使得生态袋内的淤泥有往侧向移动的趋势,使得生态袋的长宽方向变大而高度方向变矮,因内部秸秆相对淤泥而言基本不会流动,对于部分朝向顶部的纤维秆而言,会在纤维秆向上顶起的部位形成不规则的凸起,在多个生态袋堆叠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侧向的限位作用,提升生态袋组成的护坡的整体稳定性。

20、8、本方案在生态袋外表面增加了横向筋和纵向筋,进一步提升生态袋的整体强度,使得生态袋整体结实而耐用、能够在水流冲刷下保持稳定又能适宜于水生植物生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河滨带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用生态袋,包括编织而成的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内填充有淤泥和纤维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滨带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用生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填充前的含水率为40%-55%,所述袋体填充完成后,袋体内的含水率为30%-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河滨带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用生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填充前的有机质含量为3%-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河滨带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用生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填充前的淤泥为塑态的疏浚淤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河滨带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用生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内淤泥与纤维秆的体积比为20:1至1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河滨带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用生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秆的长度为20-40c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河滨带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用生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外绑扎有横向筋和纵向筋,横向筋和纵向筋的数量均不低于两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河滨带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用生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填充后的长度为60-120cm、宽度为30-60cm、高度为10-30cm,相邻横向筋之间的间隔为20-40cm,相邻纵向筋之间的间隔为10-20cm。

9.一种用于河滨带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用生态袋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6、8任一项所述的生态袋按照层叠放置、错位布局的原则在河滨带和湖滨带的水流冲击面上进行堆叠,其中堆叠后位于表层的生态袋植入有种子、根茎、芽苗或直接在生态袋的表层扦插植物幼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河滨带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用生态袋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袋填充的方式为疏浚淤泥与零散纤维秆混合均匀后直接进行装袋,或者在疏浚淤泥装入袋体后再加入零散纤维秆,最后进行搅拌以混合均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滨带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用生态袋,包括编织而成的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内填充有淤泥和纤维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滨带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用生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填充前的含水率为40%-55%,所述袋体填充完成后,袋体内的含水率为30%-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河滨带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用生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填充前的有机质含量为3%-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河滨带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用生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填充前的淤泥为塑态的疏浚淤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河滨带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用生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内淤泥与纤维秆的体积比为20:1至1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河滨带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用生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秆的长度为20-40c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河滨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伟朱瑜星林乃喜曹俊侯豪谈正伟刘环季浪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