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极片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8593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极极片,并公开了具有负极极片的电池,其中负极极片包括集流体、第一活性材料层、第二活性材料层及第三活性材料层,集流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为集流体表面积最大的表面,第一活性材料层设于第一表面,第二活性材料层设于第一活性材料层背离第一表面的表面,其中,第三活性材料层设于第二表面,第三活性材料层的面密度为CW3,压实密度为PD3,其中,CW1、CW2及CW3满足:CW3=CW 1+CW2;PD1、PD2及PD3满足:PD 1和PD3均大于PD2,且PD1、PD2及PD3均大于1,如此,能够提高负极极片的综合压实密度,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特别涉及一种负极极片及电池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手机充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发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以及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成为研究热点,双层涂布技术应运而生。锂离子电池充电时,表层的活性材料层的充电能力要求大于底层的活性材料层。传统的负极片涂布工艺主要采用双层涂布,进行大倍率体系设计时,为满足负极表层的充电能力,表层的活性材料层需要采用高充电能力的活性材料。而具备高充电能力的活性材料的克容量和压实密度都比较低,无法减少极片的厚度,导致电池能量密度受到极大制约,也造成了底层活性材料和表层活性材料的充电能力过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负极极片,能够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负极极片的电池。

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负极极片,包括集流体、第一活性材料层、第二活性材料层及第三活性材料层,所述集流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200)的克容量大于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300)的克容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200)的克容量范围为326mAh/g至480mAh/g,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300)的克容量范围为325mAh/g至479mAh/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200)的压实密度范围为1.41g/cm3至1.85g/cm3,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300)的压实密度范围为1.40g/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200)的克容量大于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300)的克容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200)的克容量范围为326mah/g至480mah/g,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300)的克容量范围为325mah/g至479mah/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200)的压实密度范围为1.41g/cm3至1.85g/cm3,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300)的压实密度范围为1.40g/cm3至1.84g/cm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200)的动力学性能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君卢昭蔡培彬王浩于子龙吴声本杨山项海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