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前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9413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2:35
本技术涉及汽车前副车架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新能源前副车架,包括前副车架本体,前副车架本体的底部表面设有凹块,凹块的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柱,且螺纹柱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块,凹块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块,且U形块的底部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一,U形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的底部表面开设有限位槽一。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凹块和凹杆,方便将前副车架本体进行托举,方便使用人员装配,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拧动螺纹柱,螺纹柱带动环形块滑动,从而便于固定不同型号的前副车架本体,使用效果好,通过拧动限位螺栓一,从而便于U形块滑动,U形块带动凹块滑动,从而便于调节凹块滑动,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前副车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前副车架


技术介绍

1、副车架是前后车桥的骨架,作为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是汽车车身和汽车悬挂连接部件之间的一个辅助装置,同时也是汽车底盘的一个重要零件,其主要用于三角臂、稳定杆及转向器等零件的安装,起到支撑、隔振以及提高悬架刚度的作用,以提供优越的舒适性和稳定性。其中,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前副车架装配结构复杂、装配空间狭小、装配精度和强度要求高,现有的技术中由于前副车架包含的零部件和油漆件较多,都是通过人工对前副车架进行装配。

2、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发现在实践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技术中由于前副车架包含的零部件和油漆件较多,通过人工对前副车架进行装配,但是不方便对前副车架本体进行托举装配,导致需要人工对前副车架本体进行托举,增加了装配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能源前副车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能源前副车架。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前副车架,包括前副车架本体,所述前副车架本体的底部表面设有凹块,所述凹块的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柱,且螺纹柱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块,所述凹块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块,且u形块的底部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一,所述u形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部表面开设有限位槽一,所述连接柱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二。

3、进一步设置,所述升降柱的底部表面设有圆筒一,且圆筒一的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二,所述圆筒一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

4、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螺栓二的表面与限位槽二的内壁接触,所述圆筒一通过螺栓与底板构成固定结构。

5、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螺栓一的表面与限位槽一的内壁接触,所述u形块通过筒通孔与连接柱构成滑动结构。

6、进一步设置,所述凹块的顶部表面与前副车架本体的底部表面接触,所述环形块通过焊接与螺纹柱构成固定结构。

7、进一步设置,所述底板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柱,且u形柱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圆筒二,所述圆筒二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三,所述圆筒二的顶部表面滑动连接有凹杆,所述凹杆的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三。

8、进一步设置,所述凹杆的顶部表面与前副车架本体的底部表面接触,所述限位螺栓三的表面与限位槽三的内壁接触。

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能源前副车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前副车架,通过凹块和凹杆,解决了不方便对前副车架本体进行托举装配,导致需要人工对前副车架本体进行托举,增加了装配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通过设置的凹块和凹杆,方便将前副车架本体进行托举,方便使用人员装配,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拧动螺纹柱,螺纹柱带动环形块滑动,从而便于固定不同型号的前副车架本体,使用效果好,通过拧动限位螺栓一,从而便于u形块滑动,u形块带动凹块滑动,从而便于调节凹块滑动,使用效果好。

11、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前副车架,通过拧动限位螺栓三和限位螺栓二,滑动升降柱,升降柱带动连接柱和u形块滑动,u形块带动凹块滑动,同时滑动凹杆到合适的位置,方便不规则的前副车架本体进行装配,提高了装配效果,实用性好,通过设置的滑块和u形柱,便于调节凹杆的托举位置,更加方便使用人员装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前副车架,包括前副车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本体(1)的底部表面设有凹块(2),所述凹块(2)的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柱(3),且螺纹柱(3)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块(4),所述凹块(2)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块(5),且U形块(5)的底部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一(6),所述U形块(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柱(7),所述连接柱(7)的底部表面开设有限位槽一(8),所述连接柱(7)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且固定块(9)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柱(10),所述升降柱(10)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二(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柱(10)的底部表面设有圆筒一(12),且圆筒一(12)的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二(13),所述圆筒一(12)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螺栓二(13)的表面与限位槽二(11)的内壁接触,所述圆筒一(12)通过螺栓与底板(14)构成固定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螺栓一(6)的表面与限位槽一(8)的内壁接触,所述U形块(5)通过筒通孔与连接柱(7)构成滑动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块(2)的顶部表面与前副车架本体(1)的底部表面接触,所述环形块(4)通过焊接与螺纹柱(3)构成固定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4)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柱(15),且U形柱(15)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16),所述滑块(16)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圆筒二(17),所述圆筒二(17)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三(18),所述圆筒二(17)的顶部表面滑动连接有凹杆(20),所述凹杆(20)的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三(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杆(20)的顶部表面与前副车架本体(1)的底部表面接触,所述限位螺栓三(19)的表面与限位槽三(18)的内壁接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前副车架,包括前副车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本体(1)的底部表面设有凹块(2),所述凹块(2)的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柱(3),且螺纹柱(3)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块(4),所述凹块(2)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块(5),且u形块(5)的底部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一(6),所述u形块(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柱(7),所述连接柱(7)的底部表面开设有限位槽一(8),所述连接柱(7)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且固定块(9)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柱(10),所述升降柱(10)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二(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柱(10)的底部表面设有圆筒一(12),且圆筒一(12)的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二(13),所述圆筒一(12)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螺栓二(13)的表面与限位槽二(11)的内壁接触,所述圆筒一(12)通过螺栓与底板(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波曲浩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银海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