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0417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4:32
本公开提出一种继电器,其包括壳体以及接触组件,接触组件容纳于壳体的容纳槽中,接触组件包括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第一簧片一端朝向第二簧片的一侧设置有动触点,第二簧片另一端朝向第一簧片的一侧设置有动触点,两个动触点与相对的簧片分别形成两组触点结构;设置于第一簧片的动触点为第一动触点,第一簧片背向第二簧片的一侧对应于第一动触点的位置设置有防抖动弹性件,防抖动弹性件包括连接部以及第一抵接部,连接部连接于第一簧片,第一抵接部由连接部弯折倾斜延伸,以第一簧片背向第二簧片的一侧表面为基准面,第一抵接部的正投影位于连接部的正投影以外;在第一簧片分断负载时,防抖动弹性件通过第一抵接部抵接于容纳槽的槽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电控制器件,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


技术介绍

1、现有继电器为了实现接触组件的触点处的缓冲吸能,采用在触点处设置弹性件的方案,利用弹性件抵接于接触组件的引出端。然而,现有继电器的上述弹性缓冲设计的缓冲效果不佳,且无法避免燃弧问题。特别地,现有方案仅应用于采用单触点结构的接触组件,对于目前继电器新兴的双触点结构难以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针对双触点结构的接触组件能够提供较佳缓冲功能并避免燃弧问题的继电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壳体以及接触组件,所述接触组件容纳于所述壳体开设的容纳槽中,所述接触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簧片,分别为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所述第一簧片和所述第二簧片均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簧片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簧片的一侧设置有动触点,所述第二簧片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簧片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继电器,包括壳体以及接触组件,所述接触组件容纳于所述壳体开设的容纳槽中,所述接触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簧片,分别为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所述第一簧片和所述第二簧片均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触点设置于所述第一簧片,所述第一动触点包括抵触本体以及连接柱,所述抵触本体位于所述第一簧片朝向所述第二簧片一侧,所述连接柱沿所述第一方向穿过所述第一簧片并伸出于所述第一簧片另一侧;其中,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连接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开设有连接孔,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包括壳体以及接触组件,所述接触组件容纳于所述壳体开设的容纳槽中,所述接触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簧片,分别为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所述第一簧片和所述第二簧片均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触点设置于所述第一簧片,所述第一动触点包括抵触本体以及连接柱,所述抵触本体位于所述第一簧片朝向所述第二簧片一侧,所述连接柱沿所述第一方向穿过所述第一簧片并伸出于所述第一簧片另一侧;其中,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连接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部经由所述连接孔套设于所述连接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沿第三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脚,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定位脚由所述连接部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一簧片弯折并卡掣于所述第一簧片沿所述第三方向的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动弹性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抵接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抵接部沿第三方向间隔排列,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文广何仲波蔡雅婧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