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转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8593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集成电路的互连进行数据记录和传输的装置,具体是指一种专用于连接传感装置并用于数据记录的电子转接器。一种电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转接器包括用于支撑电子转接器内部组件的壳体,在该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与计算机连接的第一接口,在该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传感器的至少一个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至少一个第二接口通过在所述壳体内设置的电路连通。这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并且能够直接与计算机连接,多路复用的电子转接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集成电路的互连进行数据记录和传输的装置,具体是指 一种专用于连接传感装置并用于数据记录的电子转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传感装置或者数据记录装置上的接口大多与计算机上的接口不相对应,需 要通过额外的转接装置连接到计算机上以方便工作,为此人们提出了不同的电子转接器, 例如公开号为CN201323359,名称为“电子转接器”的中国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 电子转接器,用于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电连接器电性连接,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 器、转接电路板以及金属外壳,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固定在转换电路板前后 两端;所述电子转接器还包括一套筒式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设有收容转接电路板、部分 第一连接器以及部分第二连接器的收容空间,所述绝缘外壳收容于所述金属外壳内。本实 用新型电子转接器制造工艺简单且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公开号为CN201230102,名称为“接口转接器”的中国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 接口转接器,包含电路板、第一连接器、信号转换模块、电涌防护元件,以及第二连接器。该 第一连接器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信号转换模块设于该电路板上并通过该电路板与该第 一连接器电性连接,该电涌防护元件设于该电路板上并通过该电路板与该信号转换模块电 性连接,该第二连接器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并通过该电路板与该信号转换模块电性连接。 本技术具有电涌防护功能。但是以上述专利为代表的现有技术虽然提供了能够直接与计算机连接并且形状 较小,结构简单的连接器,但是其设计结构并不能提供足够的连接接口,对于多用途复用的 情况来说,这种结构并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本技术就是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体积较 小,能够直接与计算机连接并能够多路复用的电子转换器或者电子转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并且能够直 接与计算机连接,并多路复用的电子转接器。为了实现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子转接器,该电子转接器包括用于支撑电子转接器内部组件的壳体,在该 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与计算机连接的第一接口,在该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传感器 的至少一个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至少一个第二接口通过在所述壳体内设置的电路连ο所述的壳体具有由上下扣合的上盖以及下盖组成的中空结构,该壳体从一端到另 一端的截面均为矩形。为了方便安装以及固定,所述的上盖与下盖对应扣合的相对边沿处设置有至少两 组卡接装置,每侧边沿上设置至少一组卡接装置,每组卡接装置包括分别在上盖和下盖上 对应设置的定位块以及卡接块。为了进一步增加整个壳体的稳定性和固定程度所述的上盖与下盖还通过连接件 进行固定,该连接件通过设置在所述上盖以及下盖上对应的固定柱以及连接孔进行连接固定。在形成所述的第一接口以及第二接口的电路连接结构上,优选采用所述的第一接 口与第一集成电路模块连接,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二接口均与第二集成电路模块连接,该第 一集成电路模块与第二集成电路模块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固定部件上。所述的第一接口为USB连接公端,以方便与计算机上设置的USB连接母端直接连 接,所述的第二接口为与所述传感器连接接口对应的连接母端。另外,在所述的连接母端 规则排列在所述壳体的一端,在每个连接母端一侧壁上设置有由定位滑槽组成的防插反结 构,这样就进一步保证利用该电子设备的稳定性。由于在壳体的两端采用的连接接口的数量不同,所以所述的壳体两端截面积也不 同,这样在壳体两端之间壳体的过渡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在本技术中优选在两端之间 平滑过渡。另外,为了方便了解该电子转接器的工作状态,所述的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显示 该电子转接器工作状态的至少一个指示灯。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且便于携 带,并且能够直接与计算机连接,多路复用的电子转接器。附图说明图1中显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中显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中显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及其中第二接口的结构放 大示意图;图4中显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上盖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中显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下盖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代表组件名称说明如下1壳体2第一接口 3第二接口 11上盖12下盖111定位块 112固定柱 113指示灯 121卡接块 122连接孔31定位滑槽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且便于携带,并且能够直接与计算 机连接,多路复用的电子转接器。图1以及图2中分别显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右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转接器包括中空的壳体1,该壳体1用于支撑电子转接器的内部所有 的组件,同时在该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与计算机连接的第一接口 2,在该壳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传感器的至少一个第二接口 3(图中未示出),上述的第一接口 2与至少一个 第二接口 3通过电路连通,这种电路结构也设置在壳体1内。图3中显示的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及第二接口的结构放大 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四个第二接口 3,该第二接口 3为与传感器 连接接头对应的连接母端。在放大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该第二接口 3还在一侧壁上设置有 定位滑槽31组成的防插反结构,上述的定位滑槽31形成阶梯状结构与传感器的接头对应, 以保证利用本技术的电子转接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不会由于插反而导致操作错误。图4以及图5中分别显示的是组成本技术壳体的上盖以及下盖的内部结构示 意图。由图中所示,上述上盖11以及下盖12相互扣合组成中空的壳体1,该壳体1从一端 到另一端的截面均为矩形。同时由于在上述壳体1的两端设置的接口数量不一样而导致该 壳体1两端的截面积并不相同,同时在该壳体1两端之间过渡的形状也并不规则,因此壳体 1不同位置的截面积并不相同。另一方面,由于本实施例中上述壳体1两端的截面积不同, 所以它们之间可以采用多种过渡方式,本实施例中上述壳体1在两端之间平滑过渡。为了方便安装,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上盖11与下盖12通过固定部件对应连接, 该固定部件包括在上述上盖11以及下盖12的每一边沿处设置的两组卡接装置,每组卡接 装置包括分别在上盖11和下盖12上对应设置的定位块111以及卡接块121。同时为了进 一步加强壳体1本身的坚固性以及稳定性,在上述的上盖11与下盖12还通过连接件进行 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这种连接件为连接螺钉,这样连接螺钉通过设置在上述上盖11以及下 盖12上对应的固定柱112以及连接孔122对上盖11以及下盖12进行进一步的连接固定 上盖11与下盖12之间的安装结构。为了实现第一接口 2与每一个第二接口 3之间的电导通,第一接口 2与第一集成 电路模块连接,而四个第二接口 3均与第二集成电路模块连接,该第一集成电路模块与第 二集成电路模块均设置在上述壳体1内的固定部件上并且保证它们电导通。需要说明的 是,由于这种集成电路之间相互连接的结构为现有技术的一部分,因此在本技术说明 书附图中并没有显示上述集成电路连接的结构,并且在这里并不赘述了。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接口 2为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转接器包括用于支撑电子转接器内部组件的壳体,在该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与计算机连接的第一接口,在该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传感器的至少一个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至少一个第二接口通过在所述壳体内设置的电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达荣陈家才贺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艾迪技术创新私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SG[新加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