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芭蕉科植物提取物的提取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芭蕉科植物提取物的提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98580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芭蕉科植物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破碎:从芭蕉科植物中采集根茎和假茎进行组合,得到组合原料;将清洗后的组合原料破碎,得到待提取物;S2浸泡:盐水加入复合抗氧化剂,将待提取物浸泡加热;所述的复合抗氧化剂的加入量为盐水体积的0.01‑0.03%,复合抗氧化剂包括以酚类抗氧化剂和磷酸酯类抗氧化剂以一定比例复配而成:S3破壁:低温静置,监测待提取物,直至符合条件后取出过滤,得到粗提取物粗;S4离心过滤:将粗提取物分离,粗提取液过滤,静置;S5发酵:粗提取液进行加热发酵,浓缩,得到浓缩液;S6干燥:将浓缩液干燥,得到提取物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芭蕉科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提取方法简单,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成分提取,尤其涉及一种芭蕉科植物提取物的提取方法


技术介绍

1、芭蕉科植物是一类广泛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包括芭蕉、香蕉、芭乐等,原产于东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产于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作为我国传统药物,芭蕉科植物已有一千余年的药用历史,芭蕉科植物的花和根茎均可入药,味甘、性凉,归胃、脾、肝、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止渴利尿等功效,可用于风热头痛、水肿脚气、血淋、肌肤肿痛、丹毒等疾病,芭蕉科植物的根茎和假茎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类、酚类、生物碱类、苊的衍生物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作用。

2、芭蕉科植物活性物质通常可采用物理或化学处理将它们浓缩或分离出来使用,不同的提取工艺会影响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及纯度,同样也会影响其效果。

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号:cn116637398a)中公开了一种芭蕉萃取物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新鲜的芭蕉原料清洗干净,破碎成为待萃物,然后加入到复合酶解液中,恒温下酶解36-72h;2)将酶解后的待萃物加入罐组式超声逆流提取机组中进行提取,提取20-30min;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加入铺放远红外线石层的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得发酵液;4)利用萃取助剂萃取发酵液,萃取时间为120-180min,然后过滤、加入乙酸乙酯进行反萃取,去除萃取助剂后再减压蒸馏除去乙酸乙酯,产物即为芭蕉萃取物。该专利技术提供的芭蕉萃取物制备方法提取率高,制得的芭蕉萃取物纯度高、品质好,该制备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4、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号:cn116173120a)中公开了一种芭蕉科植物根茎及假茎提取液及其制备方法,保留了芭蕉科植物根茎及假茎中对人体有益的蛋白质、脂质、膳食纤维及微量元素。该专利技术的蕉科植物萃取液富含三十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以提升细胞活性,增强细胞新陈代谢能力让免疫细胞的自愈能力快速提升。

5、但芭蕉提取物在制备过程中,其活性成分很容易发生受到氧化而降解或变性,使得制成的产物抗氧化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芭蕉科植物提取物的提取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芭蕉科植物在提取过程中,容易氧化而降解或变性,使产物抗氧化性能降低的技术问题,能够提高产物的抗氧化性能。

2、一种芭蕉科植物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采集破碎:从芭蕉科植物中采集提取部位,以一定重量比例进行组合,得到组合原料;将组合原料用水清洗干净,去除泥土和杂质,控制含水率,将清洗后的组合原料用破碎机进行破碎,得到待提取物;

4、s2浸泡:在盛有浓度为30%盐水的容器中加入复合抗氧化剂,再将待提取物放入容器中,使其充分浸泡,再将容器放入加热设备中在40-80℃中加热,至待提取物与盐水体积比达到70:30;

5、所述的复合抗氧化剂的加入量为盐水体积的0.01-0.03%,复合抗氧化剂包括以酚类抗氧化剂和磷酸酯类抗氧化剂以一定比例复配而成;

6、s3破壁:将浸泡后的待提取物放入冷冻设备中低温静置,静置过程中,监测待提取物的颜色、ph值和电位差,直至符合条件后,将待提取物取出,用滤网过滤,得到粗提取物粗;

7、s4离心过滤:将粗提取物放入离心机中分离,得到粗提取液和纤维渣,粗提取液用300目滤网进行过滤,过滤后放入静置桶中静置15-20h,使其沉淀和分层;

8、s5发酵:将静置后的粗提取液进行加热发酵处理,再用真空减压浓缩设备进行浓缩,得到浓缩液;

9、s6干燥:将浓缩液用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得到提取物成品。

10、进一步,所述步骤s1中,所述的提取部位为芭蕉科植物的根茎和假茎。

11、进一步,所述步骤s1中,以根茎:假茎=4-6:1-4的重量比进行组合;控制含水率至30%以下;破碎至粒度为1-3cm。

12、进一步,所述步骤s2中,酚类抗氧化剂为茶多酚,磷酸酯类抗氧化剂为磷酸三酯。

13、进一步,所述步骤s2中,酚类抗氧化剂和磷酸酯类抗氧化剂以2-4:1-2的比例复配而成。

14、进一步,所述步骤s3中,冷冻设备的温度为0℃。

15、进一步,所述步骤s3中,当待提取物呈暗棕色、ph值12~14、电位差为-170毫伏时取出。

16、进一步,所述步骤s4中,离心机的转速为1000-2000r/min,离心时间2-5min。

17、进一步,所述步骤s5中,加热温度为30-50℃,持续10-20天。

18、进一步,所述步骤s6中,干燥至含水率为3-5%。

19、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20、1.本专利技术通过采集破碎、浸泡、破壁、离心过滤、发酵、干燥步骤,对芭蕉科植物的根茎和假茎进行提取,且采用与盐水浸泡的方式,使得根茎和假茎的有效成分能够更充分被溶解出来,同时加入复合抗氧化剂,防止溶解过程中,有效成本被氧化产生变形或降解,提高产物的抗氧化性能。整个提取过程简单,成本较低。

21、2.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抗氧化剂采用茶多酚和磷酸三酯复配而成,茶多酚作为酚类抗氧化剂,具有活泼的氢原子,可以与大分子链自由基分离结合,形成过氧化氢和稳定的苯氧基自由基。由于苯氧基的邻位取代数增加或其分支增多,增加了空间阻断作用,使其能被相邻的更大体积基团保护,提高苯氧基的稳定性。此外,由于苯氧基自由基和苯环在同一个大的共轭体系中,相对稳定,活性低,不能引发链式反应,只能与另一个活性自由基结合,再次终止一个自由基,形成更稳定的化合物,从而终止链式反应。这种稳定性防止了抗氧化剂被直接氧化过快消耗,也减少了链转移反应,从而提高了它们的抗氧化性能。磷酸三酯能够分解大分子氢的抗氧剂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防止链式反应的发展,防止链式反应,更好地切断链生长反应,提高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从实验数据中看,采用了复合抗氧化剂的实施例3,其清除率达到了95.4%,ic50仅为0.12mg/ml,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且采用符合抗氧化剂相比于单一使用茶多酚和磷酸三酯,其清除率提高了25%,说明茶多酚和磷酸三酯之间产生了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产物的抗氧化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芭蕉科植物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芭蕉科植物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的提取部位为芭蕉科植物的根茎和假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芭蕉科植物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以根茎:假茎=4-6:1-4的重量比进行组合;控制含水率至30%以下;破碎至粒度为1-3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芭蕉科植物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酚类抗氧化剂为茶多酚,磷酸酯类抗氧化剂为磷酸三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芭蕉科植物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酚类抗氧化剂和磷酸酯类抗氧化剂以2-4:1-2的比例复配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芭蕉科植物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冷冻设备的温度为0℃。

7.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芭蕉科植物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当待提取物呈暗棕色、PH值12~14、电位差为-170毫伏时取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芭蕉科植物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离心机的转速为1000-2000r/min,离心时间2-5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芭蕉科植物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加热温度为30-50℃,持续10-20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芭蕉科植物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干燥至含水率为3-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芭蕉科植物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芭蕉科植物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的提取部位为芭蕉科植物的根茎和假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芭蕉科植物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以根茎:假茎=4-6:1-4的重量比进行组合;控制含水率至30%以下;破碎至粒度为1-3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芭蕉科植物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酚类抗氧化剂为茶多酚,磷酸酯类抗氧化剂为磷酸三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芭蕉科植物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酚类抗氧化剂和磷酸酯类抗氧化剂以2-4:1-2的比例复配而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巧琴李玉强王奕程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天缘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