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支架用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9697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2:52
本技术涉及抗震支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抗震支架用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所述连接件本体的一侧上部中心位置及底部外侧中心位置均纵向加设有连接筒体,所述连接筒体的外表面下部开设有螺纹,且螺纹连接有螺纹环板,所述连接筒体的外表面中心位置上部正背面均纵向开设有槽孔,且槽孔的内腔上部竖向加设有卡杆,所述连接筒体的内腔纵向加设有导向柱,且卡杆的内端与导向柱外表面对应位置相铰接。该抗震支架用连接件,通过将连接筒体插入连接件本体与抗震支架上的孔洞内部后,转动螺纹环板沿着连接筒体的螺纹移动,松开按压的导向柱,使得卡杆从连接筒体的槽孔伸出,并与抗震支架相贴合,采用此种方式,保证了两者之间的连接性与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抗震支架,具体为一种抗震支架用连接件


技术介绍

1、抗震支架是限制附属机电工程设施产生位移,控制设施振动,并将荷载传递至承载结构上的各类组件或装置。抗震支架在地震中应对建筑机电工程设施给予可靠的保护,承受来自任意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抗震支架应根据其承受的荷载进行验算;组成抗震支架的所有构件应该采用成品构件,连接紧固件的构件应便于安装;保温管道的抗震支架限位应按照管道保温后的尺寸设计,且不应限制管道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可以达到减轻地震破坏,减少和尽可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从而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目的。抗震支架需要使用到连接件来进行连接使用。

2、常见的抗震支架用连接件,适用于抗震支架的连接处,且通常为l形,在进行使用时,将连接件上的连接孔,对准抗震支架连接处的孔洞,并旋入螺栓,再将另一根抗震支架的连接处的孔洞对准连接件上的另一个连接孔,再旋入螺栓,从而将多组抗震支架进行安装连接,此为常见的抗震支架用连接件结构及使用方式。传统的抗震支架用连接件,连接件本体、螺栓以及螺帽,结构简单,作用单一,且使用螺栓连接,长期受到震动的螺栓容易松动或者断裂,从而导致连接件失去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抗震支架发生分离,无法起到抗震的作用。部分抗震支架用连接件,则通过将螺纹连接结构(如螺纹杆、螺栓等)插入连接件的对应位置后,再从连接件的外部插入自攻螺丝,将螺纹连接结构与连接件之间进行连接定位,从而提升螺纹连接结构与连接件之间的稳定性与牢固性。但由于自攻螺丝仍属于螺纹连接中的一种,在长时间受到震动,同样会发生松动甚至自脱离,无法对升螺纹连接结构与连接件之间进行稳定与牢固,为此提出一种抗震支架用连接件。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震支架用连接件,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震支架用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所述连接件本体的一侧上部中心位置及底部外侧中心位置均纵向加设有连接筒体,所述连接筒体的外表面下部开设有螺纹,且螺纹连接有螺纹环板,所述连接筒体的外表面中心位置上部正背面均纵向开设有槽孔,且槽孔的内腔上部竖向加设有卡杆,所述连接筒体的内腔纵向加设有导向柱,且卡杆的内端与导向柱外表面对应位置相铰接。通过将连接筒体插入连接件本体与抗震支架上的孔洞内部后,转动螺纹环板沿着连接筒体的螺纹移动,并与连接件本体的外表面相贴合后,松开按压的导向柱,使得卡杆从连接筒体的槽孔伸出,并与抗震支架相贴合,从而使得抗震支架与连接件本体相连接,并保证了两者之间的连接性与稳定性,避免了在发生震动时,导致两者之间发生分离现象。

5、优选的,所述连接件本体的一侧上部中心位置及底部外侧中心位置均纵向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连接筒体均位于调节孔的中心位置处,且连接筒体的螺纹环板与调节孔的外端相贴合。抗震支架的连接孔可与连接件本体的调节孔对齐,从而将连接筒体插入二者的内部,使得二者之间进行连接,同时通过转动连接筒体的螺纹环板调整连接筒体的使用长度。

6、优选的,所述调节孔的内腔一侧横向安装有缓冲柱,所述缓冲柱的外端贯穿调节孔的内壁向外延伸,且缓冲柱的外表面中心位置一侧均安装有限位板,所述缓冲柱的外表面上限位板外侧部分套设有第一缓冲弹簧。缓冲柱的内端受到震动带来的影响时,带动限位板向第一缓冲弹簧进行挤压,从而降低震动所带来的影响。

7、优选的,所述缓冲柱的外端均投射有u形侧板,且u形侧板均与连接件本体的对应位置相连接,所述u形侧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孔洞,且缓冲柱的外端均通过孔洞向外延伸,并连接有限位圆板。缓冲柱的外端通过u形侧板的孔洞向外移动,并与第一缓冲弹簧的一端相贴合,使得第一缓冲弹簧受到挤压时进行收缩,震动结束后,在第一缓冲弹簧的作用下进行复位。

8、优选的,所述调节孔的内腔另一侧横向安装有缓冲伸缩杆,所述缓冲伸缩杆的外表面一侧均套设有第二缓冲弹簧,且缓冲柱与缓冲伸缩杆的内端均为半圆形设计,并与连接筒体外表面对应位置相贴合。缓冲伸缩杆的一端受到震动时,缓冲伸缩杆开始缩回,并对第二缓冲弹簧进行挤压,震动结束后,在第二缓冲弹簧的作用下进行复位,当连接筒体在抗震支架的带动下,在调节孔的内部进行左右晃动时,缓冲柱与缓冲伸缩杆可降低震动对连接筒体造成的影响。

9、优选的,所述导向柱底端贯穿连接筒体内壁向下延伸,并连接有限位头,所述导向柱的顶部纵向安装有压柱,且压柱的外表面均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连接筒体内腔顶部中心位置纵向开设有压槽。按压导向柱向上移动,挤压复位弹簧,带动压柱进入压槽的内部后,卡杆与槽孔内壁相碰触,铰接于导向柱上的卡杆收回进槽孔的内部,并在按压导向柱结束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卡杆从槽孔内重新伸出。

10、(三)有益效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震支架用连接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抗震支架用连接件,通过将连接筒体插入连接件本体与抗震支架上的孔洞内部后,转动螺纹环板沿着连接筒体的螺纹移动,并与连接件本体的外表面相贴合后,松开按压的导向柱,使得卡杆从连接筒体的槽孔伸出,并与抗震支架相贴合,采用此种方式,从而使得抗震支架与连接件本体相连接,并保证了两者之间的连接性与稳定性,避免了在发生震动时,导致两者之间发生分离现象发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支架用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1)的一侧上部中心位置及底部外侧中心位置均纵向加设有连接筒体(3),所述连接筒体(3)的外表面下部开设有螺纹,且螺纹连接有螺纹环板(4),所述连接筒体(3)的外表面中心位置上部正背面均纵向开设有槽孔,且槽孔的内腔上部竖向加设有卡杆(5),所述连接筒体(3)的内腔纵向加设有导向柱(6),且卡杆(5)的内端与导向柱(6)外表面对应位置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支架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1)的一侧上部中心位置及底部外侧中心位置均纵向开设有调节孔(2),所述连接筒体(3)均位于调节孔(2)的中心位置处,且连接筒体(3)的螺纹环板(4)与调节孔(2)的外端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震支架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孔(2)的内腔一侧横向安装有缓冲柱(7),所述缓冲柱(7)的外端贯穿调节孔(2)的内壁向外延伸,且缓冲柱(7)的外表面中心位置一侧均安装有限位板,所述缓冲柱(7)的外表面上限位板外侧部分套设有第一缓冲弹簧(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震支架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柱(7)的外端均投射有U形侧板(9),且U形侧板(9)均与连接件本体(1)的对应位置相连接,所述U形侧板(9)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孔洞,且缓冲柱(7)的外端均通过孔洞向外延伸,并连接有限位圆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震支架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孔(2)的内腔另一侧横向安装有缓冲伸缩杆(10),所述缓冲伸缩杆(10)的外表面一侧均套设有第二缓冲弹簧(11),且缓冲柱(7)与缓冲伸缩杆(10)的内端均为半圆形设计,并与连接筒体(3)外表面对应位置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支架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6)底端贯穿连接筒体(3)内壁向下延伸,并连接有限位头,所述导向柱(6)的顶部纵向安装有压柱(12),且压柱(12)的外表面均套设有复位弹簧(13),所述连接筒体(3)内腔顶部中心位置纵向开设有压槽(1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支架用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1)的一侧上部中心位置及底部外侧中心位置均纵向加设有连接筒体(3),所述连接筒体(3)的外表面下部开设有螺纹,且螺纹连接有螺纹环板(4),所述连接筒体(3)的外表面中心位置上部正背面均纵向开设有槽孔,且槽孔的内腔上部竖向加设有卡杆(5),所述连接筒体(3)的内腔纵向加设有导向柱(6),且卡杆(5)的内端与导向柱(6)外表面对应位置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支架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1)的一侧上部中心位置及底部外侧中心位置均纵向开设有调节孔(2),所述连接筒体(3)均位于调节孔(2)的中心位置处,且连接筒体(3)的螺纹环板(4)与调节孔(2)的外端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震支架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孔(2)的内腔一侧横向安装有缓冲柱(7),所述缓冲柱(7)的外端贯穿调节孔(2)的内壁向外延伸,且缓冲柱(7)的外表面中心位置一侧均安装有限位板,所述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文远史彦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固立得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