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片和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9525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极片和电池,所述电极片包括集流体、设置在所述集流体至少一个功能表面的活性物质层,所述活性物质层包含石墨;沿着所述集流体的延伸方向,所述活性物质层包括凹部和主体部,所述凹部背离所述集流体的一侧设置有不穿透所述凹部的凹槽;所述凹部包括背离所述集流体表面的第一区域和靠近所述集流体表面的第二区域;且第一区域中石墨的取向度小于所述主体部中石墨的取向度,其中石墨取向度是指石墨的004晶面与110晶面衍射峰的强度比值。将该电极片应用于电池中,能够改善电池的快充性能和循环膨胀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极片和电池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大规模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快充性能、循环性能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为了满足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的要求,多通过降低非活性物质的比例或者提高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和压实密度实现。然而,随着非活性物质的比例降低、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和压实密度提高,经过辊压后孔隙率降低,尤其是活性物质层表面受力大,压实更高,孔隙率更低,导致活性物质层在垂直集流体方向上锂离子的迁移路径变长,电解液传输路径变长,内阻增大,进而锂离子传输效率降低,电解液对电极片的浸润效率变低,造成电极片的动力学性能变差,尤其是电池在快充过程中析锂风险增加,循环厚度膨胀增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极片,通过设置凹槽并限定凹槽处的石墨取向度小于其他区域的石墨取向度,能够增大活性物质层的表面积,提高电解液的渗透速率,增强离子和电子的传输,将该电极片应用于电池中,能够改善电池的快充性能和循环膨胀率。

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由于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包括集流体、设置在所述集流体至少一个功能表面的活性物质层,所述活性物质层包含石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占所述凹部体积的2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石墨的取向度为0.1~2;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所述活性物质层背离所述集流体的一侧的形状为条形,所述凹槽为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凹槽通过凸起部连接,所述凸起部在集流体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包括集流体、设置在所述集流体至少一个功能表面的活性物质层,所述活性物质层包含石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占所述凹部体积的2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石墨的取向度为0.1~2;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所述活性物质层背离所述集流体的一侧的形状为条形,所述凹槽为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凹槽通过凸起部连接,所述凸起部在集流体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10~500μm,或者,所述凸起部在集流体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10~5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所述集流体上的正投影面积与所述活性物质层在所述集流体上的正投影面积的比值为(0.1~0.5):1;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双虎梁妃攀蒋欢周志祥盛东辉曾玉祥谢继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