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无梯度浓度变化及高通量的模块化微流控芯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0365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细胞生物学实验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可实现无梯度浓度变化及高通量的模块化微流控芯片装置,包括计算机控制器、液体控制器和多通道器官芯片;液体控制器包括流量控制器、液体槽、进液管、进液泵和液体混合装置;进液泵施加不同的压力分别控制多个液体槽中的液体以不同的流量同时流入液体混合装置,使流入芯片中的药物浓度以无梯度的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液体流量控制与高通量培养芯片相结合,构建浓度可变可控的无梯度浓度变化的高通量微流控芯片装置,以满足更加真实的人体药物测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细胞生物学实验装置,特别是涉及可实现无梯度浓度变化及高通量的模块化微流控芯片装置


技术介绍

1、微流控芯片通过利用微细加工制造的通道和内腔结构操纵流体,能够实现高敏感性、高速度、高通量和低成本的生物化学分析,它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90年瑞士科学家manz和widmer提出的微型全分析系统(μ-tas),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其制备与应用技术已逐步成熟,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芯片制备方法,使之成为潜力巨大的研究工具。典型的微流控芯片主要由入液口、出液口和微流通道组成,并与各种类型传感器、液体动力装置等集成微流控系统,在生物医学上有诸多应用,如药物筛选、细胞培养、成分检测、模拟器官等。微流控浓度梯度芯片由于可以在芯片内部建立起稳定的浓度梯度,且可以与3d细胞培养技术相结合,因此越来越受到关注,被广泛地用于细胞水平的药物筛选研究。

2、如图1所示,人在口服给药后随着药物的吸收增多,血药浓度逐渐上升,达到最小有效血药浓度(阈浓度)时开始出现药物效应。从效应出现到效应基本消失这段时间,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或基本效应的时间,称为药物效应持续期。而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实现无梯度浓度变化及高通量的模块化微流控芯片装置,包括计算机控制器(1)、液体控制器(2)和多通道器官芯片(4),其特征在于,计算机控制器(1)创建液体控制器(2)的控制脚本,对液体控制器(2)进行精确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无梯度浓度变化及高通量的模块化微流控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控制器(2)上设置的进液泵(24)的数量与液体槽(22)的数量相同,一个进液泵(24)仅与一个液体槽(22)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无梯度浓度变化及高通量的模块化微流控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控制器(2)上的流量控制器(21)控制每个进液泵(2...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实现无梯度浓度变化及高通量的模块化微流控芯片装置,包括计算机控制器(1)、液体控制器(2)和多通道器官芯片(4),其特征在于,计算机控制器(1)创建液体控制器(2)的控制脚本,对液体控制器(2)进行精确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无梯度浓度变化及高通量的模块化微流控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控制器(2)上设置的进液泵(24)的数量与液体槽(22)的数量相同,一个进液泵(24)仅与一个液体槽(22)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无梯度浓度变化及高通量的模块化微流控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控制器(2)上的流量控制器(21)控制每个进液泵(24)独立工作,互不干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无梯度浓度变化及高通量的模块化微流控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槽(22)至少设置一个培养基液体槽(221)和一个药物液体槽(2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实现无梯度浓度变化及高通量的模块化微流控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混合装置(3)为静态混匀器;液体混合装置(3)设置一个进水口(31)和多个加药口(32);培养基液体槽(221)通过进液管(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忠泽于文龙张娟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运动健康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