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行切换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9728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2:54
本技术提供一种平行切换开关,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左电极、右电极、触头组件和脱扣机构,左电极和右电极均为片状电极并同在第一平面上呈左右分布,触头组件设置在左电极和右电极的中间并可在平行于第一平面的前后方向滑动以实现分合闸,脱扣机构包括回弹杆组件和驱动部,回弹杆组件与触头组件形成限位配合以使触头组件处于第一位置,驱动部作用于回弹杆组件上以驱使回弹杆组件解除与触头组件的限制。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小该平行切换开关的厚度,使其更适用于电动汽车等紧凑空间。且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好、响应快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路开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行切换开关


技术介绍

1、目前,类似运用于开关柜上的断路器、隔离开关等开关的技术已逐渐成熟,但是目前开关普遍的厚度还是较厚,在运用于开关柜等空间较充足的地方影响不大,但是,在运用于紧凑空间时(如运用至电动汽车内用于控制电池在异常情况下断开时)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导致无法实现紧凑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平行切换开关。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平行切换开关,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左电极、右电极、触头组件和脱扣机构,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均为片状电极并同在第一平面上呈左右分布,并延伸出壳体外;所述触头组件设置在左电极和右电极的中间并可在平行于第一平面的前后方向滑动以实现分合闸,所述脱扣机构包括回弹杆组件和驱动部,所述回弹杆组件与触头组件形成限位配合以使触头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所述驱动部作用于回弹杆组件上以驱使回弹杆组件解除与触头组件的限制,进而使触头组件切换至第二位置

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行切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左电极、右电极、触头组件和脱扣机构,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均为片状电极并同在第一平面上呈左右分布,并延伸出壳体外;所述触头组件设置在左电极和右电极的中间并可在平行于第一平面的前后方向滑动以实现分合闸,所述脱扣机构包括回弹杆组件和驱动部,所述回弹杆组件与触头组件形成限位配合以使触头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所述驱动部作用于回弹杆组件上以驱使回弹杆组件解除与触头组件的限制,进而使触头组件切换至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切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组件包括滑梁以及装配在滑梁上的接触触头、连杆和储能弹簧,所述滑梁可前后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行切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左电极、右电极、触头组件和脱扣机构,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均为片状电极并同在第一平面上呈左右分布,并延伸出壳体外;所述触头组件设置在左电极和右电极的中间并可在平行于第一平面的前后方向滑动以实现分合闸,所述脱扣机构包括回弹杆组件和驱动部,所述回弹杆组件与触头组件形成限位配合以使触头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所述驱动部作用于回弹杆组件上以驱使回弹杆组件解除与触头组件的限制,进而使触头组件切换至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切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组件包括滑梁以及装配在滑梁上的接触触头、连杆和储能弹簧,所述滑梁可前后滑动设置,以带动接触触头同时与左电极和右电极相接触或分离;且所述触头组件处于合闸位置时,储能弹簧被压缩储能;所述连杆装配于滑梁的前端并形成有抵接凸台,所述抵接凸台抵接在回弹杆组件上实现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行切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杆组件包括限位杆和驱动弹簧,所述限位杆平行于第一平面并与触头组件交叉设置,所述驱动弹簧设置在限位杆的左端并对限位杆施加向右的弹力,所述限位杆上开设有让位通孔,所述连杆的前端穿过让位通孔,且抵接凸台抵接在所述限位杆上实现限位配合,所述驱动部对应所述限位杆的右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行切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前端还延伸出壳体外侧且装配有手动按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行切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均具有多个接触极,所述接触触头也设置有多组,在合闸位置时,多组接触触头同时与左电极和右电极的多个接触极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忠厚洪尧祥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赛尔特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