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生态修复用隔离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9619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矿山隔离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矿山生态修复用隔离带,包括隔离带主体和排水管,所述隔离带主体的上端连接于矿山边坡的上部,隔离带主体的下端连接于矿山边坡的下部,排水管与隔离带主体的下端连接;所述隔离带主体的上部与矿山边坡之间形成过滤区,隔离带主体的下部与矿山边坡之间形成排水区,过滤区的内部设有过滤分离管,过滤分离管的圆周面外部连接有若干个翼板,所述过滤分离管的一端连接有分离水管,缓冲段能够对隔离带上侧的雨水进行过滤缓冲,使雨水冲刷下的泥土通过过滤区过滤沉积,而经缓冲段过滤后的雨水通过过滤分离管过滤后经排水管排出,实现雨水和泥土的分离,防止矿山泥土被降雨带走,保障矿山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山隔离带,具体地说就是一种矿山生态修复用隔离带


技术介绍

1、矿山开采和冶炼已经形成了40亿吨的尾矿,并且仍在以每年200万吨速度增加。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大量的矿山废弃地,矿山废弃地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对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矿山修复即对矿业废弃地污染进行修复,实现对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的恢复,以及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矿山修复过程中,防止矿山水土流失十分必要。

2、为防止矿山水土流失,常在矿山上设置隔离带。常见的矿山隔离带多为结构简单的板状或格栅状,只能对体积较小的落石进行隔离,无法防止矿山水土流失。

3、部分多功能的隔离带,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2919661b的一种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可吸收隔离带,包括u型隔离体隔离盖板,隔离盖板穿设有渗水孔;隔离盖板下方依次设有金属吸附池、土壤沉淀池、蓄水池,土壤沉淀池外侧隔离板,金属吸附池侧面设有排水孔,土壤沉淀池侧面设有进水孔;u型隔离体内设有金属吸附层,土壤沉淀池侧面设有第一溢水孔;隔离盖板设有栽培套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山生态修复用隔离带,包括隔离带主体和排水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带主体的上端连接于矿山边坡(5)的上部,隔离带主体的下端连接于矿山边坡(5)的下部,排水管(4)与隔离带主体的下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生态修复用隔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带主体的上部为缓冲段(1),隔离带主体的中部向下弯折形成竖直段(2),过滤区位于缓冲段(1)、竖直段(2)和矿山边坡(5)之间,所述缓冲段(1)密设有第一滤水孔(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生态修复用隔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区的下部设有水平的承载板(11),承载板(11)的上侧设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山生态修复用隔离带,包括隔离带主体和排水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带主体的上端连接于矿山边坡(5)的上部,隔离带主体的下端连接于矿山边坡(5)的下部,排水管(4)与隔离带主体的下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生态修复用隔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带主体的上部为缓冲段(1),隔离带主体的中部向下弯折形成竖直段(2),过滤区位于缓冲段(1)、竖直段(2)和矿山边坡(5)之间,所述缓冲段(1)密设有第一滤水孔(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生态修复用隔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区的下部设有水平的承载板(11),承载板(11)的上侧设有第二分离板(12),第二分离板(12)与隔离带主体的上部之间设有第一分离板(13),第一分离板(13)、第二分离板(12)与隔离带主体之间形成分离水腔(14),过滤分离管(7)水平设置于分离水腔(14)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矿山生态修复用隔离带,其特征在于:过滤分离管(7)远离分离水管(9)的一端为封口,所述过滤分离管(7)的圆周方向密设有第二滤水孔(18),翼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兆林蒙永辉于得芹王丽李笑泉彭康宁李壮罗梅王振涛赵西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山东省土地储备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