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充电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9315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2:2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耳机充电仓,包括壳体、支撑件和若干指示灯,壳体设有容纳腔;支撑件设置于容纳腔内,支撑件设有若干容纳槽,容纳槽内设有充电部,容纳槽用以容纳耳机,充电部用以电连接于耳机的充电孔;指示灯设置于支撑件表面,指示灯与容纳槽一一对应,指示灯用以指示置入于容纳槽内的耳机的充电状态。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用时,将耳机置入于容纳槽内,充电部电连接于耳机的充电孔,为耳机充电;设置多个容纳槽,可以同时为多个耳机充电,同时满足多人的充电需求;而指示灯显示容纳槽内的耳机的充电状态,且每个指示灯与每个容纳槽一一对应,可以容许用户随时观察每个耳机的充电状态,例如连接异常以及充满电的状态等,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蓝牙耳机充电仓,尤其涉及一种耳机充电仓。


技术介绍

1、蓝牙耳机作为一种音频播放装置,由于使用蓝牙连接,无需使用线体连接,用户使用更加方便,广受人们的青睐,而于此同时,为蓝牙耳机充电的耳机充电仓也被人们广泛使用。

2、目前,市场上现有蓝牙耳机充电仓大多只能防止一对耳机,即只能同时为一对耳机进行充电;而当耳机充电仓为蓝牙充电时,用户无法继续使用蓝牙耳机,或者当多人需要同时为蓝牙耳机充电时,传统的耳机充电仓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现有的蓝牙耳机充电仓上的指示灯通常只指示这一对蓝牙耳机的电量以及充电状态,当其中一个耳机出现充电异常时并不能有效地显示,使用不便。

3、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耳机充电仓,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其具有多个耳机容纳槽,可以同时为多个耳机充电,并且具有与耳机充电槽一一对应的指示灯,可以显示每个蓝牙耳机的电量以及充电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耳机充电仓(100),其具有多个耳机容纳槽,可以同时为多个耳机充电,并且具有与耳机充电槽一一对应的指示灯,可以显示每个蓝牙耳机的电量以及充电状态。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耳机充电仓,包括:

4、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容纳腔;

5、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支撑件设有若干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充电部,所述容纳槽用以容纳耳机,所述充电部用以电连接于耳机的充电孔;>

6、若干指示灯,所述指示灯设置于所述支撑件表面,所述指示灯与所述容纳槽一一对应,所述指示灯用以指示置入于所述容纳槽内的耳机的充电状态。

7、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支撑件,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容纳腔。

8、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耳机充电仓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支撑件盖合于所述电路板上部。

9、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指示灯和所述充电部均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用以根据与所述充电部电连接的耳机的充电状态控制所述指示灯。

10、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表面高于所述第二支撑部表面,部分所述容纳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其余所述容纳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

11、作为本技术的改进,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所述容纳槽的形状与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所述容纳槽的形状不同。

12、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耳机充电仓还包括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穿过所述下壳体侧壁、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13、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上壳体内表面还设有若干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容纳槽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上壳体盖合于所述下壳体时,所述限位槽用以容纳露出于所述容纳槽的耳机上部。

14、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上壳体的自由端外表面和/或所述下壳体的自由端外表面设有缺口。

15、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上壳体的自由端内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下壳体的自由端内设有第二磁吸件,当所述上壳体盖合于所述下壳体时,所述第一磁吸件磁吸连接于所述第二磁吸件。

16、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支撑件设有转动轴,所述上壳体上设有轴孔,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轴孔内,以使所述上壳体枢接于所述支撑件。

17、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一支撑部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设有过渡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呈曲面设置。

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用时,将耳机置入于容纳槽内,耳机的外表面贴合于容纳槽的内表面,充电部电连接于耳机的充电孔,为耳机充电;支撑件上设置多个容纳槽,可以同时为多个耳机充电,同时满足多个人的充电需求;而设置于支撑板表面的指示灯显示容纳槽内的耳机的充电状态,每个指示灯与每个容纳槽一一对应,可以容许用户随时观察每个耳机的充电状态,例如连接异常以及充满电的状态等,使用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机充电仓(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充电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所述支撑件(20)连接于所述下壳体(12),所述上壳体(11)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支撑件(20),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之间形成容纳腔(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充电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充电仓(100)还包括电路板(40),所述电路板(4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3)内,所述支撑件(20)盖合于所述电路板(40)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充电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灯(30)和所述充电部(22)均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40),所述电路板(40)用以根据与所述充电部(22)电连接的耳机的充电状态控制所述指示灯(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充电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0)包括第一支撑部(201)和第二支撑部(202),所述第一支撑部(201)表面高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02)表面,部分所述容纳槽(2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01),其余所述容纳槽(21)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充电仓(100),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01)的所述容纳槽(21)的形状与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02)的所述容纳槽(21)的形状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充电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充电仓(100)还包括充电接口(50),所述充电接口(50)穿过所述下壳体(12)侧壁、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4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充电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内表面还设有若干限位槽(110),所述限位槽(110)与所述容纳槽(21)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上壳体(11)盖合于所述下壳体(12)时,所述限位槽(110)用以容纳露出于所述容纳槽(21)的耳机上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充电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的自由端外表面和/或所述下壳体(12)的自由端外表面设有缺口(121)。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充电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的自由端内设有第一磁吸件(111),所述下壳体(12)的自由端内设有第二磁吸件(122),当所述上壳体(11)盖合于所述下壳体(12)时,所述第一磁吸件(111)磁吸连接于所述第二磁吸件(12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充电仓(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充电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所述支撑件(20)连接于所述下壳体(12),所述上壳体(11)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支撑件(20),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之间形成容纳腔(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充电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充电仓(100)还包括电路板(40),所述电路板(4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3)内,所述支撑件(20)盖合于所述电路板(40)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充电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灯(30)和所述充电部(22)均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40),所述电路板(40)用以根据与所述充电部(22)电连接的耳机的充电状态控制所述指示灯(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充电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0)包括第一支撑部(201)和第二支撑部(202),所述第一支撑部(201)表面高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02)表面,部分所述容纳槽(2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01),其余所述容纳槽(21)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02)。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晓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深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