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弹可控散布的非致命动能霰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0191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射弹可控散布的非致命动能霰弹,包括弹壳组件和弹芯组件,所述弹壳组件包裹弹芯组件并实现对弹芯组件的抛射和点火,所述弹芯组件包括开瓣弹托、上层霰弹体和下层霰弹体,通过巧妙设计长延时延期管和短延时延期管,梯次实现对上层扩爆药和下层扩爆药的引爆,通过推盘推动弹丸从射弹导向器激射,来实现对内置弹丸的可控散布,有效控制射弹的散布范围,既可实现对核心打击区域的有效面驱散,又可减小意外致伤概率;动能弹丸采用中空球形橡胶弹丸设计,冲击目标时具有较好的延展性,打击动能大、比动能小,穿透概率低,规格一致的上层弹丸,可以确保近距离打击时的低侵彻性,规格各异的下层弹丸,确保了终点处打击效果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致命弹药,具体为一种射弹可控散布的非致命动能霰弹


技术介绍

1、非致命弹药作为遂行维稳、处突任务的主要装备,其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日益得到重视,传统非致命动能弹以橡皮弹、布袋弹为主,普遍存在有效射程近,远距离打击精度较低,且作用效果较差的问题。非致命动能弹药分独弹丸和霰弹两种,独弹丸主要用于打击单个目标,霰弹用于打击群体性目标,但射弹散布不可控,意外致伤概率较高。

2、为提高非致命动能弹对群体性目标的驱离驱散能力,需要增加其动能弹丸的数量,从独弹丸打击单个目标向霰弹打击群体目标转变,通过多弹丸打击致痛多目标,以提高其作战效能,但要减小意外伤害的概率还必须有效控制霰弹弹丸的释放,通过设计减小射弹散布,从而提高打击可控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弹可控散布的非致命动能霰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射弹可控散布的非致命动能霰弹,包括弹壳组件和弹芯组件,其特征在于:>

3、所述弹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射弹可控散布的非致命动能霰弹,包括弹壳组件(1)和弹芯组件(2),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射弹可控散布的非致命动能霰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壳体(1-1)、开瓣弹托(2-1)和上层霰弹体(2-2)均为轴对称结构,所述弹壳体(1-1)、开瓣弹托(2-1)和上层霰弹体(2-2)的中轴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射弹可控散布的非致命动能霰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火(1-2-1)受防暴枪击针撞击点燃发射药(1-2-2),所述发射药(1-2-2)猛烈燃烧产生大量火药燃气冲破密封传火孔(1-1-6)的黄铜薄膜,进入所述低压室(1-1-7),推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弹可控散布的非致命动能霰弹,包括弹壳组件(1)和弹芯组件(2),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射弹可控散布的非致命动能霰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壳体(1-1)、开瓣弹托(2-1)和上层霰弹体(2-2)均为轴对称结构,所述弹壳体(1-1)、开瓣弹托(2-1)和上层霰弹体(2-2)的中轴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射弹可控散布的非致命动能霰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火(1-2-1)受防暴枪击针撞击点燃发射药(1-2-2),所述发射药(1-2-2)猛烈燃烧产生大量火药燃气冲破密封传火孔(1-1-6)的黄铜薄膜,进入所述低压室(1-1-7),推动弹芯组件(2)冲开封口垫(1-3)并从弹筒(1-1-2)脱离,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